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18 22:49:44| 人氣1,426|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有孫總統 台灣絕不只這樣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有孫總統 台灣絕不只這樣

  • 2013-12-18 01:27
  • 中國時報
  • 【王宗彤/專訪】

     「如果當時孫院長變成孫總統,今天的台灣絕對不只這樣。」鄭崇華感慨說,台灣光復後一路發展到現在,經過40幾年,政黨輪替,但發現政治人物愛講空話,很多事嘴巴光說,又做不到,有時私下和朋友們談,都覺得孫院長沒當上總統是台灣的不幸。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提到,除了科技外,孫院長自己覺得對台灣的社會與文化相關的事做得太少。當初他也想推展經濟自貿區,如果不是心臟病發,身體衰弱了,以他的個性,他一定會全力去推動。

     鄭崇華說,他民國48年大學畢業,那時台灣還沒有碩博士班,想念碩博士一定要出國,所以台大的人都出國,成大也有一半的人出國留學,當初他心裡也會受影響,羨慕同學能出國,他因為隻身在台,加上經濟壓力,所以只能在台灣繼續打拚下去。

     現在想起來,鄭崇華覺得也不錯。他雖然留在台灣,但受惠孫院長的政策,所以能在台灣創業,見證孫院長將台灣拉拔成亞洲四小龍的黃金時代。「這些人把台灣做起來。」

     鄭崇華說,現在企業界擔心的事,是沒有培養出真正敢擔當和有能力的人,像孫運璿和李國鼎都做得很好,但現在看不到政府有在培養另一個李國鼎和孫運璿,令人憂心。


孫運璿風骨 官員哪個有?

  • 2013-12-18 01:27
  • 中國時報
  • 【康文柔/專訪】
 百年大計↑民國69年,蔣經國、孫運璿、馬紀壯等人視察新竹科技研究機構,評估竹科設立的可行性。(本報資料照片)

 百年大計↑民國69年,蔣經國、孫運璿、馬紀壯等人視察新竹科技研究機構,評估竹科設立的可行性。(本報資料照片)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百年冥誕,緬懷前人功績,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說,「如果沒有尹仲容、孫運璿與李國鼎這票人當經濟部長,台灣可能不會有今天。」光是當年孫運璿、李國鼎在小欣欣豆漿店,與當時任職美國電器大廠RCA的潘文淵會面後敲定台灣發展半導體產業,「現在誰敢這樣做?一定被罵圖利廠商。」

     昔敲定IC島 帶頭就做

     聽到本報要作紀念專題,湯明哲第一時間直呼,「這是要以古鑑今吧!但現在的官員有以前的風骨嗎?」他指出因為政治環境轉變,如今台灣欠缺勇於任事的官員,寧可用重重法規管死產業,心態消極只想避免出錯,經濟不悶才怪。

     湯明哲語帶懷念地說,1950年代台灣打出進口替代的政策,之後鼓勵外銷,安渡石油危機,又創辦10大建設,每個政策執行的當下,民間都有過懷疑,覺得不可能做到,但尹仲容、孫運璿與李國鼎都帶領台灣做到了。

     今口號治國 慘業雙星

     今昔對比,湯明哲說,現在政府喊出的口號,民眾都知道做不到,淪為口號治國。舉例如「兩兆雙星」推動LCD、DRAM產業,下場竟是兩個慘業錢坑。新竹的生醫園區喊了10多年,目前尚未有具體成果。

     湯明哲指出,社會缺乏互信,官員做事動輒得咎。台灣有今日的半導體產業,是當年孫運璿、李國鼎在小欣欣豆漿店,與當時任職美國電器大廠RCA的潘文淵會面後敲定,「現在誰敢這樣做?一定被罵圖利廠商。」

     不做不錯 全推給法令

     湯明哲指出,公務員的退休制度是奉養終生,一旦犯錯豐厚的退休金就泡湯,導致「不做不錯」的心態,任何事若可能發生弊端,與其費心思細膩管理,官員寧可省事直接用法令禁絕,將台灣的產業都綁死了。

     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捐贈台大癌症中心為例,湯明哲表示,學術單位竟用政府採購法管理,按法令規定最低價者得標,「這會做出什麼品質?」不得已台大請鴻海代為興建大樓再捐出,又碰觸政府實物捐贈抵稅上限。

