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30日電)中央研究院今天發出聲明,一一反駁新院長遴選的多項疑點,強調過程合法、合理、合遴選精神,並批判某些媒體「不符事實之錯誤解決」。
中研院評議會日前選出3位新院長候選人,送交總統府圈選,目前總統馬英九還未決定最終院長人選,但媒體屢屢釋出消息,今天又有報導指出,有院士醞釀連署,要求馬總統退回候選名單。
中研院遴選委員會召集人、副院長王瑜做為具名代表,今天上午發出聲明,釐清近來多項疑點。
日前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多位立委質疑前院長李遠哲透過更改投票辦法等方式,主導新院長遴選。中研院聲明強調整個遴選過程,均為9位遴選委員共同討論及經無記名投票決定,沒有任何個人主導。
對於名單屢次外洩,聲明強調為了保護被提名人,遴選過程均為保密,「外界名單絕非本委員會提供。」
對於評議會中臨時改變投票方式的批評,聲明表示是在相關規定的架構下,經過所有在場評議員討論,最後獲得2╱3以上同意後,才進行「無記名排序投票」,並依照序位積分選出前3名上呈總統。
有媒體報導李遠哲要求520後再將名單送至總統府,中研院聲明澄清,當天評議會並未討論何時將選舉結果呈報總統,而僅是決定按慣例在1個月內盡快呈報。
40名院士發聲批中研院貪腐 促廢院長評議
作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5月2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吳泓勳╱台北報導】
中研院院長選舉爭議不斷,高齡80歲的旅美資深中研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退休教授項武忠,上周發動院士連署,希望總統馬英九退回院長候選人名單,連署人數已超過40人,遍及數理、生命、工程、人文各領域,甚至包含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
項武忠發起 楊振寧連署
記者昨日越洋電話專訪項武忠,他表示,這次院長選舉過程太多爭議,加上候選人前2高票的人選都剛擔任院士,與他們從沒見過面,院內會也沒開過幾次,質疑未來如何跟全體院士溝通?
項武忠指出,中研院透過評議會少數委員選出新院長早就過時,從現在來看互利風險太高,「更沒有一般院士說話的餘地」。他甚至說,評議會組成有一半非院士的所長級人員,存在各種利益糾葛,已成中研院「貪腐中心」。
非院士的成員 利益糾葛
項武忠說,這種小圈圈的選舉,全世界早就沒有人用,理應廢除,強調中研院長是中研院士的代表,應該由全體院士共同選出。
中研院4月16日舉行評議會,選出3名院長候選人送總統府圈選,但由於遭披露,候選人名單外洩、評議會在選舉當天更臨時改變選舉方式,改由積分投票,再加上候選人最終票選名次更提前曝光,遭到外界與院內院士質疑。
小圈圈選院長 備受質疑
針對發動連署進度,項武忠昨日證實,上周已先將35位連署人名單寄送給馬總統,信函中提出退回院長候選人名單的訴求,最近1、2天會把近日加入連署的院士名單,再做第2波寄送,目前連署總人數已超過40位。
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表示,強力贊成將日前的院長候選人名單退回,雖然評議會一直宣稱,臨時改變選舉辦法的程序合法、但對社會一般人的認知而言太不合理,「合法不代表合理,台灣早期的萬年國會也都符合憲法,但難道是正確的嗎?」
陳培哲也說,確實有收到連署書,雖然這次是海外院士所發起,但中研院每年預算多達150億元,這些都是納稅人的錢,不只是院士可以連署,「人人都可以連署」,只要是公民都可以盡情表達意見。
中研院院士、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說,遴選過程雖然符合議事規則,但過程沒有經過深入討論,讓大家匆匆投票,多數人來不及搞清楚狀況,這過程「不是知識分子該有的態度」。
中研院長遴選爭議 院士:有群人想掌握中研院
作者記者彭宣雅、鄭語謙、謝蕙蓮╱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6年5月1日 下午2:21
中研院海外院士發起連署,希望馬英九總統退回院長候選人名單。據院士指出,這次院長遴選產生的爭議,對中研院形象傷害很大,海內外院士們都很在意,院士們希望7月召開院士會議時,全面檢討院長遴選制度。
連署已送給馬總統 但府表示不評論
一名院士指出,這封連署信函已經送給馬英九總統,但總統府上午表示不評論。
總統府官員透露,針對翁院長的去留案,以及新院長的遴選案,可以分別考量,目前各界建議很多,馬總統會做多方思考,但尚未作成最後決定。
「人人都可以連署」 院士:把中研院救回來
多名院士上午都表示,有收到連署書,雖然連署是海外院士發起,但很多國內院士也認同。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表示,中研院一年花150億元,都是納稅人的錢,「為什麼只有院士連署?人人都可以連署」,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中研院搶救回來」,如何讓這個單位更好。
陳培哲說,中研院應該讓人尊敬,不論是新舊政府,都應該思考如何讓中研院更好,對社會才有交代。他也提醒,現任中研院長翁啟惠雖是馬英九總統任命的,但新任總統蔡英文和中研院長翁啟惠的關係「更令人不安」。
陳培哲直言,有一群特定圈子的人一直要掌握中研院這個環境和資源,「掌握沒有關係,但掌握要表現得更好」,他提醒新的執政黨上台後要注意這個問題,也有責任讓中研院回到正常的軌道,才對台灣人民有交代。
曾志朗談遴選投票 多數人「措手不及」
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表示,當初遴選雖都符合議事規則,但過程沒有經過深入討論,匆匆就投票,多數人根本「措手不及」,且過程「不是知識分子該有的態度」,甚至不斷有人對外放話「要總統圈選最高票的」,已經違反組織法的精神。
籲7月院士會議時 全面檢討遴選制度
「海內外院士最在意的,是制度問題,怎麼讓中研院更好。」一名不願意具名的院士指出,這份連署是很多海內外院士的共同心聲,中研院長一做十年,如果不好好檢討,下一次選院長就是十年後,因此應該退回有爭議的名單,等7月院士會議時,全面檢討院長遴選制度,把制度改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