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態度大轉變 王丹坦言:遺憾但能理解
陳思豪
2012年10月6日 21:21
-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對自己的態度有很大轉變,王丹坦言有些遺憾但能理解。〔圖/記者陳思豪攝影〕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5日表示,馬英九在擔任總統前後,和他的互動有不小的落差。但不是對他不好,而是讓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他坦言,自己對這樣的變化感到遺憾,但能理解。
王丹今日舉行新書《王丹回憶錄》記者會,請來知名文化評論家張鐵志、歌手陳昇一起分享心得。
談及與總統馬英九的互動,王丹表示,在他當市長時,兩人還算滿熟的,當時王丹從美國來台就常常碰面。除了一些公開活動外,私下也會有一些接觸,不過這樣的情況,在馬英九當總統後就完全改變,兩人一次面也沒碰到。
王丹說,自己後來曾嘗試連絡總統府,但對方卻總說「馬總統忙」。他坦言,自己心裡有些遺憾,不管是「國民黨也好、馬總統也好,態度有微妙的改變,不是對我不好,而是多少讓我有距離感。」王丹強調,自己感到遺憾,但基於種種考量,他也能理解。
在一旁的歌手陳昇則戲稱,在演藝圈也常出現同樣情形,當一個歌星沒紅的時候,也能經常見面;「紅了之後也很難見到他」。
除了馬英九,現場不少記者還希望王丹評價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但王丹不願多做評論,僅表示,「就像他所說的,還需要多多努力,若他有需要,會願意給他協助」。至於釣魚台部份,他則以「我不太會釣魚」來巧妙迴避。
組圖:《王丹回憶錄》 從見證六四到流亡海外
中國六四民運人士王丹出版《王丹回憶錄》,5日下午於台北小藝埕舉行新書發表會。王丹表示,如果我沒有力量做到把六四平反或讓中國民主化,至少我有力量可以做到留下自己的歷史見證。「我覺得這點我不做的話,我就會覺得心理上愧疚。」(攝影:鍾元/大紀元)
【大紀元2012年10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台北報導)中國六四民運人士王丹出版《王丹回憶錄》,文化評論家、陽光時務台灣總監張鐵志及歌手陳昇5日下午均出席於台北小藝埕舉行的新書發表會與王丹對談。王丹表示,「如果我沒有力量做到把六四平反或讓中國民主化,至少我有力量可以做到留下自己的歷史見證。我覺得這點我不做的話,我就會覺得心理上愧疚。」
1989年中國民運人士左起柴玲、封從德、張伯笠、王超華、王丹、李錄。(王丹網站) 《王丹回憶錄》自序寫到:「在過去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我經歷過中國七○年代末的巨大轉折、八○年代理想主義的高昂;我參與過八九民運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我也在二十幾歲就承受了黑牢的煎熬;我見識過人生的險惡,我也體會過生活的溫暖;我在中國成長,在美國完成學業,在台灣工作;我是政治反對派,我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我更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我將要講述的這所有經歷,都見證了一個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
1989年,王丹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布事項。(王丹網站) | 1989年,王丹在天安門廣場上宣布事項。(王丹網站) |
1989年王丹參與組織八九民運,為絕食發起人之一。(王丹網站) | 1989年5月13日下午,絕食學生進駐廣場,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口號下開始無限期絕食。」(王丹網站) |
王丹說,現在許多大陸年輕人試圖尋找六四真相,他希望能提供一些個人見證。他提到在六四發生前的歷史背景,「當時整個社會基本比較開放,領導人也比較開放,在當時那個年代,我們關心國家、社會是一條正規的路,這正是社會對每一個學生的要求。」
1989年六四廣場開槍,凌晨四時,士兵自人民大會堂衝出,槍口指向人民英雄紀念碑下的學生,一邊開火一邊推進。照片中其中一軍人槍口可見火光。(網路圖片) 《時代》週刊把「王維林」列為世紀偉人,只因他在1989年6月5日,隻身勇擋坦克車隊。其實我們不知道他是誰,叫甚麼,現在又在哪裏。(網路圖片) 六四屠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王丹在回憶錄中寫著,1989年6月4日,這一天,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6月3日下午我離開天安門廣場,回到北大繼續主持首都各界愛國維憲聯席會議的例會,當時我們正在為籌組全國學聯的事情與各校代表積極協商。6月3日深夜,我的一位同學從天安門廣場附近打電話來,泣不成聲地告訴我:當局真的開槍殺人了,他的手上,現在就沾染著身旁死者的腦漿。
