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4 23:04:39| 人氣2,393|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社工筆記 為什麼要教孩子務農 Part Ⅱ

  儘管尚未爭取到任何政府或民間單位的補助,儘管要自掏腰包買農具、買種子、買資材,也希望把「校園農園」的計畫執行下去。因為我深信:「民以食為天」的這個道理不會改變,因為農之事就是人之事,而人之事說穿了便是身體健康、生命延續。
  然而對遠離泥土、迷失在數位生活中的現代人來說,這根源於土地,茁壯於陽光和雨水中的「農事、農學與農藝」,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翻土、播種和收穫的過程,當自己泥足深陷般的踩入農的世界中時,我發現到「農事」可以成為每個人進入自然的鑰匙,「農學」能幫助人們重新找回與土地的連結,而「農藝」更是一門能夠鍛鑄人心的藝術,它可以給予每個「從農者」人生最重要的生命體悟,讓人們尋獲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
  也許你要說我講得誇張,但我卻要告訴你這是我花費了三十年光陰終於恍然大悟的真理。

計畫已然啟動,
一切並不如想像的美好、順利;
即使如此,
播種之後,
在等待新芽破土的一刻,
三十三歲的男人覺得,
即使花上一輩子,
都值得。

  三月開始,一晃眼已到十七。
  節氣:春分,北半球開始晝長而夜短,也代表著春天已經過去一半。
  猶記三月初在學校裡的農學課裡,一開頭在黑板上寫下:「時間」兩字。為何是「時間」呢?因為對於農人來說,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是翻耕、插秧的季節;是培育幼苗的季節,錯過了這一刻,後續的農事工作將會變得亦發困難。例如,對於生長期較長的作物,愈晚播,便愈容易在收成時遭遇颱風;愈晚播,在氣溫快速上升後,某些種子便發芽不易;愈晚播,當天氣開始轉為炎熱,土壤的水分蒸發加快,對根系還未伸展完全的小苗來說,一不小心便容易枯死。
  是的,我們在三月初的第一堂課是:「時間」。
  錯過了春播,下次要再播種某些蔬菜,可能便必須等到來年,而每個人的人生,能有多少個來年呢?五十,還是七十,扣掉人事未懂,扣掉少年荒唐,扣掉深夜安眠,扣掉年老體衰,想一想,我們的人生能有幾次錯過的本錢?
  在寫下「時間」、「春播」之後,又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自學校畢業後的經歷,曾做過旅遊採訪、也從事過葡萄酒、雪茄的銷售業務,有開設花園咖啡屋的經驗,也有當創意總監規劃休閒園區的經歷…….以及其他許多、許多,直到此刻領兩萬薪的基金會員工。曾經自己從事過的這些工作是這麼不同,但深入挖掘卻會發現其中有一個共通點,那便是「自然」,不管是走訪台灣各處風景名勝,或是用舌頭、鼻子品嚐葡萄酒產地的風土,不管是學習香草栽培,還是搭建花園,我曾經做過的所有工作,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與自然相關,即使是只屬於個人興趣的登山、野地旅行、單車,或是烹煮咖啡,無一離得開自然(咖啡是農作物)。
  我告訴學生,接觸自然、喜歡自然,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人生智慧,在現實生活中,也能轉化成一份可以賺錢工作(如登山領隊、景觀設計、農夫);不管是何者,最重要的是:從春播的急迫與個人生命歷程中去分析,我告訴學生:「當你們把時間花在哪裡?你們在未來就會成為怎樣的人?」是成功、是庸碌,是獲得幸福,還是一無所成,就端看你怎麼面對當下一刻、怎麼花用你的時間;而最最特別、也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時間是殘酷的、無感的」,不管你是浪費、還是珍惜,它都會自顧自的流逝,一刻也不停留。
  從「春播VS.時間」的這個經驗延伸,因為自己長期的貼近土地,因為對於農、園藝的熟悉與實地經驗,我知道教孩子學習農藝的過程中,農藝並非只是單純的農務耕作,而是有太多太多的知識可以合併教學,諸如從種子的繁殖學習「生命教育」、從堆肥的製作體會「自然循環」與「環保的重要」,從有機蔬菜的栽培了解「食物和人體健康的關係」,從栽培作物的整個過程,去經歷收穫的喜悅,學習對食物、昆蟲與大自然的尊重,最後進而領悟「土地的倫理、生命的真義」。
  而這許許多多的、重要的人生「智慧藏」,在農藝教學中絕不會只是「紙上談兵」,因為在簡短的室內課程後,每個學生都必須實際下田,利用校園閒置綠地來務農,只要學生們願意,他們都將自實際的農事勞動中學習、挖掘並領受這些珍貴的生命寶藏。
  因為對生態的了解、生命的體察,以及對人生的領悟,我知道在深刻的農藝教學裡,我們能潛移默化的進行生命教育、環境教育與品格教育,而這些是現在國民教育裡的國、英、數、理化、英文……等科目很難去達到的一個層次。有時候自己實在捉摸不透,為何這個世上每個人只要醒來就需要的「農業(食物)」,卻不在我們基礎教育當中,這不是相當奇怪,甚至是一種可悲嗎?
  也許此刻的社會,甚至是過去和未來,我們永遠不會需要每個人都成為「農夫」,但為了維持生命的健康(因為人的健康建基於食物的健康),也為了保護作物賴以生長的土地,我們迫切需要把「農藝課程」列入國民教育的一環──而這一切便是我此刻的理想,與未來十年所將努力的課業。
  即使因為要推動這項「青少年多元教育」而加入了基金會,而今卻又因相同原因而要離開,因為實際在基金會工作的時間裡,經常多數的時間都被安排給了其他專案。所以就讓我安靜的離去,縮衣節食並不難,而且還會是健康的,我只希望忠於自己的生命,希望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內心所愛的農藝教學中,因為感恩大自然所給予我的一切,為了回報土地與一切諸神,推廣農藝已然成為我繼續生存下去的意義;即使「推動農藝課成為國民教育一環」的理想最終無法實現,但此刻,當我看見高關懷班的孩子因為上農藝課而綻放出閃閃發亮的眼神時,我知道:一切都已值得。

