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1 14:17:41| 人氣1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  filwmiranda (關心是壓力.別再降下去?)              看板  Boy-Girl
標題  [討論]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時間  Sat Sep 19 03:19:01 2009

 

「你很過分耶,最近你對我很兇,對我開始變得沒耐心,

你知不知道你這樣讓我覺得孤立無援…」

深夜的公館汀洲路,她的聲音穿透了整條街,也貫穿了他的心扉

「…」他沒有回答,只是靜靜的看著她。

正如同大部分的男生處理衝突的方式一樣,他選擇一與不發(Chang and Lu,2007)。

「你為什麼都不懂我的心情?為什麼!!為什麼!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天阿,好刺耳的話阿!

他什麼也沒說,只是邁步向前,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

她的手捶著他的胸口,由大力變小力,聲音由嘶吼轉啜泣,

以上是真實事件,在我吃完火鍋與朋友走出店門口時發生。

在一旁的我頓時覺得,擁抱真是聰明的舉動,要是我也早一點了解到就好了。


一些傷害關係的行動,常讓我們誤解,以為對方已經不愛自己,不重視此關係了。

然而,有些時候,這只是一種幻覺。

許多戀愛或關係的書都教我們擁抱很重要,卻常常沒有告訴我們擁抱為什麼重要。


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生來需要身體的接觸,這種基本的需求幫助我們度過孤獨和寂寞(Harry Harlow, 1958)。<註一>

另一個原因是,在擁抱的同時,我們感覺到愛與被愛的需求(Horwitz, McLaughlin, & White, 1998)。

或者,藉由擁抱,我們發現自己是被了解的(Brennan & Shaver, 1995)。


雖然實際上男孩可能只是因為多年的戀愛經驗,或是看過一些教戰手冊,反射性的抱了她,讓她感覺到,這世界上還有一個人接受著,完整、全部的她(儘管這可能只是她的「以為」。)


或許你會說,片笑耶,我每次抱都被推開,或更生氣。


那麼心理學家會告訴你,那可能是因為你不清楚她是哪一種依戀型的人

( Feeney, 1995; Field, 1991; Kobak& Sceery, 1988)。


她會推開你,可能是因為她是逃避或矛盾依戀(avoidant or ambivalent attachment)的人,很想要你的愛,卻又怕受傷害,假裝推開,內心卻又想要你回來的矛盾心態。<註二>


曾經有一個女朋友是焦慮型依戀(anxiety attachment)的人,

幾乎每天和她相處都會吵架,而且總是吵很久。

因為當時的我不懂,處理衝突的第一步是處理情緒(陳皎眉,2007),而直接跳到講理。


許多時候你的困難她知道, 她只是需要一個安慰或擁抱(林以正,2009)<註三>。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樣的擁抱並沒有讓對方感受到誠心,

只是交差了事,所以沒有效。

 

吵架其實很是傷的,但也是改變的開始。


最近,美國麻塞諸塞州(Massachusetts)通過4000名已婚男女進行一項調查,

報告得出的結果是:

32%男性在跟妻子吵架時,會將心事與不快完全掏空說出來,

女性則只有23%。這項報告指出,女性保持緘默或忍氣吞聲,對健康造成的傷害很大;

自我保持沉默,可引發抑鬱症、心臟疾病、厭食症等。

調查也顯示,那些經常保持沉默,不愛跟丈夫吐露心事的妻子,

較那些時常向另一半抒發心中不滿的妻子,前者的死亡率高出4倍。

 

只是,怎樣讓對方感覺到,你是有意願解決衝突的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關係中的衝突都發生在我們不重視雙方的需求,

而只從自己或對方的立場出發。


「她都沒有替我想過,我累了一天,想休息,還要我陪他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時以上。」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她是因為很愛你很想念你,

只是她不清楚,這樣的行為會讓你感到窒息。


「我不懂,在關係中都是我在付出與維持,他究竟做了什麼?」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會不會是你所付出的從來不是他需要的,

所以你需要的他也未曾給過你?

維持關係的第一步,就是試圖了解對方的「內在動機」(internal motivation)。

 

他離開座位倒水,可能是因為口渴,也可能是因為要逃離與你相處時的緊張氣氛,

更可能是,他試圖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只是他需要一個獨處清醒的腦袋。


而你卻可能誤以為,他想要逃避,不願面對此問題。


事實上國外的研究也相信(Bushman,1999; Rusbult,

C. E., & Zembrodt, I. M. ,1983),逃避會傷害彼此的關係。

 

真的是這樣嗎?

 

在台灣的研究卻顯示,面臨衝突時男性的逃避行為會讓自己過得比較好,

讓女性感到很難過,女性的逃避卻與彼此的關係滿意度無關。

(Chang and Lu, 2007; Cheng, 2009)。


而且,更多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對方是真的不願意面對問題,

還是他只是不了解問題,或是不知道從何著手處理?

 

為什麼相愛的人卻又要為愛而紛爭?


又為什麼最心愛的情人傷害彼此最深?


那是因為,許多時候我們只看到行為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層的動機。


愛有許多種表達方式,

有些方式甚至相當不合宜到難以讓對方感覺到那份愛,於是爭執或傷心就隨之而來。


William Glasser(1994)認為,所有我們在愛中所做的好事壞事瘋狂事傷人事

都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在那股的強大動機,當然,也包含我們進入這段親密關係本身。

這不是廢話嗎,哇馬災訝是內在強大的動機驅使的

(好歹大家都嘛聽過佛洛伊德,都聽過他的本我自我超我與心理動力論),

但是這些動機是什麼呢?


