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軍人「論功行賞」陞官名單(新版)
【大紀元2013年01月13日訊】
(編者按:本文來自吳仁華博客)
積極執行北京戒嚴任務的各級解放軍戒嚴部隊指揮官,在事後「論功行賞」時都得到了犒賞,用民眾的鮮血染紅了頭上的官帽子。特將多年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做成一份論功行賞、陞官晉級的名單予以公布,留作歷史的記錄。當然,每個指揮官的情況不盡相同,在拙作《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的相關章節中有所說明。
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固輝中將(遼寧省蓋縣人),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南京軍區副政委史玉孝中將(陝西省寶雞市人),升任南京軍區政委、廣州軍區政委、中共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張工少將(山西省原平市人),解放軍戒嚴部隊發言人,先後升任北京軍區政委、成都軍區政委、中國軍事科學院政委,中共第十四屆和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齊連運少將(安徽省太和縣人),歷任赤峰守備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劉存康少將(山西省五臺縣人),先後升任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頒授中將軍銜。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朱敦法中將(江蘇省沛縣人),先後升任廣州軍區司令員、解放軍國防大學校長、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蘆光祖少將(河南省商丘市人),先後升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基地指揮部司令員、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政委、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校長。2001年3月5日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陸軍第12集團軍軍長郭錫章少將(湖北省武穴市花橋鎮劉常村西湖口垸人),升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12集團軍政委溫宗仁少將(安徽省巢湖市人),先後升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蘭州軍區政委、中國軍事科學院政委,中共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陸軍第12集團軍副軍長徐文義少將(山東省歷城縣人,歷城縣現為濟南市歷城區),升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
陸軍第12集團軍專職紀律檢察委員會書記史水洲少將(江蘇省溧陽縣上興鎮劉莊人,溧陽縣現為溧陽市),先後升任陸軍第12集團軍副政委、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
陸軍第12集團軍副政委胡道仁大校(安徽省霍邱縣人),升任安徽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12集團軍參謀長季崇武大校(江蘇省響水縣人),升任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12集團軍步兵第36師師長徐承雲大校(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12集團軍副軍長、軍長、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參謀長、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12集團軍坦克第2師政委陸鳳彬少將(江蘇省南通市通州東社鄉人),先後升任陸軍第12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江蘇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福建省軍區政委,頒授中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副軍長左印生大校(河北省蒿城人),先後升任武裝警察部隊副司令員、濟南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副政治委員田瑞昌大校,先後升任成都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第43旅旅長李家洪大校(湖北省漢川市人),先後升任空降兵第15軍參謀長、副軍長、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第43旅政委趙金奎大校(河南省鎮平縣人),先後升任空降兵第15軍政治部主任、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第44旅旅長武運平大校,先後升任空降兵第15軍副軍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頒授少將軍銜。
空降兵第15軍第44旅政治部主任樊友義上校(湖南人),先後升任空降兵第45旅政委、空降兵第15軍副政委、成都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0集團軍軍長梁光烈少將(四川省三臺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54集團軍軍長(該集團軍是中央軍委戰略總預備隊,實力僅次於陸軍第38集團 軍)、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中央 軍委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陸軍第20集團軍政委楊興隆少將(河北省遷安市人),升任濟南軍區紀律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因健康原因沒有給予實職),1991年7月離休,2002年10月1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
陸軍第20集團軍參謀長張祥林大校(山東省高密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0集團軍副軍長、陸軍第54集團軍軍長、濟南軍區副參謀長、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4集團軍軍長周玉書少將(湖南省攸縣人),先後升任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頒授武警中將軍銜、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24集團軍政委尹文聲少將(河北省蔚縣人),升任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
陸軍第24集團軍步兵第72師政委任之通大校(江蘇省灌雲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4集團軍政治部主任、陸軍第63集團軍政委、天津警備區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4集團軍步兵第70師步兵第208團政委常躍上校(重慶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5集團軍裝甲師政委、內蒙古軍區政治部主任、陸軍第38集團軍政治部主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頒授少將軍銜。
