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學制度是全國統一使用申請入學的方式申請大學,學生先參加英數兩科的基本
測驗後,到各學校接受教授們的面試,因為英數考試是基本測驗程度並不會太難。
所以申請入學時又以面試和資料準備最為重要,面試需要靠日常生活和實際參與的一
點一滴來累積經驗,而且面試時教授很重視學生在高中所選修的科目和生活實際經驗
是否對於學生所申請的科系有所幫助;因為他們沒有像台灣聯考的考試壓力和分數主
義,在高中裡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去選修科目,讓學生快樂去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又因
美國沒有升學補習文化,所以這樣一來,美國高中生可以在課餘時間參與社區活動,
孩子對自己的社區有認同感,培養孩子對自己住的環境有負責任的態度。
二來是有充分的時間去各個公司或工廠打工實習,累積實際工作經驗,
依自己的興趣去培養專業能力和實用的技能,這就是為什麼經過美國高中生活的孩子
都比較富有靈活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的最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為所有想學習的學生設立就讀的學校,也就是所謂公立學校,
保護並鼓勵所有想繼續學習的學生的權益。
台灣政府只有為會考試的學生設立就讀的學校,也就是所謂國立學校,忽略並剝奪了
考不好的學生繼續學習的權益。
終生教育的理想已經在美國教育制度中實現;美國的中學生和小學生在遊戲中學習,
創造思考能力得以培養大學生的學術研究風氣鼎盛,其文化休閒活動的多樣化,不勝
枚舉;社區中的成人教育課程,包羅萬象,成人獲得再度上學的機會。這樣的教育制
度與學習方式,豐富其人民的生活,也創造其更幸福的未來。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美國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公式或定理之類的東西
呢?」
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
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所需要用到的知識的能力;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
識進行新的創造和創新的能力。死記硬背,並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
人變得聰明,
這就是我們的觀點。」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
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
他一直以優異的學校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他曾對我說:「我覺得很奇
怪,要是憑課堂上的考試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台灣人和中國人的對手,可
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台灣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
創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台灣人太
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施展拳腳了,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台灣人來
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台灣的教育,想到那些課堂上雙手背後坐得筆直的孩子們,想到那些沉重
的課程、繁多的作業、嚴格的考試、課後的補習、填鴨式教學…。
它讓人感到一種神聖與威嚴的同時,也讓人感到巨大的壓抑和束縛,
但是多少代人都順從著它的意志,多少代的學生雖然不滿這種制度,
卻把它視為一種無法改變的命運。
國內的教育對於絕大多數的學生、家庭所造成的壓力,始終是社會的夢魘。
台灣的教育相較於西方國家,我們的中小學學生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和考試
上。
台灣的教育過度於強調紀律,忽略了個人差異與特色,再加上填鴨、控固力式的教育
方法,而這些畸形的文化正是西方國家揶揄的對象。
這一切的一切是可以改變的!!
當今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學習美國教育制度的行列,近年來在東亞尤其是以日本的教育
改革最為徹底。
雖然日本在歷史上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但是近年來推動美式教育改革卻是東亞的
典範!!
台灣的教育改革腳步,真的應該加倍速度進行了。
當台灣教育仍沉迷於天天考試的固定模式的同時,很多國家早已邁開大力支持教改的
步伐,就好像是19世紀,當東方遇上西方後才恍然大悟,並且紛紛開始投入工業改革
一樣,現今台灣教改應立即從開發青少年學生創造力和興趣的彈性模式為首要目標,
大步前進。
台灣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為了考試而考試,畸形的升學制度讓學生們喘不過氣,因為
長期受中國的儒家思想影響,使台灣,香港,新加坡..等華人國家才會有這種高壓
式的聯考制度,使台灣的教育變成訓練學生成為考試機器的畸形教育
這是一種儒家"士大夫文化"的延續,它或許曾經有過自身的輝煌,
但是面對當今時代所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資訊社會,面對明天的新世界,台灣今
天如果要使教育人性化,符合世界潮流,必須決心秉棄"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的腐
敗舊思想才能脫離"士大夫文化"的枷鎖,才能使教育改革邁向真正多元化
否則一套再如何開放啟迪學生的制度,到最後還是會導向精英式傳統教育的觀念:功
利主義。
也許有人說,國外的教育就是太過開放,誤入歧途的聰明孩子們也不在少數,例如性
行為,吸食大麻或是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但我認為,即使同樣都是30個人為一班的
班級,用國外式的教學,縱使最後只教出2個會懂得獨立思考的人類,還是遠勝過用
傳統式教學,結果30個人被變成只懂得反射動作的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