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實在幸運!好久沒有參加到好的研習了。自從……也許是英文老師越來越多、一切都越來越「常態化」之後,教局的關注和資金投入越來越少,研習機會驟減,而品質好的研習更是屈指可數。
是啊,一切是應該常態化。誰說英語科應該和其他科目不同?其他科目上課時,誰見過老師們這樣拼了命去追尋吸引孩子的教學活動?為什麼英語科「應該」受到孩子如此特別的期待?
這種道理理論上是說的通。我們應該做好的本份認真教學、孩子的本份是認真學習。如果雙方都能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理論上」完美而常態化的教學是存在的。
問題是,英語教學出現在國小,本身就不是「常態」啊!
思考一下,國語、數學、社會、自然,在國小階段,哪一個科目不是單純對孩子基本生活智能的指導?學習哪一科的時候,孩子需要像學英文這樣,完全被動處於「接收」狀態,無法應用本身的生活知能解決學習困難?
對待這樣一個「非常態化」的科目,您又怎能單單用「歸於常態」來辯駁自己放棄使用遊戲教學的企圖?
說實在,台灣的孩子壓力真大。在國語還沒有打好基礎的情況下,教部急著把母語不成章法的塞進孩子腦袋,而家長又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忙著把子女送進美語補習班……。我常常在備課中,忍不住對現在的孩子感到又佩服又心疼。那小小的腦袋,怎麼塞下這麼多東西?也難怪現在的孩子特別容易心浮氣燥、魂不守舍。
身為英語教師,如果你明明清楚孩子面對這些壓力,而英語又是一個缺乏學習環境、缺乏資源的知識領域,想到這裡,如果你還沒辦法提起動力,給孩子「找點樂子」,那真是太沒血性啦!XD
我自己是一個極端堅持活動教學的英文老師。雖然,我也曾經在「趕進度的常態教學」與「活潑的快樂教學」之間擺蕩。這實在很難取捨啊!前者考量現實壓力,可以讓所有的家長與行政滿意;後者是烏托邦理想世界,孩子的快樂天堂。如果你是個夠聰明的人,當然選的是前者──趕進度的常態教學。畢竟理想不能當飯吃啊!第三者的觀感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做出這個決擇以前,你必須思考一件事:這兩個目標,真的是背道而馳、無法兩者兼顧嗎?
我也是一直到去年十一月,才突然真正體會到教學真正的情況。本來只是一時興起,打了個算盤:「看看我肚子裡裝了幾兩真材實料,每節課都設計一個遊戲,看看能持續多久!」一直持續到現在。
如果你曾經站上教學第一線,就會發現,無論遊戲也好、常態化的師生問答也好,用心的,永遠都是那些家教良好、資質優秀的孩子。大部份的孩子,即使他不吵不鬧,他的心卻早就飛到九重天外。你說,我用遊戲教學,有什麼崇高的理想?答案是沒有。我沒有偉大的愛心,迫切的希望孩子「快樂」學習。但是真正現實的問題是,只有玩遊戲,才能確保每一個孩子或多或少參與在學習活動之中;只有在快樂的時候,他們才願意異口同聲、反覆而快樂的配合練習的英文句型;真正不願意開口練習的,至少,他也在同學反覆練習當中,聽熟了需要學會的句型。我的目標,只有這麼基本的層次──我只是要每個學生都用心上課。
這對現在的學生,可真是個難題。
可是,為了學生好,做老師的也只能卯起勁來,絞盡腦汁思索吸引他們的教學活動。「常態化」?難道學生在台下聽課聽到意興闌珊、缺乏學習動機,也是「常態」?如果孩子們本該快樂學習的意志都已經喪失,這情況的本身就已經不是「常態」,您又怎能用「歸於常態」來放棄該有的努力?
ps.
雖然強調快樂學習,但我堅持適當的管教是應該的。學生很怕我。他們在遊戲的時候玩得很瘋、可是當我臉色一沉,他們立刻知道事情不妙。遊戲教學的前提,是要能做到指導學生收放自如。如果無法辦到,不如不要遊戲,免得增加級任老師處理學生糾紛的困擾。
班級經營,又是一門學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