天津警備區坦克第1師政委吳忠明大校,先後升任陸軍第24集團軍副政委、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天津警備區坦克第1師團長羅剛上校(北京市人),先後升任坦克第1師副師長、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6集團軍政委劉書田少將(山東省滕州市人),先後升任廣州軍區副政委兼廣州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廣州軍區政委、成都軍區政委、中共第十五屆和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軍長錢國梁少將(江蘇省吳江縣人),先後升任濟南軍區參謀長、司令員、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瀋陽軍區司令員,頒授上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朱增泉少將(江蘇省無錫市人),先後升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解放軍總裝備部副政委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第十五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副軍長黃信生少將(河北省新城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7集團軍軍長、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南京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副政委陳學政大校(江蘇省揚州市人),升任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步兵第79師師長黃高成大校(江蘇省鹽城市人),升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高射炮兵旅旅長車成德大校,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副軍長、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司令部偵察處參謀趙勇明少校(江蘇省南通市觀音山鎮人),升任北京軍區偵察大隊副大隊長,頒授中校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步兵第80師政治部副主任周衍智上校(安徽省舒城縣張母橋鎮人),先後升任第3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解放軍總後勤部後勤工程學院副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27集團軍步兵第80師團長彭新國上校(湖南省攸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7集團軍步兵第80師副師長、師長、南疆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副軍長、代軍長張美遠少將(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下八廟鎮人人),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 軍銜。1992年預定提升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但由於被視為楊家將主要成員,隨著楊尚昆、楊白冰兄弟被鄧小平清洗出軍隊,卻被貶任青海省軍區司令員,繼而 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後來轉任蘭州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直至退休。
陸軍第38集團軍政委王福義少將(遼寧省丹東市人),升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共十四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參謀長劉丕訓大校,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副軍長、陸軍第24集團軍軍長、陸軍第38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師長劉興貴大校,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副師長佟喜剛大校(吉林省吉林市人),先後升任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參謀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參謀長馮兆舉大校(山東省莒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師長、陸軍第38集團軍參謀長、陸軍第65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裝備部部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步兵第334團團長李少軍上校(江蘇省睢寧縣人),先後升任步兵第112師參謀長、陸軍第38集團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軍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師長於承海大校(江蘇省濱海縣人),升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政委陳錦彪大校(江蘇省通州市金余鄉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政委、天津警備區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副參謀長王喜斌上校(黑龍江省寧安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參謀長、陸軍第27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參謀長、解放軍國防大學校長,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政治部副主任鄶萬增上校(遼寧省瓦房店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副政委、陸軍第63集團軍政委、山西省軍區政委、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炮兵團團長岳中強中校,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炮兵旅旅長、陸軍第38集團軍裝備部部長,頒授大校軍銜。