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膠囊-家族檔案 也是重要文獻
- 2012-07-15 00:48
- 中國時報
- 【(整理/張翠芬)】
中國族譜發展,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姓氏是家族的標誌和徽號,族譜記載的就是一部宗族的歷史。
族譜,舊稱「譜牒」,譜是圖表,將世世代代家族以圖表方式記錄,牒是圖表的註釋,記載家族成員的排行、出生死亡日期等個人資料。不同時代對譜牒有不同的名稱,世系、世譜、玉牒都是,以族譜、宗譜、家譜最普遍。
譜牒之學始於魏、晉、隋、唐時期,官方還設有譜局專責修譜;歷經宋、元、明以後,民間修譜風氣漸趨興盛。清朝是修譜鼎盛時期,皇室譜牒十年一修,清朝皇室玉牒記錄完整,是纂修清史的重要檔案史料。
傳統族譜記載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蹟,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內容包括姓族源流、世系表、光榮事蹟、家族遷徙過程等等。
族譜裡有保留文獻、懷舊、鑑古、遺傳、優生、戶口、社會、移民等時代意義。既是家族檔案,也是重要的地方文獻。
族譜姓氏 人際溝通密碼
- 2012-07-15 00:48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專訪】
「你是施(死)哪一半?」醫生查房時劈頭對一位施姓病患這樣問,旁邊的護士嚇一跳,哪有醫生這樣講話,當面詛咒病人死?沒想到病人竟然毫不介意,還高興的回應:「我是鹿港施!」
被稱為《後山怪咖醫師》(時報出版)的羅東聖母醫院消化系主任李惟陽就是這樣和病患對話的怪咖,他說:這是最快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溝通密碼」。
李惟陽說,除了戶政事務所,大概只有醫師每天會看到那麼多新名字,有一天他發現,怎麼前山後山都有那麼多人叫呂學X?於是,他開始研究姓氏族譜,還在醫院報告「門診姓名學─從病例上的名字看蘭陽平原族群的遷徙演變」,引起熱烈迴響。
「鹿港施(台語同死)一半、埔鹽施一半。社頭攏蕭(台語同瘋)人!」這類姓氏就像「乾隆密碼」,他說,不只彰化有這種強勢聚落姓氏,蘭陽姓諶的十之八九是宜蘭人,名水彩家藍蔭鼎的藍氏,則是羅東大姓。
他還曾幫一位叫邱顯X的年輕朋友完成終身大事,因為友人祖母反對他娶客籍女友,李惟陽分析了他們家族姓名,和前省主席邱創煥、親民黨的邱創良、民進黨的邱垂貞,都是以「詩禮傳家、創垂顯奕、繼述藏嘉」的排序命名,「攏是從廣東潮州來的客家人!」講了幾十年福佬話的老祖母發現自己竟是嫁給客家人,才化解心結。
每個家族都有一定的昭穆排序,前立委廖學廣、廖本煙,是雲林廖氏以「正心大學本宜先」為近幾代排序。中和八德呂氏的「傳芳理學、紹美文章」,宜蘭廣平游氏的「進永安興祥、本源能有志」,北埔姜氏的「仁義禮智信、天泰光明遠」,都可以看出氏族相接的現象。
每每在病歷上看到這類家族串聯,李惟陽形容「有尼可拉斯凱吉在電影《國家寶藏》中,挑戰口令的快感!」
李惟陽表示,分子生物學進步,台灣林媽利教授、大陸趙桐茂教授都曾證明閩客兩裔基因上同為越族,基因並無差異,姓氏口令不僅聯繫分散各地的族裔,族譜密碼也代表族群融合,融化了政客挑起的對立。
年輕學子尋根溯源 族譜的消失與重生
- 2012-07-15 00:48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調查採訪】
您貴姓?哪裡人?這是很尋常的問候語,但很少人會去進一步探究自己家族姓氏和出生地。記載著家族史的傳統族譜,通常被放在宗祠或束之高閣典藏;近幾年,越來越多年輕學子透過「創意族譜」的創作尋根溯源,跳脫傳統父權主義色彩,母姓、單親、新移民、跨族群等議題,都成了小朋友創意族譜的素材,為族譜展現時代新風貌。
創作過程 讓家族感情更親密
二○一二兩岸城市青少年創意族譜聯展中,新北市頂溪國小六年級學生周允成以一艘風帆造型作品「百年修得同船渡」獲得特優。周允成表示,媽媽曾說,能成為一家人,是需要非常深的緣分,就像俗語說的「百年修得同船渡」,所以他以一艘船串起家族的每個人,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周允成的父親是新北市瑞芳人、母親祖籍北京,他設計的新式族譜,一一列出爸媽姊姊,和爺爺奶奶外婆伯伯姑姑阿姨舅舅等十七人的生日生肖星座興趣和專長。有趣的是,在族譜製作過程,打電話給二伯父詢問家族的事,因平時疏於聯絡,還被誤以為是詐騙集團,經他鍥而不捨說明才完成,整個家族的感情也因此更親密了。
「爸爸是泰雅族人,媽媽是漢人,藉由這次做族譜,讓我更認識自己的文化。」北市興隆國小四年級的林又歆發現,泰雅族的圖騰是菱形圖案,它象徵「祖靈的眼睛」,於是,她為自己的家族設計了「尤瑪.尤給的族譜」,強調「原漢一家親」,附上曾祖母紋面的老照片,並以紅色菱形圖案代表祖靈時時刻刻在天上地下,看顧整個家族。
陳是台灣第一大姓,北市光復國小六年級的陳姮羽統計全校六年級四百七十五位學生的姓氏,和她一樣姓陳的有五十三人,占了十二%,她形容真是「陳」出不窮!她特別考證追溯家族祖先,是來自泉州陳氏琅玕山長房這一支,她的曾祖父還是抗日烈士呢!
