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勝利,蔣中正(左四)率國軍高級將領到南京中山陵謁陵,告慰國父孫中山在天之靈。軍委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左五)、參謀總長何應欽(左三)隨在蔣中正身邊。前排其他將領:薛岳(右二)、胡宗南(右三)、關麟征(左一) (網絡圖片)
【大紀元2013年07月11日訊】七七抗戰76週年前夕,一枚據稱是蔣介石生前佩戴的,背後刻有「特壹」字樣的「青天白日勳章」在香港一項拍賣會上以港幣720萬元成交。
香港拍賣公司斯賓克說,幾位專家鑒定這枚勳章為蔣公獨有的「特壹青天白日勳章」。(圖片由斯賓克香港提供))這枚勳章是全場最昂貴的,以港幣500萬元起價,最後由海外買家以720萬元港幣成功投得。
祝康明是《青天白日勳章》一書作者、資深收藏家及學者,他表示說,以港幣720萬元買到這枚勳章是「值得的」。據他披露,現在台灣應有近60枚青天白日勳章、香港有4枚、美國有幾十枚。 對於台灣方面有人說這枚勳章已隨蔣介石入殮,應在大溪陵寢內,他說,隨同蔣介石入殮的青天白日勳章是真的,但不是「特壹」號,是另一枚。
青天白日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頒授對象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功勳卓著的人員,截止目前獲頒人數總共只有209人,其中192位是1949年前頒發。(網絡圖片) 「青天白日勳章」為中華民國的軍職勳章,青天白日代表中華民國,光芒象徵榮獲此勳章者有御辱克敵,使國家光輝四耀之意。
此勳章的頒授對象是保家衛國、抵禦外侮功勳卓著的人員,其等級僅次於最高等級的「國光勳章」。截止目前獲頒人數總共只有209人,其中192位是1949年前頒發。
首位獲勳者為一級上將張學良,因在1929年「中東路事件積極抵抗蘇聯紅軍」。
1945年全面抗戰勝利,有108人榮獲青天白日勳章。此外,還有4名外國將領獲得此勳章:美軍駐華司令史迪威,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美軍駐華司令魏德邁(接替史迪威),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
台灣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蔣介石(右)、白崇禧、宋美齡(左)視察中國空軍。(視頻截圖) 1945年6月,蔣介石、白崇禧與中國遠征軍202師軍官在四川綦江合影。(網絡圖片) 抗戰勝利,蔣介石與部分國軍高級將領合影,第二排左起:雲南省警備司令關麟征,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戰區代司令長官胡宗南。 (視頻截圖) 以下為部份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的著名人物以及獲勳時的軍銜職務:
(一)北伐統一中國
蔣中正(陸軍特級上將):蔣中正因完成北伐統一中國,1930年,國民政府頒發此勳章給時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蔣介石是國軍唯一的特級上將,也是唯一因北伐而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將領。
(二)一二八淞滬抗戰
蔡廷鍇(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任十九路軍軍長兼副總指揮。1937年淞滬會戰。1939年桂南會戰任集團軍上將總司令。
蔣光鼐(陸軍中將):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任十九路軍總指揮。
俞濟時(陸軍中將):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37年淞滬會戰任74軍軍長。
劉戡(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48年圍剿陝北共軍時英勇殉國成仁。
區壽年(陸軍中將):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
張治中(陸軍中將):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37年淞滬會戰。45年晉陞二級上將。
(三)長城抗戰
張自忠(追授陸軍二級上將):1935年長城抗日。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
宋哲元(陸軍上將):軍團總指揮,1935年長城抗戰。
關麟征(陸軍中將):1935年長城抗戰。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1948年任陸軍總司令,二級上將。
黃傑(陸軍中將):1935年長城抗戰。1944年任中國遠征軍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反攻緬甸。1953年在台灣晉陞陸軍二級上將,1960年,晉陞一級上將。1969年任國防部長。
(四)徐州會戰 台兒莊戰役
1938年3月24日,「台兒莊大戰」決戰前夕,蔣中正、白崇禧、李宗仁(左)視察隴海前線合影。蔣中正當天離開,命令白崇禧留下,協助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作戰。當天夜晚,白崇禧便親臨台兒莊戰地部署作戰。(網絡圖片) 孫連仲(陸軍二級上將):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集團軍總司令。後任戰區司令長官,1943年常德會戰總指揮官。
湯恩伯(陸軍中將):集團軍總司令,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南口戰役。1946年加陸軍二級上將銜。
田鎮南(陸軍中將):中將軍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馮安邦(陸軍中將):中將軍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池峰城:(陸軍中將):中將師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吳鵬舉(陸軍少將):少將旅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王仲廉(陸軍少將):少將軍長,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