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炮兵團政委馬炳泰中校(河北省盧龍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4師政委、河南省軍區開封軍分區政委、武裝警察部隊河南省總隊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軍長傅秉耀少將(黑龍江省巴彥縣人),先後升任新疆軍區副司令員、第一副司令員、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政委馬盛林少將,升任遼寧省軍區政委,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李棟桓少將(河南省南陽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9集團軍政委、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主任,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5師師長張作禮大校,先後升任陸軍第39集團軍副軍長、瀋陽軍區聯勤部副部長,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步兵第347團團長艾虎生上校(河南省禹縣人),先後升任步兵第116師師長、陸軍第39集團軍參謀長、軍長、成都軍區參謀長,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步兵第347團政委劉建星上校,先後升任陸軍第40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新疆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40集團軍軍長吳家民少將(遼寧省人),升任瀋陽軍區參謀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軍長朱超少將,升任河南省軍區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副參謀長黃漢標大校(廣東省揭東縣玉湖鎮人),先後升任陸軍第54集團軍後勤部部長、副軍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黃漢標是前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張萬年上將的女婿。
陸軍第54集團軍政治部副主任岳宣義大校(四川省南江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54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河南省軍區政委,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頒授少 將軍銜。現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駐中國司法部紀律檢查組組長、中國司法部中共黨組成員、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師長鍾聲琴大校(四川省蓬安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6集團軍軍長、濟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政委王玉發大校(河南省南召縣人),先後升任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副政委、政委、成都軍區空軍政委,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62師師長黃棟甲大校,升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62師政委胡永柱大校(四川省渠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54集團軍副政委、西藏軍區政委、成都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步兵第379團團長徐乃飛上校(河南省鄲城人),先後升任陸軍第12集團軍步兵第36師副師長、師長、陸軍第31集團軍副參謀長、陸軍第1集團軍參謀長、陸軍第31集團軍副軍長、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步兵第379團政委張文品上校,升任河南省軍區鶴壁軍分區司令員,頒授大校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軍長刁從洲少將(河北省深澤縣人),升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政委曲繼寧少將(山東省龍口市人),升任濟南軍區副政委、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參謀長劉蔭超大校(河北省玉田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副書記、山西省軍區參謀長、陸軍第65集團軍副軍長、軍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2003年11月2日病逝,終年62歲。
陸軍第63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張秋祥少將(河北省邢臺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政委、陸軍第65集團軍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參謀長劉逢君少將(遼寧省遼陽市人),先後升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8師師長黃伯誠大校,升任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8師政委邵松高少將(江蘇省興化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陸軍第38集團軍政委。1996年1月,因貪污受賄被免職,判處12年有期徒刑。
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8師參謀長李海清大校(河南省正陽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7師師長、武裝警察部隊寧夏自治區總隊總隊長,頒授武警少將軍銜。
陸軍第63集團軍司令部作戰訓練處處長李世明上校(四川省三臺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8師參謀長、步兵第189師師長、陸軍第24集團軍參謀長、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瀋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4集團軍副軍長劉書明大校(吉林省洮南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9集團軍副軍長、遼寧省軍區司令員、瀋陽軍區聯勤部部長,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4集團軍副政委張傳苗大校(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張家坡鄉西五莊村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9集團軍副政委、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第2炮兵部隊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4集團軍參謀長葛振峰大校(河北省清苑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39集團軍參謀長、陸軍第64集團軍軍長、瀋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解放軍 國防大學副校長、中國軍事科學院院長、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中共第十六屆和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陸軍第64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於景常大校(山東省黃縣人),先後升任黑龍江省軍區副政委、政委,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64集團軍步兵第190師參謀長王國生上校(吉林省大安市人),先後升任步兵第190師師長、陸軍第64集團軍參謀長、陸軍第40集團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司令員、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5集團軍軍長臧文清少將(河北省承德市人),先後升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5集團軍政委曹和慶少將(河北省寧晉縣人),先後升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2炮兵部隊副政委兼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共第十五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軍銜。1999年7月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61歲。
