奋斗了我n个小时 绞尽脑汁`````
我的自主招生个人陈述。。。。。1700字 超了200字
不过怎么说都是我的心血啊!!
有兴趣就看看吧 有点假惺惺阿 呵呵
小时候有抓周的习俗,我抓到的是一本书,妈妈说预示着以后我将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一直认为这种说法道理上是说不通。果然,小时候,对那些名著都没什么兴趣,虽然在家人的督促下阅读了几本,但始终没有甚解。对于书的兴趣,是从高中开始产生的。妈妈帮我订的《青年文摘》《读者》之类的刊物,都很喜欢看。之后就开始看起了周国平的散文,虽然对哲学不甚了解,但还是颇感兴趣。米兰昆德拉和老庄也是我所中意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辩证和无所依靠的艺术人生观,都深深吸引了我。欧亨利、海明威、莎士比亚、鲁迅、司马迁……古今中外,都读了不少。徜徉在书海中,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除了书,我还有许多爱好,音乐就是我的爱好之一。家人从小让我学小提琴,那时很多孩子很小很小就开始学乐器,我或许也是“随波逐流”吧。可生性调皮又静不下来的我哪能受得了这种专心致志的要求的束缚,于是考了个5级就撒手不练了。直到高中(呵呵,又是高中),才又燃起对小提琴的喜爱,但因学习的忙碌最终暂时放弃了学琴。这次的放弃不是半途而废,而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开始,高考完以后,我会再度拾起小提琴。当然,在闲暇之时,我还会欣赏些古典音乐。肖邦的《波兰英雄进行曲》和德彪西的《芭蕾舞姿》是我的最爱,一个是英雄主义的高亢激情,一个是印象派式的浪漫空灵。
或许你会问,既然这么喜欢音乐,为何不选择报考艺术院校?音乐毕竟只是我的爱好,而我的小提琴技艺,相对于那些已考了很高级别的人,还是相形见绌,现在突击的话,未免急功近利了些。我向来不喜欢把艺术作为一种利用的手段。
其实除书、乐之外,我还有很多爱好,而且很多都是从高中开始的。高中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到了高中,才会渐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起来,更会辨别,自己的所好与所恶。
记得高一时看了一部日剧《Good Luck》,讲述的是飞行员与空服人员们的故事。那种蓝天白云似乎出手可及的感觉,正是我所向往的。就是这部日剧,让我产生了当飞行员的梦想。可惜,我的视力欠佳,只能考虑其他与航空航天有关的职业。想想看,当一名技术人员也很好,于是定下了南航这一目标。
可我似乎注定不适合学理科,虽然报考了文科,学业水平测试却成了个大问题。起初,老师们都期望我拿下4个A,可第一次模考我的物理差点不及格。我很急,老师却让我放平心态,慢慢来。我便努力调整自己,放下浮躁的心,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但每一步都踏踏实实。或许这样的努力就如同服用中药,虽然不会马上见效,但若持之以恒,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会发生质的飞跃。所以,我的成绩稳定而持续的上升,最终拿下4A。这件事给我的学习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它提醒我基础打牢才会有所发展,它也警示我不要急功近利,要放平心态。老师也常说:“就算你成绩再好,若总大起大落,也不会成为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现在,我的5门成绩很稳定,从高二开始,每次大考,大多都是文科年级第一,我也将再接再厉,慢慢提高我的成绩。
前面说过很多爱好都是高中才产生的,对英语口语的兴趣也不例外。虽然小学幼儿园开始就被家人强迫去上英语口语课,但尤其在这几年,却总喜欢读读英文读物,英语课也最喜欢跟磁带朗读课文的部分,这也是我为何选择民航英语这一专业的原因。
学了12年,但大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在国外,尤其是英国,很多毕业生都选择“take a gap year”,也就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前先休学一年,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到非洲的慈善机构当一名志愿者,到东南亚的贫穷地区体验生活,到亚马逊平原帮助保护雨林。虽然这在国外是政府资助的,而我国却没有这个工程,但若有机会,我一定会体验一次,那样,我定会学到很多,比如独立生活,与人沟通,为人处事以及感恩的心态等等,这些,无论在多么完整的课程当中都是无法学到的。
如果说高一是“望尽天涯路”,高二、高三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么高考时是否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收获季节?其实,生命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幸福即是追求本身,无论结果如何。成功的滋味只是暂时的,而追求却是永恒。
我想,为自己的梦想做出的努力,无论如何都是可敬的。
当然,我也希望,在不远的一天,可以投入南航的怀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