     郭台銘曾公開抨擊,台大癌症中心拖了10年,如果在大陸籌辦,一年即可落成。台大與鴻海為繞過重重法令,虛耗太多時間與心力。

     互相推諉 沒人敢主事

     湯明哲嘆道,單純是鴻海、台大兩方的事情,就讓政府管得很複雜,過程中官員又互相推諉,沒有人願意主事,協助解決問題。「一群人要能湊到時間開會不容易,會開了做不出結論,再訂下次開會,這就是我們的公務流程。」


遠見與實在 鄭崇華:孫造就半世紀科技榮景

  • 2013-12-18 01:27
  • 中國時報
  • 【王宗彤/專訪】
 台灣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更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竹科的建立,成為各國學習的典範。圖為台積電12吋晶圓廠。 (本報資料照片/台積電提供)

 台灣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更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竹科的建立,成為各國學習的典範。圖為台積電12吋晶圓廠。 (本報資料照片/台積電提供)

 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接受本報專訪,感佩前總統府資政孫運璿的遠見與實在,對台灣科技發展奠定根基。(黃世麒攝)

 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接受本報專訪,感佩前總統府資政孫運璿的遠見與實在,對台灣科技發展奠定根基。(黃世麒攝)

     在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眼裡,對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最感佩的是他的「遠見」,還有待人處事的「實在」,因為當初這些的堅持,才造就台灣半世紀的科技經濟起飛。

     鄭崇華回憶,當年1971年創立台達電時,那時台灣遭遇連續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中日斷交,以及2次石油危機,但孫院長從經濟部長、閣揆一路做下來,帶領行政單位做了很多事情,好比十大建設、產業升級、招攬海外學人回國,而且有遠見且很大膽的提出台灣要轉型IC島。

     在當時,大家都還不清楚什麼是IC(積體電路),據說行政院特別用迷你裙來形容半導體晶片,來讓那些政治大老們了解甚麼是IC。

     鄭崇華說,當初的遠見,果然現在IC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此外,還培養人才,以及做文化上面的一些耕耘、培育。

     當年台灣科技業萌芽之初,老百姓生活苦,危機感也更恐懼,但是孫院長打造了那樣的環境,結果政府一推動,全民都很努力,把工作做起來,全國士氣都很高。

     雖然現在環境不同,但如果不趕快覺醒,團結一致靠自己,未來恐怕真的會邊緣化,傷害到全民將來的前途。

     鄭崇華感慨,現在我們不應該在小圈圈裡罵來罵去,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很多,我們本來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現在退步了,卻還在自己的小圈圈裡內耗,實在不該。看看韓國、大陸都比我們進步得好,而且速度快,但我們還是有能力做得更好,永遠不嫌遲。

     鄭崇華回憶第一次去見孫院長時表示,那年,孫院長早已坐輪椅在大門口等我們,孫院長把我們當成很重要的客人,讓人很感動。他的謙虛態度,一直讓我敬佩至今。「原來有些人官越大,越謙虛。」


《兩岸史話》成就台灣經驗的推手—孫運璿  帶領台灣拚經濟(上) ...

               2013-12-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摘要: 編者按 12月13日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百歲冥誕,作者戴瑞明乃故人舊屬,曾任國統會執行秘書、駐教廷大使,睹物思人,撰文娓娓道出孫前院長是「台灣經驗」的關鍵推手,平凡中見偉大。 他日 ...

編者按 12月13日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百歲冥誕,作者戴瑞明乃故人舊屬,曾任國統會執行秘書、駐教廷大使,睹物思人,撰文娓娓道出孫前院長是「台灣經驗」的關鍵推手,平凡中見偉大。

他日夜苦思焦慮,一再囑託他倚重的智囊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把以三民主義為國家建設張本的「台灣經驗」推向大陸,期盼中共當局參考我們的經驗

今年12月13日是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百歲冥誕。「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推出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舉辦「台灣經濟的未來與挑戰」論壇,來紀念這位對台灣生存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政治家。

時間過得真快!20年前,孫院長的親朋、好友、故舊在其長女公子孫璐西教授的邀約下,為文祝賀運璿先生的80大壽,出版了一冊《我所認識的孫運璿》。我在賀文中特別感念他是「一位腳踏實地、有愛心、有遠見、有擔當的謙謙君子」,並借用范仲淹的話,稱他是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家。

中國希望在台灣

祝賀運璿先生80大壽的歡樂景象,恍如昨日,但他心愛的台灣卻已被那些別有用心的政客折騰了20年,令人心痛!