陸軍第65集團軍守備第3師政委李文華大校(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人),先後升任陸軍第65集團軍政治部主任、政委、北京衛戍區政治部主任、政委、北京軍區副政委、中共第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5集團軍司令部炮兵指揮部主任方文平上校(北京市人),先後升任陸軍第27集團軍副參謀長、步兵第80師師長、陸軍第27集團軍後勤部部長、河北省軍區參謀長、山西省軍區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65集團軍守備第3師第9團團長張鴻兵上校,先後升任守備第3旅旅長、陸軍第65集團軍高射炮兵旅旅長、山西省軍區臨汾軍分區司令員,頒授大校軍銜。
陸軍第65集團軍守備第3師第9團政委金秉章,先後升任陸軍第65集團軍步兵第207師政委、石家莊陸軍學院副院長,頒授頒授少將軍銜。
陸軍第67集團軍軍長吳玉謙少將(山東省寧陽縣人),先後升任瀋陽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中共第十四屆、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頒授中將軍銜。
陸軍第67集團軍政委杜鐵環少將(遼寧省鞍山市人),先後升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副主任、濟南軍區政委、北京軍區政委、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頒授上將軍銜。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師長秦濤大校(湖北省黃安縣七裡區秦羅莊,黃安縣現為紅安縣),升任北京衛戍區副司令員,頒授少將軍銜。秦濤是原中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秦基偉上將之子,1994年因為「田明建事件」被免職,隨即退役。【註釋1】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參謀長李勝堂上校,升任陸軍第24集團軍副參謀長,頒授大校軍銜。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1師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副大隊長程志強中校(山西省永濟縣方池村人),先後升任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大隊長、北京衛戍區副參謀長,頒授大校軍銜。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高射炮兵團團長李旦生上校,先後升任警衛第3師副師長、師長、內蒙古軍區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頒授大校軍銜。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第13團副團長鄧健康上校(安徽省宿縣人),先後升任第13團團長、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9師參謀長、北京軍區聯勤部司令部後勤工作研究室副師職研究員、山西省軍區臨汾軍分區司令員,頒授大校軍銜。
武警部隊北京市第1總隊第1支隊支隊長楊德安上校(河南省臨穎縣人),先後升任武警部隊北京市第1總隊副總隊長、武警部隊司令部直屬政治部主任、武警部隊北京市總隊副總隊長、總隊長,武警部隊司令部副參謀長兼北京市總隊總隊長,頒授少將警銜。
此外,還有一份被中央軍委記功的解放軍戒嚴部隊師(旅)、團級建制單位名單,也一並列出,留作歷史的記錄:
集體一等功: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2師(師長劉興貴、師參謀長馮兆舉)
陸軍第24集團軍步兵第70師步兵第208團(團長賈炳正、團政委常躍)
北京衛戍區警衛第3師第13團(團長幸中原、團政委萬金華)
陸軍第39集團軍步兵第116師步兵第347團(團長艾虎生、團政委劉建星)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步兵第379團(團長徐乃飛、團政委張文品)
集體二等功:
陸軍第38集團軍步兵第113師(師長於承海、師政委陳錦彪)
陸軍第63集團軍步兵第188師(師長黃伯誠、師政委邵松高)
北京軍區炮兵第14師(師長陳明義、師政委徐福安)
陸軍第40集團軍步兵第118師(師長郝柏棟、師政委郭景全)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27師(師長鍾聲琴、師政委王玉發)
空降兵第15軍第43旅(旅長李家洪、旅政委趙金奎)
集體三等功:
陸軍第27集團軍步兵第79師(師長黃高成、師政委刁九健)
陸軍第65集團軍步兵第193師(師長王勤、師政委張常青)
陸軍第24集團軍守備第7旅(旅長李守成、旅政委安明)
陸軍第54集團軍步兵第162師(師長黃棟甲、師政委胡永柱)
因為各種條件所限,上述解放軍戒嚴部隊各級指揮官陞官晉級的名單顯然很不完整,立功的部隊也僅限於被中央軍委記功的師(旅)、團級建制單位,不包括 師(旅)、團級建制單位以下的建制單位,也不包括被各大軍區記功的部隊。但是,從中仍然可以大概看出哪一支解放軍戒嚴部隊在六四血腥鎮壓事件中比較賣力, 手上所沾的民眾鮮血比較多。1989年6月3日晚上至6月4日凌晨,在向天安門廣場等目標進軍時,陸軍第38集團軍、空降兵第15軍、陸軍第39集團軍、 陸軍第54集團軍是四大主力部隊;1989年6月4日清晨,在天安門廣場清場行動中,加入了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 第65集團軍、北京軍區炮兵第14師等部隊。在整個鎮壓行動中,陸軍第38集團軍最賣力,殺人最多,其次是空降兵第15軍。
博文網址:http://blog.boxun.com/hero/201006/wurenhua/4_1.shtml
「尋找六四軍人」轟動網絡 當局恐慌攻擊發起人
【大紀元2013年01月13日訊】中共對參與六四屠城軍隊有關資料諱莫如深,唯恐外界解讀出有關秘密。以《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和《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兩書出名的吳仁華,在2009年六四20週年之際,開始在網上發起「尋找六四軍人」行動,公開徵集參加六四戒嚴的軍人名單,再引起轟動,獲民眾熱烈響應。引起中共當局的恐慌,動員五毛黨攻擊吳仁華。
親歷六四事件的中國政法大學前講師、現流亡美國的吳仁華,20 多年來鑽研戒嚴部隊。2012年六四前夕,吳仁華公布收集到的近3,000位「六四軍人」名單,不但有參加戒嚴解放軍的姓名、軍階和部隊番號,還有部隊在六四奉命執行的任務。其中以1989年參與血腥鎮壓的第67集團軍官兵為最多數。吳仁華還公布了參加北京六四戒嚴軍人的《一份論功行賞、陞官晉級的名單》。
吳的動作引起中共緊張,特別是軍方恐慌,尤其那些至今仍服役的軍官,擔心被釘在歷史恥辱柱。當局動員網絡五毛對吳仁華發起攻擊,指他煽動仇恨,吳則回應稱,他的宗旨不是為煽動仇恨,而是為了保留真相,維護正義。
目前,網上公布的「六四軍人」名單,得到網民大量反饋,其中有少部分回貼試圖為參加鎮壓行動的官兵撇清責任,指軍人對著學生開槍是「執行命令」,但吳仁華拒絕接受這樣的說法,理由是當時在解放軍槍口下的群眾是同胞,不是敵人。
吳仁華說,六四軍人覺得那不是光榮的事情,他們心裡有愧疚感,因為他們當時在北京鎮壓的對象不是敵國官兵,他們面對的是自己本國百姓,是手無寸鐵的百姓!