2008.3.18

備註:
  如果您認同這個「校園永續生態農園」的計畫,認為孩子需要學習「農藝」。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贊助,一封鼓勵、建議的信也好,十塊錢的捐助也很棒,當然我們更歡迎你抽空到學校來,和我們一起勞動,一同感受親近土地的踏實與自由。歡迎您用E-mail和我聯絡:abu.farmer@msa.hinet.net

台長: 阿不
人氣(2,393)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小社工筆記 |
此分類上一篇:小社工筆記 為什麼要教孩子務農

chum6686
為人生的理想目標努力付出 不求回報
功德無量阿........
2008-03-25 07:51:17
版主回應
哈~
沒想過功德有沒有「亮」ㄌㄟ
只是誠實面對自己內心,
順著自己內心覺得「對」的方向去行動而已。
2008-03-25 22:22:32
光點
很感動你把春天帶進校園
相信每一個種子
都會在屬於他的季節長成開花

我把你這份用心放在心上
看這個觸動哪一天會開花

謝謝你
很棒的分享!
2008-03-26 16:53:06
版主回應
最近讀「青芽兒」其中一期雜誌時,
發現美國在十年前即開始推動這樣的計畫(名稱為:從種子到餐桌),
而且非常成功,
且推動者和被服務者所認同的計畫背後的價值,
也和所領悟到的相同。
2008-04-01 20:59:48
豆子
豆子永遠支持您啦~
愛加油捏~


想念您滴青醬唷~
2008-05-08 09:51:57
小叮噹
一群平面媒體記者與電子媒體記者
來去匆匆
他們都各取所需
滿意地離去
卻都沒有驚動到這一群
高關懷班的孩子
他們對今天的南瓜叢
相當期待
我告訴他們
雖然要到9月才會結出南瓜
雖然他們已經畢業離校
仍然可以利用周六日返校收成
他們對生命有期待
這就是您給他們的啟示
人可以自己體驗生命
大人只能說出一些
聽不太懂的大道理
但是您給他們熱情
他們正擁抱生命
我羨慕他們生命中
這麼早就遇到貴人
記者只要新聞稿
誰要聽這群孩子的生命之歌
是這麼的生澀
是這麼的熟悉
卻是這麼的耐人尋味
Do the right thing!
遠比
Do the thing right!
重要
不是嗎?
2008-05-14 20:51:58
版主回應
感恩大地
2008-05-19 14:29:25
農藝人
我是農藝系畢業生 你的文章讓我想起當初選這個系的初衷
農藝絕對不只是技術 它也是一門生命教育
I totally agree and support you on this &quot 我們迫切需要把「農藝課程」列入國民教育的一環──而這一切便是我此刻的理想,與未來十年所將努力的課業&quot
2008-05-31 12:21:10
版主回應
Dear 農藝人:

感恩你的支持。
但心中雖有想法,
要落實它仍是有條漫長的路與困難要面對,
歡迎你隨時來貢獻一些好的想法喔!

阿不
2008-06-02 15:38:27
bala
阿不先生
請教一下
有可能作純有機的農業嗎?
或會遇到什麼困難??
2008-06-01 22:19:51
版主回應
Dear bala:

這真是個大哉問耶!
三言兩語實在無法說的清。
因為「有機」實在是一個「意思清楚」但「意義模糊」的詞。
以農業來說,有許多不同的「有機農法」在世界更地被廣泛推崇和實踐(如秀明自然農法、樸門農藝、BD農法、自然活力農耕、MOA...等),
每個農法的理念和原則雖然其「照顧土地」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但作法上卻差異極大。
還有,不同的國家在自己國內所規定的「有機標準」也都不相同。

再來,每個想從事有機農業的人,
其背景、生活條件、經濟情況都不相同,
因此所會遇到的問題也實在是千奇百怪,
所以我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的問題。

所以就簡單的說:去找一塊地,實際做看看就是了。做農沒有捷徑,只有傻傻的做是最紮實的一條路。自己去在過程中修正、改進、品嚐其中甘苦。這是我最真心的建議。
2008-06-02 15:48:12
bala
謝謝阿不
我會繼續追求有機農業
2008-06-02 16:08:50
張惠芬
我帶我兒是合樸的務農班,從合樸連過來,真的發現大家共同的理念。我很希望孩子有我小時的經驗,但目前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同你文章上下篇所說:生命中真的不是只有考試,農作是彎腰去實踐做中學,讓孩子去體會:生生不息。我有唸你的文章給我兒當睡前故事。之前也有唸過:田園之秋一書。
2011-12-21 22:22:40
版主回應
Dear 惠芬:

  感謝你的留言。
  從事農藝推廣已經四年,深深發現,生命裡的經驗往往比知識來得重要且影響深遠。
  尤其以時間的長度來看,我們從小至今所接受的多數知識及資訊,多數是已經忘卻的。但一些重要的真實體驗卻一直留存在身體裡,即使部分的經歷在體驗的當時並沒有特殊感受。
  從這一點回頭來看「農事、農學、農藝」這件事,於我來說,我知道我想給孩子的是「種子」,而非果實。我的所有工作都不過是為了播下一粒美好的種子而已,至於它何時會開、且開出怎樣花朵,就不是我所預期、也不需要去期待的。
  那麼我想,而當父母的,也應如是。

阿不
2011-12-27 23:29: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