提起運璿先生對國家人民的貢獻,不能不瞭解他與經國先生攜手合作所創造的「台灣經濟奇蹟」,使得台灣成為舉世稱羨的「亞洲四小龍」(台灣、南韓、香港、新加坡)之首。

2004年,運璿先生在紀念嚴前總統家淦百年冥誕專文中,他謙虛地歸功嚴前總統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先後陸續創建10項重大建設,以及克服世界性石油危機與金融風波」,稱道靜波先生是「一代完人」。我也為文頌揚嚴先生是「台灣經驗的推手」,因為他遵照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推動建設、進行改革,奠定了國家發展的良好基礎。至今仍在流通的「新台幣」就是嚴先生在半個世紀前進行的貨幣改革成果。事實上,蔣、孫兩位前後任的行政院長追隨靜波先生之後,也是「台灣經驗」的重要推手,造福台灣人民。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當年在對外傳播上決定採「台灣經驗」為關鍵字,而不用「台灣模式」或「台灣典範」之類名詞,來介紹台灣經濟奇蹟,其原因是蔣、孫兩位院長都不喜自我吹噓。面對1970年代先後遭逢經濟上的石油危機,外交上的兩大挫折─ 1971年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退出參與創建的聯合國及1979年長期盟友美國政府與中共建交,與我國斷交,我政府不僅要大力發展經濟、改革政治,以建立自信,安定內部,更要舒解來自中共「和平談判」、「和平統一」的壓力。經國總統知道「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已難肆應新的變局,乃於1979年底中國國民黨十一屆四中全會中,明確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政治號召,展現自信與決心,此即所謂「三不一要」,有消極防禦的一面,更有積極主動的國家目標,展現旺盛的企圖心。

孫院長和他的智囊們絞盡腦汁,希望把經國先生所提出的願景化為具體的行動,同時也很擔心美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後,「台灣」會遭國際社會「地方化」,因為世界上有170多個國家都用不同方式表達「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魏鏞、丘宏達、王紀五、熊玠等海內外學者都認為,要想在未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得平等協商的地位,維護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現實,至關重要。

台灣前途在大陸

就在美國改變其對華政策,教育美國大眾認識中國大陸的1970年代,美政府的外圍組織「亞洲學會」(Asia Society)就委託資深的中國事務專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夏偉教授(Orville Schell)撰寫了三本小冊子向美國一般大眾介紹大陸中國。其一為1912年之前的「帝制中國」(Imperial China);其二為1912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治理的「共和中國」(Republican China);其三為1949年之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的「共黨中國」(Communist China)。令人產生在台澎金馬等島嶼的中華民國政府已經不存在的錯覺。

對於極度關心台灣前途的孫院長來說,他日夜苦思焦慮,一再囑託他倚重的智囊們動動腦筋,想想辦法,把以三民主義為國家建設張本的「台灣經驗」推向大陸,期盼中共當局參考我們的經驗,來改變大陸的政經制度,為大陸同胞謀福利。他在國建會中公開表示,「中國的希望在台灣,台灣的前途在大陸」,情意真切。謹就記憶所及,把孫院長任內所做幾件很有意義的事寫出來。(待續)

▲孫運璿先生任經濟部長第二年即成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領頭拚外交,輔導廠商開拓海外市場。圖中是接待來訪的當時美國加州州長雷根(左二)。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提供)

▲經國先生(中排右後)與孫運璿先生(經國先生右後)親切與一群靚妹粉絲合影。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提供)

▲孫運璿向老蔣總統(右)簡報核能發電的運作。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96389#ixzz2nvPjMr8f

《兩岸史話》成就台灣經驗的推手—孫運璿  推銷台灣的成功故事(下) ...


