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01 18:57:17| 人氣3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949年太平輪沉船 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探密/1949年太平輪沉船 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 目前沒有發現太平輪的照片留存於世。圖中是與太平輪同屬中聯公司的華聯輪在上海離港時的畫面。

    目前沒有發現太平輪的照片留存於世。圖中是與太平輪同屬中聯公司的華聯輪在上海離港時的畫面。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台灣的過程中,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在大陸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在太平輪出事前,1948年12月3日下午,一艘從上海開往寧波的輪船在吳淞口爆炸,據說遇難者有數千人。幾天後又有兩艘輪船相撞,一個月後太平輪沉沒。太平輪沉沒後5天,祥興輪與一艘葡萄牙貨船相撞,葡萄牙船沉沒,只有23人倖存。

根據北方新報報導,在這艘太平輪上遇難的乘客中有太多當時的名人,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遼寧省主席徐箴一家,蔣經國好友俞季虞,袁世凱之孫袁家藝,《時與潮》總編輯鄧蓮溪,還有神探李昌鈺之父,龔如心之父等等。李昌鈺記得母親曾雇飛機來到失事點搜尋父親蹤影。太平輪沉沒時,年僅45歲的天才音樂家、南京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也在船上,他本來想去台灣,準備為國立音樂學院遷台尋覓新址,並和夫人與獨生女團聚過年的。謝晉導演的《最後的貴族》與太平輪有關,而電影也是改編自作家白先勇的小說《謫仙記》,寫到了上海小姐李彤因太平輪失事,父母遇難的情形。

也有很多人,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後沒有坐上死亡之輪,比如星雲大師就曾說,『我因為時間匆促,趕不及搭上那班輪船,而倖免一劫。』星雲大師把這看做是因緣。在《太平輪一九四九》有這麼一段描述,『2004年,我與《尋找太平輪》製作人洪慧真,在上海的第一個晚上與朋友張安霓用餐,一眼在餐廳看見白先勇,他為了《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舞台劇演出,來到上海。我們說明是為了拍攝《尋找太平輪》紀錄片而來,他手一指,指著餐廳角落吃飯的客人。「哪兒!你們該訪問他,他吐奶,沒上太平輪,救了全家。他就是學者、作家鄭培凱。當時鄭培凱全家已經買好了1月27日太平輪船票,只因鄭培凱吐奶,家人就退了船票買了機票。

『如果不是太平輪事件,父親過世,我後來不會去念警校,也不會走上刑事鑑定這條路,也許就與父親一樣選擇當一名商人吧。』李昌鈺常常這樣感慨。父親李浩民在太平輪上遇難時,李昌鈺才不到10歲。隨著父親的離世,優渥的生活就此結束,最後因為警校免學費而選擇從警之路。

上海的徐瑞娣,她的父親當年是太平輪的船員,徐瑞娣對《東方早報》記者說,『父親遇難的時候,我只有三四歲,我只依稀記得跟母親到碼頭送父親。從此再也見不到了。』1949年後,徐瑞娣和母親留在了上海,『後來為了生活,母親改嫁,也很少再說起父親和太平輪。張典婉他們去年在舟山為遇難者做海祭,我也參加了。』徐瑞娣說,『當年遇難者後代在上海肯定不止我一個,我也希望知道他們在哪。』

在台北的王兆蘭是官方公佈的36名倖存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目前在世的兩名倖存者之一。當太平輪傾覆時,她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她還記得母親跟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帶好弟弟妹妹。』母親立刻被海浪衝走,妹妹也被卷走。遇難之後,在台北的王兆蘭父親把她接回了台北,她的故事也直到2010年後才為人所知。

葛克是所有36名倖存者中最知名的一位,當年任國防部參謀少校,他的台灣行是要趕在新年前把妻子家小帶到台灣,結果這趟旅程成了家人的不歸路,只有他倖存了下來。1949年後他在台灣,繼續在軍中服役。在海上被救後,他遇到了同樣在太平輪上失去親人的袁家姞,在太平輪遇難後第二年,他們結婚生子。袁家姞在太平輪上失去的是父親袁家藝—袁世凱之孫。

現居福建老家的葉倫明已經90歲了,當年家人在台灣做生意。他還能對太平輪失事做直接回憶。1949年後,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妻子在台灣。1980年代開始定居香港,到香港後開始跑馬拉松,他成了香港長跑的代言人。張典婉說,拍紀錄片寫書都是為了兩岸『離散的記憶、團圓的拼圖』。歷史走過60年,90歲仍然在世的葉老似乎可以圓滿60多年前的愛情,但葉老最後還是選擇孤身。葉老1949年死裡逃生,從此與妻子失去聯繫幾十年。直到1980年代,葉老去香港定居,才聯系到臺灣的家人,得知妻子已經改嫁,『他覺得很傷心,竟孤老一生。』張典婉說,晚年很多人慫恿他們復婚,但葉老始終不願意,還說出『我沒有結婚,她死了』的負氣話。


太平輪事件出書 倖存者憶當年…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台北報導】

很抱歉,此影音已下線或不存在。

昨天新書發表會上,作者張典婉現場展示當年母親遺留下來手縫的布條,以及三條黃金。一九四九年代,太平輪被稱為黃金船。記者陳瑞源/攝影

被喻為「台灣鐵達尼號」的「太平輪」,一九四九年元月廿七日、農曆小年夜試圖渡海來台,卻與運煤船建元輪對撞,近千名乘客沉入舟山群島附近,就此分隔兩個世界。

昨天,「太平輪」事件倖存者葉倫明及罹難者家屬,透過影片與新書「太平輪一九四九」追憶大時代的悲劇。

「太平輪」罹難者家屬、澳門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黃似蘭,原本是備受寵愛的小公主,母親遇難後,親戚為了遺產繼承權,將年幼的她送回大陸。念小學時,同學們都不跟她往來,因她父兄都在台灣;同學罵她是「台灣來的特務」。文革時期,黃似蘭被視為「叛國投敵」,過著心驚膽跳的日子。一九七九年終於擺脫黑暗,定居澳門。

香港馬拉松名人葉倫明,六十年前幸運逃過死劫,他在紀錄片中回憶,太平輪撞船後,他緊抓著木桶漂浮求生,熬到天亮才被一艘外國軍艦救起。大難不死的他,多年來一直以慢跑紀念當年死難的朋友。

「太平輪一九四九」的作者張典婉說,她的母親在一九四八年搭太平輪來台,一直將當年用來保命的金條維持原狀,直到二千年過世,引發她為太平輪記事。二○○一年起,她開始著手蒐集資料、陸續採訪上百人,但非常不易,有人問,「你是哪個黨派來臥底的?」有人質疑她的動機與目的,「在採訪中,意外成就了修行道場」。


【2009/10/14 聯合報】

台長: 綺羅
人氣(33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歷史/考古/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康有為謀刺孫中山 家書首曝光
此分類上一篇:羅馬教皇在伊斯坦布爾藍色清真寺進行祈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