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abufarmer/5/124701071679)
儘管尚未爭取到任何政府或民間單位的補助,儘管要自掏腰包買農具、買種子、買資材,也希望把「校園農園」的計畫執行下去。因為我深信:「民以食為天」的這個道理不會改變,因為農之事就是人之事,而人之事說穿了便是身體健康、生命延續。
然而對遠離泥土、迷失在數位生活中的現代人來說,這根源於土地,茁壯於陽光和雨水中的「農事、農學與農藝」,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翻土、播種和收穫的過程,當自己泥足深陷般的踩入農的世界中時,我發現到「農事」可以成為每個人進入自然的鑰匙,「農學」能幫助人們重新找回與土地的連結,而「農藝」更是一門能夠鍛鑄人心的藝術,它可以給予每個「從農者」人生最重要的生命體悟,讓人們尋獲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
也許你要說我講得誇張,但我卻要告訴你這是我花費了三十年光陰終於恍然大悟的真理。
計畫已然啟動,
一切並不如想像的美好、順利;
即使如此,
播種之後,
在等待新芽破土的一刻,
三十三歲的男人覺得,
即使花上一輩子,
都值得。
三月開始,一晃眼已到十七。
節氣:春分,北半球開始晝長而夜短,也代表著春天已經過去一半。
猶記三月初在學校裡的農學課裡,一開頭在黑板上寫下:「時間」兩字。為何是「時間」呢?因為對於農人來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翻耕、插秧的季節;是培育幼苗的季節,錯過了這一刻,後續的農事工作將會變得亦發困難。例如,對於生長期較長的作物,愈晚播,便愈容易在收成時遭遇颱風;愈晚播,在氣溫快速上升後,某些種子便發芽不易;愈晚播,當天氣開始轉為炎熱,土壤的水分蒸發加快,對根系還未伸展完全的小苗來說,一不小心便容易枯死。
是的,我們在三月初的第一堂課是:「時間」。
錯過了春播,下次要再播種某些蔬菜,可能便必須等到來年,而每個人的人生,能有多少個來年呢?五十,還是七十,扣掉人事未懂,扣掉少年荒唐,扣掉深夜安眠,扣掉年老體衰,想一想,我們的人生能有幾次錯過的本錢?
在寫下「時間」、「春播」之後,又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自學校畢業後的經歷,曾做過旅遊採訪、也從事過葡萄酒、雪茄的銷售業務,有開設花園咖啡屋的經驗,也有當創意總監規劃休閒園區的經歷…….以及其他許多、許多,直到此刻領兩萬薪的基金會員工。曾經自己從事過的這些工作是這麼不同,但深入挖掘卻會發現其中有一個共通點,那便是「自然」,不管是走訪台灣各處風景名勝,或是用舌頭、鼻子品嚐葡萄酒產地的風土,不管是學習香草栽培,還是搭建花園,我曾經做過的所有工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與自然相關,即使是只屬於個人興趣的登山、野地旅行、單車,或是烹煮咖啡,無一離得開自然(咖啡是農作物)。
我告訴學生,接觸自然、喜歡自然,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人生智慧,在現實生活中,也能轉化成一份可以賺錢工作(如登山領隊、景觀設計、農夫);不管是何者,最重要的是:從春播的急迫與個人生命歷程中去分析,我告訴學生:「當你們把時間花在哪裡?你們在未來就會成為怎樣的人?」是成功、是庸碌,是獲得幸福,還是一無所成,就端看你怎麼面對當下一刻、怎麼花用你的時間;而最最特別、也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時間是殘酷的、無感的」,不管你是浪費、還是珍惜,它都會自顧自的流逝,一刻也不停留。
從「春播VS.時間」的這個經驗延伸,因為自己長期的貼近土地,因為對於農、園藝的熟悉與實地經驗,我知道教孩子學習農藝的過程中,農藝並非只是單純的農務耕作,而是有太多太多的知識可以合併教學,諸如從種子的繁殖學習「生命教育」、從堆肥的製作體會「自然循環」與「環保的重要」,從有機蔬菜的栽培了解「食物和人體健康的關係」,從栽培作物的整個過程,去經歷收穫的喜悅,學習對食物、昆蟲與大自然的尊重,最後進而領悟「土地的倫理、生命的真義」。
而這許許多多的、重要的人生「智慧藏」,在農藝教學中絕不會只是「紙上談兵」,因為在簡短的室內課程後,每個學生都必須實際下田,利用校園閒置綠地來務農,只要學生們願意,他們都將自實際的農事勞動中學習、挖掘並領受這些珍貴的生命寶藏。
因為對生態的了解、生命的體察,以及對人生的領悟,我知道在深刻的農藝教學裡,我們能潛移默化的進行生命教育、環境教育與品格教育,而這些是現在國民教育裡的國、英、數、理化、英文……等科目很難去達到的一個層次。有時候自己實在捉摸不透,為何這個世上每個人只要醒來就需要的「農業(食物)」,卻不在我們基礎教育當中,這不是相當奇怪,甚至是一種可悲嗎?
也許此刻的社會,甚至是過去和未來,我們永遠不會需要每個人都成為「農夫」,但為了維持生命的健康(因為人的健康建基於食物的健康),也為了保護作物賴以生長的土地,我們迫切需要把「農藝課程」列入國民教育的一環──而這一切便是我此刻的理想,與未來十年所將努力的課業。
即使因為要推動這項「青少年多元教育」而加入了基金會,而今卻又因相同原因而要離開,因為實際在基金會工作的時間裡,經常多數的時間都被安排給了其他專案。所以就讓我安靜的離去,縮衣節食並不難,而且還會是健康的,我只希望忠於自己的生命,希望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內心所愛的農藝教學中,因為感恩大自然所給予我的一切,為了回報土地與一切諸神,推廣農藝已然成為我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即使「推動農藝課成為國民教育一環」的理想最終無法實現,但此刻,當我看見高關懷班的孩子因為上農藝課而綻放出閃閃發亮的眼神時,我知道:一切都已值得。
2008.3.18
備註:
如果您認同這個「校園永續生態農園」的計畫,認為孩子需要學習「農藝」。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贊助,一封鼓勵、建議的信也好,十塊錢的捐助也很棒,當然我們更歡迎你抽空到學校來,和我們一起勞動,一同感受親近土地的踏實與自由。歡迎您用E-mail和我聯絡:abu.farmer@msa.hinet.net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