大陸喊出「經濟學台灣」的口號,孫院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

特別是他在推廣「台灣經驗」、維護中華民國方面所做的努力:

第一、在1970年初,發生石油危機,世界各大、中、小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均呈現負成長,僅有台灣、南韓、香港及新加坡「四小龍」有正成長,引起以研究「未來學」出名的紐約「哈德遜研究所」Herman Kahn所長好奇,他向日本、南韓、台灣兜售他25萬美元的研究計畫,為當時國科會副主任委員王紀五所悉,乃向新聞局主管國際事務副局長葉梅生推介。1975年秋,我奉錢復局長之命自美返國擔任「國際宣傳處長」。紀五兄又力促我建議上級掌握時機,採取行動。

實踐中山先生理念

最後總算找到了經費,透過「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出面,由我方負擔5分之1研究經費,經由三方學者專家配合H氏,花3年多時間,完成研究報告,並於1979年由美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名為《世界經濟發展-1979年及其後》的好書,受到國際學術界重視。H氏盛讚台灣經濟發展,其成果為全民所共享,乃因政府在早期經濟計畫中注意到所得分配的公平性。他也認為台灣、南韓是「兩個經濟發展的英雄」,比較之下日本只能算是「半個英雄」。

最重要的研究結論是,H氏肯定「新儒家文化」下的人民「勤奮工作、重視教育、自律守紀」的特性,有助東亞經濟體處在逆境中的經濟發展。當時,「哈德遜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引起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高度重視,立即廣邀海內外研究新儒學的學者前往新加坡傳道,如今新加坡經濟發展已成為四小龍之首,真是令人唏噓不止!

第二、1979年底孫院長讀到一本由世界銀行委託耶魯大學研究國際經濟發展出名的費景漢教授及Gustav Ranis教授與台灣大學經濟系郭婉容教授合著新書《所得分配平均的經濟發展:台灣案例》。孫院長認為這是一本介紹台灣經濟奇蹟的好書,只可惜由牛津大學出版的原著有4百多頁,書裡面有很多數理圖表,非一般大眾所能理解。他當面指示我,親自拜訪當時擔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郭婉容,徵詢她的高見,可否與費教授等研商重新編寫成1百多頁的通俗普及本?郭教授滿口答應,花了1年多時間,完成通俗普及本,洽由美國「遠景出版公司」出版,易名為《台灣的成功故事:中華民國的快速發展與所得分配的改善:1959年-1979年》,詳細介紹了台灣從落後邁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有,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過程。

孫院長重視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也重視對外傳播,無時無刻不忘推銷台灣,無時無刻不忘維護中華民國。

第三、面對前述夏偉無視中華民國政府存在的現實,孫院長在看到上述兩本介紹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專著問世後,一再提示新聞局要繼續加強國際宣傳,宣揚中華民國人民力爭上游的決心與經國總統促進大陸改變的政治號召。大陸喊出「經濟學台灣」的口號,孫院長就呼籲大陸「政治學台北」,以實現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當時新聞局的宋楚瑜局長與研考會的魏鏞主任委員合作無間,全力動員海內外學術界的力量,支持政府。為了實現孫院長的願望,我們找了美國紐約大學熊玠教授返國諮商,決定禮聘熊教授負責編著一本有關「台灣經驗」的新書,並洽請「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來贊助這一有意義的計畫。

公忠體國政治典範

第一步是在美國先蒐集學術界自1950年至1980年30年間,讚揚或批評中華民國政府治理台澎金馬的英文專文資料;第二步是把這些資料分成:文化價值與延續、教育制度、經濟發展、社會狀況與變遷、法律與正義、國內政治、外交關係、及安全與國防力量等8大類,聘請許倬雲、陳錫恩、吳元黎、丘宏達、法治斌、邵玉銘、高英茂及康培莊等中、美教授撰寫「導言」,作客觀評述。我們把這本由美國Prager Press於1981年出版的新書,名為《「台灣經驗:1950到1980年》,副題則是用醒目的「當代中華民國」,意涵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政後,中華民國政府仍然繼續在台北存在,而且還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我們的用意是想把台灣在各方面的發展經驗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善治加以融合。這樣既可達到向大陸及國際社會推薦「台灣經驗」的目的,又可達到宣揚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政府雖然在「國共內戰」中落敗,但卻為整個中國未來現代化在台灣找到了一種「選擇」,一條「出路」。

運璿先生離開我們已將近7年,如果他活著,也已是100歲的老伯伯,但他生前憂國憂民、為國為民、公忠體國的精神,卻長留人間,足為後世政治人物的典範。(全文完)

▲1986年蔣經國先生親自頒贈一等卿雲勳章給孫運璿(右),表揚他功在國家。左為副總統李登輝。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提供)

▲1982年10月21日在第19屆金馬獎餐會上孫運璿(左二)和影星姜大衛(右二)握手寒喧,時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左一)陪同。(本報系資料照片)

▲孫運璿(左)陪經國先生(右)下鄉,兩人在小吃店擦手準備進餐。(孫運璿學術基金會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96454#ixzz2nvQLyBY4