(五)全面抗戰勝利
1940年2月,白崇禧指揮國軍消滅日本鋼軍,第二度攻克崑崙關後,蔣中正自重慶飛抵柳州,與白崇禧(左一)、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左二)、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右二)、駐華美軍司令史迪威(右一)合影。(網絡圖片) 白崇禧(陸軍一級上將):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兼任軍訓部部長,抗日持久戰最高戰略制定者,國軍多場重大戰役策劃部署指揮者,督戰指揮並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柳會戰。
何應欽(陸軍一級上將):軍委會參謀總長,1945年湘西(芷江)會戰最高指揮官,陸軍總司令。1948年任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
李宗仁(陸軍一級上將):北平行營主任,戰區司令長官,1938年與白崇禧共同指揮徐州會戰,獲得台兒莊戰役抗日首場大捷。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最高指揮官。1948年任副總統,1949年代總統。
閻錫山(陸軍一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1937年太原會戰最高指揮官。1949年任行政院院長兼國防部長。
陳紹寬(海軍一級上將):海軍總司令。
程潛(陸軍一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1940年起任軍委會副參謀總長。武漢會戰。
陳誠(陸軍二級上將):軍委會軍政部部長,戰區司令長官,淞滬會戰總指揮官之一。1938年武漢會戰是抗戰史上規模最大的會戰,陳誠與白崇禧分別擔任南北兩個戰場的最高指揮官。1943年鄂西會戰最高指揮官。中國遠征軍首任總司令。1947年晉任陸軍一級上將,任國軍參謀總長。
顧祝同(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淞滬會戰後,主持江浙閩贛皖五省抗戰。抗戰後任陸軍總司令,1948年任國軍參謀總長。在台灣任國防部長,1954年晉任陸軍一級上將。
張發奎(陸軍二級上將):廣州行營主任,戰區司令長官,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和1944年桂柳會戰任方面軍總指揮官。1945年收復南寧、柳州及光復廣州戰役總指揮官。1939年桂南會戰。1949年任陸軍總司令。
薛岳(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三次長沙會戰總指揮官,白崇禧指導監督。1938年武漢會戰萬家嶺戰役方面軍總指揮官。1944年長衡會戰最高指揮官。1953年在台灣晉陞一級上將。
徐永昌(陸軍二級上將):軍委會軍令部部長。1948年任國防部長。在台灣晉陞一級上將。
周至柔(陸軍二級上將):空軍總司令 。1950年,在台灣晉陞陸軍一級上將,任國軍參謀總長。
李品仙(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南會戰。
衛立煌(陸軍二級上將):中國遠征軍代理司令。1937年忻口戰役總指揮,1941年晉南(中條山)會戰總指揮官。
徐庭瑤(陸軍二級上將):1933年古北口戰役。1938年桂南會戰。國軍裝甲兵總司令官。
傅作義(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副司令長官,1940年五原戰役。
余漢謀(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司令長官。在台灣晉陞一級上將。
劉峙(陸軍二級上將):戰區副司令長官。
羅卓英(陸軍中將):戰區副司令長官,1941年上高會戰總指揮官。1942年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
胡宗南(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集團軍總司令,戰區副司令長官。淞滬會戰,武漢會戰。1962年在台灣晉陞一級上將。
蔣宋美齡(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籌建空軍,協助抗戰(唯一女性得主)。
張群(軍委會重慶行營主任、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協助抗戰。
杜聿明(陸軍中將):1939年,白崇禧任桂南會戰最高指揮官,杜聿明率第5軍參加崑崙關攻堅戰。後任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率軍征戰緬甸。
王耀武(陸軍中將):方面軍總司令,74軍軍長,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鄂西會戰,上高會戰,常德會戰。
吳奇偉(陸軍中將):1943年鄂西會戰,江防總司令。
孫元良(陸軍中將):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1944年獨山戰役。
方先覺(陸軍中將):1944年衡陽保衛戰,後任集團軍副總司令。
宋希濂(陸軍中將):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滇西抗戰。
鄭洞國(陸軍中將):中國遠征軍駐印副總指揮,緬北會戰騰龍戰役。
廖耀湘(陸軍中將):第六軍軍長,緬北騰龍作戰。
孫立人(陸軍少將):1937年淞滬會戰,1944年參加遠征軍反攻緬北戰役。1951年在台灣晉陞陸軍二級上將,任總統府參軍長。
胡璉(陸軍少將):1943年鄂西會戰,死守石牌要塞,阻止日軍進入長江三峽。70年代在台灣晉陞陸軍一級上將。
謝晉元(陸軍中校):1937年淞滬會戰,死守上海四行倉庫。
(六)國共內戰時期
黃百韜(陸軍中將):兵團司令官,1948年豫東剿共,徐蚌會戰中壯烈殉國。
陳慶坤(海軍中校):1949年拒絕跟隨長官投共,率領艦隊從南京衝出長江封鎖線。
(註:國軍出動兵力1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作戰,才稱為「會戰」。)
(責任編輯: 李明)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7/11/n3914152.htm【史海】榮獲青天白日勳章的國軍名將.html?p=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