1989年5月18日,針對鄧小平「戒嚴以後北京市區有多少解放軍?」的詢問,楊尚昆回答說:「解放軍和武裝警察的全部兵力為18萬人。」 但楊尚昆所說的只是中央軍委初期計畫部署的軍隊數字,並不包括後來被緊急調集進京的部隊,例如於1989年6月4日從江蘇省徐州市緊急空運進京 的陸軍第12集團軍。而且不包括北京衛戍區、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總隊的部隊。
中央軍委的調兵命令中提到,執行北京戒嚴任務的部隊有北京軍區的北京衛戍區、陸軍第24集團軍、陸軍第27集團軍、陸軍第28集團軍、陸軍第38集團軍、 陸軍第63集團軍、陸軍第65集團軍,瀋陽軍區的陸軍第39集團軍、陸軍第40集團軍,濟南軍區的陸軍第54集團軍、陸軍第67集團軍。
(責任編輯:李曉宇)
揭秘:8个集團軍拱衛北京 6.4戒嚴2個抗命
大陸媒體曝光,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當中,有8個集團軍部署在北京周邊。根據資料,這 8個集團軍都曾參與1989年「六四」戒嚴,其中兩個發生抗命事件。(網絡圖片)
【大紀元2013年01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15日晚,中共央視新聞頻道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陸軍集團軍番號今起解密。隨之,各集團軍的軍部駐地也被陸媒曝光。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當中,有8個集團軍部署在北京周邊。根據資料,這 8個集團軍都曾參與1989年「六四」戒嚴,其中兩個發生抗命事件。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從集團軍部署圖看,負責北京周邊防衛的8個集團軍,分別隸屬北京、瀋陽、濟南等3大軍區。其中,屬於北京軍區的第27、38、65集團軍,軍部分別位於河北石家莊、保定、張家口,是距離北京最近的3個集團軍。
隸屬瀋陽軍區的第39、40集團軍,軍部份別位在遼寧遼陽、錦州,是拱衛北京東北方向的第一線集團軍部隊,形同關外的第一道軍事關卡。
隸屬濟南軍區的第20、26、54集團軍,軍部份別位在河南開封、山東濰坊及河南新鄉,則在北京南方與廣大的黃淮平原間,成為護衛北京的屏障。
這8個集團軍中,第38、第27、第39、第54是甲種集團軍。
解放軍的「集團軍」(簡稱「軍」)編製,位在「軍區」之下,師、旅之上,設有軍部統轄,由步兵、裝甲兵、砲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戰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或專業兵組成,被大陸軍方視為「基本戰役軍團」。
北京周邊8個集團軍都曾參與「六四」戒嚴
1989年6月4日,中共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六四血案。中共當局為了鎮壓和平請願的學生和民眾,調動和投入的軍隊幾乎是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在當時解放軍的七個大軍區中,北京軍區、瀋陽軍區、濟南軍區和南京軍區奉命調動野戰軍主力部隊進京,北京軍區屬下的六個陸軍集團軍全部出動。其他三個大軍區(蘭州軍區、武漢軍區、廣州軍區)也奉命進入了戰備狀態。
據六四檔案網站報導,逾二十萬的官兵進京執行戒嚴任務,包括北京軍區的24、27、28、38、63、65集團軍、炮兵第十四師、天津警備區坦克第一師、北京衛戍區警衛第一師和警衛第三師,濟南軍區20、26、54、67集團軍,瀋陽軍區的39、40、64集團軍。
在執行天安門戒嚴任務中,先後發生第38集團軍軍長徐勤先、第28集團軍軍長何燕然、政委張明春、第39集團軍步兵第一一六師師長許峰抗命事件。
中共天安門凶殘殺人
1989年4月15日開始,學生與民眾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長達兩個月的學生運動,並引發了全國性的示威遊行活動;但最終中國政府宣佈戒嚴且派遣軍隊前往廣場以武力進行鎮壓。
據眾多當年的目擊者口述和無數錄像資料記載,1989年6月3日夜間至6月4日凌晨,數以千計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士兵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以執行戒嚴令為名從多方衝向天安門,並沿途開槍打死數以千計的民眾。
對於中共六四「大屠殺」死了多少人,至今仍是迷。當時西方媒體幾乎都說六四期間有幾千人遇難。糾察隊總指揮張健表示,根據徐姓紅十字會會長在香港出書,上面寫紅十字會接收屍體900多具、傷8千多人。但據粗略估算,傷者能活下來一半就不錯了,因為當時血液已經沒有了,很多老百姓在排隊輸血,以此計算保守估計死了4千多人。
(責任編輯:肖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