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22 17:27:23|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抗戰時期中美合作所的真實面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史海】抗戰時期中美合作所的真實面目

【大紀元2012年09月22日訊】在中國大陸一提到「中美合作所」,人們馬上會聯想到《紅巖》當中的「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江姐」,就會和酷刑之類的名詞聯繫起來,成為了「美蔣罪行」的代名詞,然而這些只是中共為給民眾洗腦而宣傳的歷史謊言。事實上「中美合作所」是為抗日建立起的中美兩國軍事合作機構,同渣滓洞集中營以及白公館完全沒有關係,並且在抗日戰爭期間表現出色,功績卓越
 

中美合作所(即「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以下簡稱中美所)是1943年4月中美兩國出於抗日目的,為收集交換軍事情報、探測氣象情報、訓練游擊部隊而設立的軍事合作機構。

中美兩國共同抗日為目的而成立

1941年12月美日爆發太平洋戰爭後,美國開始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全方位的軍事合作。1942年初,美海軍上校李威廉建議,應以美國海軍為主力,適當配合空軍,先殲敵於海上,方可決定勝負;而能夠為美國海軍提供東南太平洋氣象和軍事情報最理想的地方就是中國,美國海軍應儘快派人到中國去蒐集情報。

為此,美國海軍上校梅樂斯來華同中方情報機構軍統負責人戴笠協商共同對日作戰事宜。1943年4月15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正式簽訂《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

中美所建立11個營地 訓練出5萬「特種作戰部隊」

成立之初,中美雙方商定,由美國供應技術、器材、械彈,由中國提供人員,在中國沿海及敵後淪陷區,建立水雷爆破站、氣象站、情報站、電訊偵聽站、行動爆破站等,共同對日作戰。

為了實現情報蒐集和擾亂日軍的目的,從1943年至1945年8月抗戰結束,中美合作所在全中國各地設立了11個「中美特種技術訓練班」(簡稱中美班)和8種專業培訓班,投入大量資源幫助戴笠的訓練和裝備軍統局指揮的別動軍、忠義救國軍、鐵路破壞隊等敵後游擊部隊,以增強其戰鬥能力,打擊日軍。

對於這些培訓班的性質,歷來大陸官方宣傳的都是為蔣介石訓練「專門特務人員」,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中美合作所臨汝特訓班負責人文強曾在《中美合作所臨汝特訓班》的文章中寫道,「顧名思義,當年由中美合作所舉辦的特種技術訓練班,外間傳聞失誤,以為是施行的一套神秘性特務訓練,但實際上,卻是完全針對與日本軍隊作殊死戰鬥的一種在其前方或後方的破壞、阻擊、活捉舌頭……等等有利於盟軍登陸配合作戰、打擊瓦解敵軍的訓練。」

當時在湖南「南嶽訓練班」受訓的鄧易行回憶的訓練內容是:「政治方面,主要學習三民主義、國父遺囑、總裁言論等。軍事訓練主要是以步兵操典、射擊教範、築城、情報學、爆破學、擒拿術、城市暴動行動術。美國教官杜伯納教練暗殺、擒拿術、炸藥使用等。還訓練使用美國武器湯姆森、手榴彈。」

據悉,從1943年至1945年8月,中美合作所各訓練班,共訓練單位22個,完成訓練的作戰部隊49,180人,各種幹部1320人,畢業學員50,500人。這些「特種作戰部隊」經訓練後改編為別動軍8個縱隊、忠救軍3個縱隊,湘鄂贛邊區行動總隊(梅樂斯稱之為長江突擊隊)、鐵道破壞隊、水上破壞隊、教導營(多半由受訓學生編成)若乾等敵後抗戰隊伍。

 

「中美合作所」在抗戰中的出色表現

由中美合作所訓練的特種部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破獲情報幫美軍擊斃山本五十六,殲滅日海軍主力等都離不開該特種訓練部隊的貢獻。尤其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中方人員就破譯了日本電報,只是當時未獲美方重視。

據統計,在1944年至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前,中美所共提供美方4,139件重要情報,而美方對中方的交換情報也有1758件。在電訊偵譯工作方面,中美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總共截獲日軍密電11萬多件,並破譯多種密碼。

他們不僅利用情報戰打擊敵人,還使用了心理戰,經常不斷地向日寇佔領區進行廣播並用飛機空投宣傳品,1944年又成立了一個流動宣傳大隊,由賀元充大隊長,經常在東南一帶前線活動。這個大隊配屬有十幾輛宣傳車,車上裝有播音設備,專在接近日軍駐地向日本士兵進行宣傳。這個組的工作最緊張活躍的時期,是1945年美軍向日本逐島進攻與向長崎、廣島投原子彈的時候,他們不斷地宣傳美軍在日本本土上作戰的成績,誇大原子彈的威力,去動搖日軍軍心。

除了間接性的參與戰爭外,中美合作所訓練的5萬人中多數是直接同日軍真刀真槍的作戰,當然,同大部隊野戰不同,他們的作戰方式多是游擊戰、爆破、暗殺等,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據中美合作所美方參謀長貝樂利1946年說:中美合作所部隊「擊斃敵寇26,799人,傷11,642人,俘虜508人,破壞橋樑183座,舢板158只、汽船35只,飛機1架,車頭、車廂425節,庫房271個,鐵路303段,機動機車269輛,營救聯合國飛行員130名。」

抗日戰爭勝利後,按照《中美特種技術合作協定》的規定,1946年1月,中美合作所正式宣告結束,美方人員分批回國。各地訓練班、情報站均予結束。到1946年七八月間,全部結束手續辦理完畢。

中美合作所與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毫無關係

一直以來中共將中美合作所與白公館、渣滓洞監獄捆綁在一起稱為「法西斯集中營」,並且通過小說《紅巖》等文藝作品形式將此種印象印在大陸民眾的頭腦裡,其實兩者完全沒有關係。

歌樂山下的白公館、渣滓洞是專門關押政治犯的國民黨監獄,而中美合作所除了恰巧與這兩個監獄處在同一位置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白公館是1939年冬由軍統局用做臨時看守所,當中美合作所1943年建立時,白公館看守所奉命將犯人遷往渣滓洞,白公館房屋則讓給美方人員作為住所。抗戰勝利後中美合作所撤銷,美方人員回國,白公館才又恢復關押政治犯的職能(後稱國防部保密局看守所),主要關押國民黨當局認為是「要犯」的較高級別政治犯。而渣滓洞監獄,原是因白公館看守所人滿為患而增設,1946年底將人犯遷回白公館後,曾一度關門,後於1947年底又重新開張。

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編研室工作的鄧又平也曾透露,在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的檔案室中,找不出一份是由中美合作所簽發關於逮捕、屠殺的文件。

(責任編輯:周雅)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