憶孫運璿對文化藝術的貢獻

  • 2013-12-19 01:32
  • 中國時報
  • 【呂麗莉】

     文化是文明的表徵與養分。孫運璿(右圖中,本報資料照片)院長任內曾公開宣示:「我們經濟開始穩定了,但文化做得太少,太少了,再不做就來不及了。」於是第一要務成立文化建設委員會,其次是興建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及台灣各縣市的文化中心。其中尤以民國77年落成的兩廳院為一大盛事,獲得世界各國媒體爭相報導,吸引了國際表演藝術界頂尖的音樂家、藝術家及明星前來展藝,提高了台灣文化藝術的國際知名度,兩廳院從此成為國家堂皇莊嚴的門面。 在國內藝術人才培育工作方面,行政院先後成立與恢復金鼎獎、金鐘獎、金馬獎之設置,讓從事演藝事業的文化人,在工作中能獲得獎項的榮耀,體認到文化人對社會的責任。 文化藝術除了深耕本土,更要走向國際,孫院長乃協助國內許多表演團體及民間藝術經紀公司,舉辦國際藝術節,引進國際著名音樂表演團體,如馬莎葛蘭姆舞團、德國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美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世界三大男高音等世界級表演團體,或做交流或來台演出。 此外,孫院長更協助民間藝文團體赴國際舞台展現台灣的藝術水準,讓國際人士對台灣文化有粗淺的認識,終而刮目相看。像「雲門舞集」、「雅音小集」都是在此政策下與國際接軌而聲譽鵲起…。經過數十年耕耘,這種積極與支持的輔導政策終於開花結果,提升藝術文化工作者社會地位。

     兩廳院致力光大台灣的藝術文化能量,台灣在國際上獲得肯定,兩廳院有一定的功績。兩廳院增加無障礙席位後,孫院長經常坐著輪椅來觀賞節目;節目結束全場亮燈後,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孫院長,觀眾都會熱情的前來致意,造成騷動;幾次後,院長怕影響觀眾出入的動線,總在節目結束前靜悄悄離開現場,病前病後,孫院長一舉一動,無不為別人著想。

     民國68年中美斷交,是時,我剛到義大利求學,孫院長對媒體訴說,我們哪裡做錯了?我們全國上下都很努力的,我們只不過比較小而已。在義大利米蘭的我看到報紙,不禁熱淚盈眶,整夜難眠,寫了封長信給新聞局,希望能報效所學,在歐洲為國家做點事情。

     當時,新聞局戴瑞明副局長呈給宋楚瑜局長後,寄給我一萬面國旗別針,我們留學生及外籍同學一起在聖誕節下著白雪的夜晚,守在米蘭的多摩(Duomo)教堂外唱著聖詩,等待子夜彌撒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友,獻上中華民國國旗胸針,幾個小時後回到宿舍,全身從頭到腳凍到僵硬,但心裡卻溫暖無比;我終於能為國家做點事情了。

(作者為大學教授)

台長: 綺羅
人氣(1,426) | 回應(2)|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人部 |
此分類下一篇:太陽餅界錯愕 阿明師孫虧損慘賠自殺
此分類上一篇:吳憶樺非唯一 台巴混血兒悲歌

其石山人
哲人以遠,令人懷念!

可惜這就是命運,孫運璿的命運,台灣的命運!
2014-01-16 08:31:27
版主回應
六十年最可悲是治國人才沒有一位抵上孫資政等人!
2014-01-16 18:56:59
doktor
我們一遇到對當下政治,經濟,社會...諸多不滿,都眾口一致稱讚當年孫運璿先生為台灣創造了奇蹟,但緬懷,扼腕長嘆之後,並無法改變當下的困境...我們仍被困在當下...難道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2014-03-10 14:53:42
版主回應
當我們不隨民意代表為民粹起舞。認真看政府官員推出的案子對後代子孫有沒有保護照顧而不是看眼前短暫的績效在長期卻是損失慘重的法案猶如吃類固醇傷身有有後遺症。

當你眼睛看清楚想清楚誰為你的孩子留生存之路。

就不該計較執政的人士是出生哪裡國籍又是哪裡願意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一起努力讓生命繁衍家族和樂同袍有心有禮不分你我小事忍讓大是商議

這樣就不需要孫資政而是人人皆是孫資政!
2014-03-10 17:13:1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