在台灣族譜典藏僅次於故宮、中研院的民間蒐藏家廖慶六,從民國九十四年起,配合台北市文獻會,陸續培訓了多梯次「尋根探源」種籽教師,把族譜融入教學和家庭教育的一環。他也協助海內外推動族譜數位化,讓修纂族譜更符合時代。
一路推廣創意族譜教學的北市金華國小曹曦主任表示,傳統族譜主要以往生者為主體,內容不容易親近,為了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宗族,社會科輔導團討論後,決定配合國小三年級社會課程「認識家庭」的單元,和五年級「認識年表」課程,引導學生以與自己有血緣或情感關係的人、事、物加以連結,再進一步尋溯家族的歷史脈絡,學生利用每年暑假採訪親友,製作完成的創意族譜,令人驚豔。
新式族譜 連家中寵物也列入
擔任多年評審的曹曦指出,傳統的族譜充滿濃厚的父權主義色彩,女兒無法入譜,現在的社會和家庭結構早就改了,族譜也須跟著時代調整,超越家庭、家族傳統血緣觀念,多了「重組家庭」、單親、認養等關係,甚至連同住一屋簷的家中寵物也列入。
例如一位單親小朋友,以媽媽的姓氏為主題製作創意族譜,也提及已離異的父親,這類過去被視為敏感禁忌的話題,小朋友卻在參賽作品中大方呈現,因為在家譜設計過程,讓他重新體驗、省思和母親與父親的關係。
靜心小學王思云則是利用每年家族聚會時,透過訪談及相機記錄,連續為家族做了三年族譜,有一年全部以女性為主角,因為,母親是孕育家族新生命的希望,家族中的男性全退居女性背後,徹底顛覆傳統以父系思考的思維。
創意族譜如今已成為學校社會學習領域重要活動,也推廣到新北、宜蘭、台南、南投、高雄等縣市,近幾年還有大陸小學跨海來取經,大陸福州市和北市小學近四年更在兩地輪流舉辦創意族譜聯展。
創意族譜聯展 兩岸小學交流
今年來台參加聯展的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一小學學生鄭百川,是滿族後代,家族連續九代當海軍,他在創意族譜中貼上軍艦、擔任軍艦艦長的高祖照片,貨輪上畫了爺爺、奶奶等族人,他與父母則在郵輪上,象徵不同世代的更迭,他還立志做航海家,傳承家族的航海史。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轉型,家族關係越來越疏離,曹曦說,新時代的創意家譜,可以用拍照、繪畫、創作…各種形式記錄家庭人、事、物,型塑家族新的「集體記憶」。(「消失與重生」專題去年三月至今所有內容請見官網「台灣368」)
參觀資訊:創意族譜聯展,在台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至七月廿二日,免費參觀。
陳烏當成陳鳥 扁曾誤認祖先
- 2012-07-15 00:48
- 中國時報
- 【張翠芬/專訪】
近幾十年,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和西方的華人社會,掀起一股尋根、組織宗親會、新修家譜的潮流。族譜纂修通常是隱惡揚善,家族歷史上出過什麼著名人物,受過何種褒獎,能為家族爭光者都要大書特書,民間蒐藏家廖慶六則強調,不管如何纂修「都要有事實根據」。
慎終追遠是宗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傳統習俗中,清明掃墓、家廟祭祖、纂修族譜,都能達到聯繫過去、現在與未來,並展現後人尊親睦族目的。
廖慶六是族譜學專家,陳水扁連任總統時,台南縣官田鄉西庄陳氏宗親聘他擔任「西庄陳氏族譜」總編輯,耗時三年,完成首部由總統擔綱纂修的族譜,目前由故宮典藏。
不過,西庄陳氏來台三百年,未纂修族譜,在資料收集、世系編輯、事蹟考證等方面,廖慶六認為,是他從事族譜研究數十年來最大的挑戰。經考證,陳水扁是開台祖陳烏來台第三房第九代孫輩。
有趣的是,陳水扁二千年當選總統後,熱心友人到大陸尋根,回報開台祖「陳烏」祖籍在福建詔安縣太平鎮白葉村星斗樓,是「客家庄」,陳水扁因此以客家人後裔自許,大陸甚至撥款建設星斗樓成為觀光景點。
但在纂修官田陳氏族譜過程中才發現,那是一場烏龍!因為,陳家先祖來自「詔安三都長田保磁窯村」的「福佬庄」,白葉村陳氏宗譜記的是「陳鳥」,並不是「陳烏」,一筆之差讓陳水扁誤認祖先好多年。
為保證家族血緣延續的完整記錄,族譜須定期續修。若到時不修,子孫會被人視作不孝。廖慶六說,清代皇帝規定每十年續修一次玉牒,一般私人家譜原則上是卅年續修一次,孔子家譜是卅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各地孔姓家族纂修家譜後,都必須送一份至曲阜孔府。
台灣近年掀起新修、續修族譜風潮,廖慶六建議,不妨纂修家族的「斷代史」,很多人從大陸遷移來台,斷代史是家族到某地落地生根重新開枝散葉的記錄,完整記載、可靠度最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