當時就讀於北京體育學院理論系的應屆畢業生方政,雙腿被高速行駛的坦克車碾過落下雙腿截肢。(網絡圖片) 「我聽到以後幾乎無法呼吸,心臟好像停止了跳動,只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思考能力,似乎無法運作了。後來我幾乎是下意識地來到北大廣播站,召集同學準備騎車去廣場支援,但是有同學回報說,現在整個長安街已經完全被戒嚴部隊封鎖,根本進不去了。然後,陸續有同學從長安街附近撤退回來,每個人都是瘋了一樣,兩眼血紅,各自講述自己對屠殺的見證。」
王丹在記者會上說,外界看待比較把我們塑造成悲劇英雄,在六四是學生領袖的王丹表示,我們有輝煌的時候,在天安門廣場被萬人追捧,也有媒體一大堆的時候;但也有坐牢的時候,人生一定有得到有失去的。但「我覺得今天真正的悲劇是那些死難者和家屬,他們才是真正什麼都沒有得到的人。」
1989年大游行的場面,說明中國人對於民主有熱情,現在只是被壓抑而已。(王丹網站) 中國大陸民主契機 靠人民再次上街頭
王丹說,現在的大陸空有全身肌肉,內在精神卻是空洞的,但中國大陸在1980年代是很有靈魂、很有精神、追求民主自由向上的時代,曾有過的美好現在被大家遺忘,「我覺得很不平,不希望外界對中國的印象是現在大家所認知的只愛錢,只管經濟」。
他表示,在回憶錄中花最大篇幅寫的是1987到1989年,大陸精神最蓬勃的時代。他希望年輕讀者可以從中體會當年民運人士上街頭的目的,體會人民自由才是國家民族尊嚴的來源。他也希望藉由這本回憶錄,讓他們當年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能夠薪火相傳,鼓勵這一代年輕人追求真相、說真話,關心國家社會發展。
2012年6月4日18萬港人在維多利亞公園出席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燭光晚會,悼念「六‧四」烈士。(攝影:宋祥龍/大紀元) | 18萬港人6月4日晚上在維多利亞公園出席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燭光晚會,悼念六四烈士。(攝影:宋祥龍/大紀元) |
18萬港人創歷年新高,要求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的呼聲此起彼伏。(攝影:宋祥龍/大紀元) | 18萬港人6月4日晚上在維多利亞公園出席悼念1989年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燭光晚會,悼念六四烈士。(攝影:孫青天/大紀元) |
王丹認為,中國的未來要靠老百姓,老百姓如果不集體性表達意願,政府沒有壓力,自然也懶得改變。他表示,中國未來的契機在於有沒有第二次人民再上街表達追求民主的願望,如此中國就會又一次開放,如果人民不站出來,指望政府是沒希望的。
台灣歌手陳昇。(攝影:鍾元/大紀元) | 文化評論家、陽光時務台灣總監張鐵志。(攝影:鍾元/大紀元) |
陳昇以創作者的身分坦言身在台灣很幸福,身為創作者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要有自由。張鐵志表示,《王丹回憶錄》的重要性是當年中國80年代很多知識份子或文化界人士,他們在努力對中國民主做召喚。他覺得台灣和香港要思考和中國的關係,不管是去參與推動中國民主或思考自己的利益,其實台港很難與中國分開的。
王丹表達對陳昇提出「自由人」的肯定,「什麼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東西,絕不是錢和槍。」他希望年輕讀者能看到一個國家的人民有自由,這個國家才能被人尊重。「當初我們就是抱著這個理念才上街的,也希望讀者能接受這樣的理念。」王丹也希望年輕的大陸、香港學生看到這本書後說,「他們幹過這麼一票,我們也來幹一票,我這本書就沒有白寫。」
六四23週年,由台灣大學生組成的「台灣學生促進中國民主化工作會」及數個民間團體,晚間7點於自由廣場舉行「六四二十三週年燭光音樂紀念晚會」。(攝影: 鍾元 / 大紀元) 妨礙兩岸友好因素 中共與他們製造的制度
面對兩岸交流愈來愈頻繁,有人擔心中共以經促統,對台灣長期發展不利。王丹認為,這個問題固然要面對,但他更憂慮在開放大陸遊客或大陸學生來台後,反而造成台灣民眾對於大陸人民的不認同感愈來愈強。
他認為,大陸經濟崛起,但人民素質卻沒有提升,使兩岸「因為接近而疏遠」,但這不是雙方人民的問題,妨礙兩岸友好的因素其實是「中國共產黨與他們製造的制度」。他希望不管兩岸怎麼發展,人民之間應該是友好而非對立關係。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王丹(中)所著《王丹回憶錄》,5日在台北舉行發表記者會,歌手陳昇(右)與文化評論家張鐵志(左)皆出席與之對話,分享彼此看法。(攝影:鍾元/大紀元) 王丹是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學生領袖之一,他曾三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很多人稱譽王丹為「民主鬥士」,並在海外持續推動中國民主化與中國人權運動。
(責任編輯:高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