自我決定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 e.g.: Deci & Ryan, 2000 )

認為人有三大基本需求,而Gary Chapman(2002)

更具體在戀愛關係中區分五種人的基本需求。


1.「愛與被愛的需求」

這是最原始的心靈需求(Baumeister and Leary ,1995)。大部分的行為,

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幾乎都是源於此需求

(你可以花三分鐘回憶一下你今天所做的事情,


有多少其背後真正的動機就是為了滿足此需求)

正因為我們是如此的渴求和需要愛,

在追求愛的同時我們也常常忽略要好好的表達或接受愛,無意間傷害到彼此。

 

他轉身離開,用力關起門來,甚至生氣,可能是因為他在乎妳。

她歇斯底里,情緒化,看似不可理喻,可能是因為她捨不得你。

他也知道不該怪你,但是這時候她只想找人發洩,傷到你,他比你更難過。


2.「自由的需求」

「哈,我覺得這樣單身的自由感覺很好…」前一個女朋友在分手後跟我說這句話時,

我真是哭笑不得。當時我真的很不能理解,明明在一起的時候,

我並沒有把對方綁很緊,甚至還常常忙過頭,她何以如此覺得?

一個簡單的原因是,當我的存在可有可無時,我的特殊性不夠時<註五>,

這層男女朋友關係就變成moral burden了

(John Lydon, Tamarha Pierce, and Shannon O'Regan,1997),

 

陪在我身邊滿足不了被愛的需求,想跟別的異性相好卻又覺綁手綁腳,

離開我當然感覺空新鮮好自由。


一開始她的世界幾乎是繞著我旋轉,

為什麼後來我的存在會變成可有可無呢?這個問題跟下一個需求有關

 

許多女孩擇偶條件都是:「對方要某種程度上讓我崇拜」


莫非是她不再崇拜我了?


真正的原因是,她不能一輩子崇拜你,她需要實現她自己,而你的任務是支持她。


3.「追尋人生意義的需求」

Heine(2009)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曾舉一些實驗,

發現讓受試者感到自己生活空虛(問他一天上網與念書的時間比,

並告訴他是受試者中最懶惰的,給他看相當無聊的書等等)時,

他們會試圖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填補他們的空虛感(如捐錢)。


同樣的,如果在關係中你的伴侶在自我實現時(讀書,工作,追求夢想),

你無法支持她,那麼他為什麼要留在你身邊(Deci & Ryan, 2000)?

 

4.「娛樂的需求」

「我覺得,我好像漸漸對你沒感覺了。」

第一個女朋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眼淚掉得比我還快。

她難過的不是放棄我放棄愛,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自己的感覺打敗。


為什麼會變得沒感覺?  是我變糟了嗎<註四>?

 

「天氣好好,我想出去玩,打給所有的朋友,他們都說,

我可以打給你,但你一通電話也沒接。」


當時的我在一邊打怪練功衝裝備,接到她終於打通的家裡電話,

望著被我丟一邊附載無限多通未接來電的手機螢幕,幾秒鐘之間,

我才發現,為了我自己的需求,而犧牲了對方類似的需求。


關係開始變得乏味,絕不單是時間造成的,更多的因素是,自己漸漸變得忽視了關係,

或是忽視了對方的需求,只想到自己,而造成的。

 

5.「心靈安適的需求」

每次我問女生,她們覺得一個男生對象最需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與研究一致地,不外乎可靠穩重與幽默風趣,

前者其實就是安全感(當然我也聽過”能包容我任性”的答案)。


以前每次談到「安全感」我就舉雙手投降,因為我根本完全像是個小孩。

不過,後來我發現大家都有這種特質,只是每個人能給伴侶的安全感有所不同,

有的人可能喜歡謹慎,有的人可能覺得有主見很棒(Iris, 2003),

有的人認為能拉自己走出悲觀的漩渦的另一半才是理想的(Amy, 2008)。

我們在關係中的任務除了培養一些具有安全感的特質之外,

更重要的是,找尋那個「喜歡彼此所能提供的那種安全感」的人。

 

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安全感呢?


因為相對於西方的享樂主義,我們更傾向追求心靈的安適(see also李怡真,2009)。

 

「為什麼你會跟他在一起這麼久阿?」

「因為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覺得心情很平靜穩定。一種安心的感覺。」

 

如果你能讓對方有這種感覺,幾乎是能長期維持相當高的關係品質了(Cheng, in press)。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個世界刺激如此複雜多樣,我們在五光十色的動盪生活中,

當然需要一些心靈可以停靠的港口,

而我們所愛的人(家人,情人,朋友),如果能滿足我們這些需求,

我們將能活得更順利,走得更穩健。


一言以蔽之,發現對方行為的真正動機,

並試圖滿足彼此的需求,是維持長遠關係的不二法門。

 

你或許會說,每次都說得比唱得好聽,但很難做到,

因為知與行才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忘記誰說的了…)。

 

套一句我老闆在演講<繁花如何再生繁花>中的話,

 

重點不是這些努力最終有沒有效,而是你有多努力在從事這些努力。


況且,在念了許多書與經歷許多事之後才發現,

如果能早一點知道這些知識與概念,

儘管不見得能樣樣做到,

儘管最後還是可能分手,

分開後的關係也許會比現在更好。

 

畢竟,試圖在彼此的需求中找到平衡這個努力本身,就足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台長: ~Venus~
人氣(1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