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拆鄰宅基地 把價逾一億的博物館也拆了
作者﹕正法
【大紀元2012年07月03日訊】法院裁定強拆上海一580平方米的宅基地,房地產公司卻把人家4,500平方米的藏品價值逾一億元博物館一起給拆了
強拆突如其來
建造一個私人博物館需要20年,毀了它,需要幾個小時?
一座位於上海西南郊閔行區劍川路旁的奇石盆景博物館,曾是七旬老人劉光嘉傾注晚年時光的所在。2012年4月27日,一場「司法強拆」讓這個佔地約七畝的博物館被夷為平地。
2012年6月17日下午,一家緊靠上海戲劇學院的咖啡館內,劉光嘉的兒子劉文浩仍對這場強拆備感莫名:「法院裁定強拆580平米宅基地,為何連我家4,5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一起拆了?」。
4月27日早上7點,十數名陌生壯漢闖入了劉家,將劉光嘉和老伴、一名保姆、4名花匠拖上了麵包車,身上的手機被全部沒收。下午5時左右,僥倖逃脫的保姆,用身上僅有的100元錢購買了一張電話卡,將一切告訴了彼時正陪著孩子在吳淞江入海口玩耍的劉文浩。
博物館與滬閔公路之間有茂密的行道樹,沒有人能夠完整描述拆遷的全過程。數位現場目擊者向記者拼湊了一些細節,強拆發生在上午11點左右,警察拉起了警戒線,近百人的拆遷隊伍進入了博物館。三小時之間,陸續有50輛卡車將能夠搬走的東西全部拉走了。
劉文浩回憶,因為被分別帶到了不同的地方,保姆並不清楚父親身在何處,當時並未急著保護財物,「最著急的是尋找父母的下落」,廢墟之上,任由十多位拾荒者精心挑揀著自己心儀的寶貝。煎熬一夜後,4月28日上午11點,劉文浩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告知劉光嘉和老伴正在金平路上一個小區的毛坯房裡。此時,距離被帶走已近30小時。
兩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單位和個人聲稱對此事件負責,天價藏品至今下落不明。
為此,6月6日,劉文浩以父母的名義向閔行區法院申請國家賠償1.2億。「我們不知道到底是誰毀了博物館,既然是以司法強制執行的名義,那我們只能向法院要求賠償。」劉文浩說。據瞭解,這是閔行區第一起因司法強拆引發的國家賠償案,1.2億也是中國國家賠償制度啟動以來數額最高者。
劉家這間在上海頗有名氣的私人博物館,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1990年,經過轉包出讓,劉光嘉接手了這塊緊挨自家宅基地的養殖場,面積約4,500平方米。此後,這位癡迷於盆景奇石的老人用紅牆將院落圍聚起來,利用養殖場的魚塘和空地搭建起一座私人園林。
20年的光景,這座博物館已經蔚為大觀。三畝魚塘上,按照八卦陣排列的石橋長短不一,橋面精心鋪上五彩的鵝卵石,兩千多盆以徽派風格為主的盆景擺放在橋上,橋下則是數千條日本錦鯉遊蕩其間,池水則通過空心橋墩為盆景補充水分。
劉文浩出示了一份詳細的財產清單:20多件大型木雕、40多套紅木傢俱、300多件明清瓷器字畫、400多件玉器、2,300多盆盆景、40,000多塊奇石等。這些還不包括未列入清單的私人物品,十多年來,承擔了教化公眾的功能,敲門要求參觀者紛至沓來。率性的老父親更是在2006年宣佈,不再將藏品深藏閨中,志同道合者可前來免費參觀。
於是,早上九點打開院門,晚上五點關門成了這七年間這座私宅的通例。此事也一度被多家滬上媒體報導,傳為一時收藏界佳話。
580平方米與4500平方米
就在博物館開門迎客的這一年,拆遷也開始向這座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迫近。
2006年3月,成立四年的嘯宇地產公司拿下了這個博物館所在地塊的房屋拆遷許可證,距計劃中的5號線輕軌站僅400米的這塊土地,注定能夠讓開發商打造一個熱銷的樓盤。
更令拆遷者心儀的是,接近120畝的土地上,僅有六戶人家,其餘都是農田。「只談六戶,拆遷將會很快完成。」一閔行地產界人士告訴記者。
開發商猜對了大半,其他5戶人家如期在2006年年內完成了拆遷,僅剩下劉光嘉一家堅守於此。
幾經交涉,拆遷無果。2007年年底,旁邊的土地如期崛起了一個名為「暢馨園」的小區。
2009年10月,劉光嘉收到一紙來自閔行區房管局的裁決,申請人嘯宇地產的請求,被房管局全數認可,劉光嘉也被要求15天內搬離住處。然而,這份裁決書上同樣僅將宅基地納入強拆裁決範圍。
追溯這塊宅基地的淵源,劉的兒子劉文浩坦陳,「這是政府對於父親的獎勵」,退休後,為了支持當地集體企業發展,本屬於城市居民的劉光嘉,將在企業裡的所有股權全部退出,鎮政府因此劃撥了這塊宅基地給他。
聽證會上,劉光嘉羅列了諸多理由不接受拆遷,但房管局的裁決書未支持其中一條,僅聲明宅基地範圍內的奇石盆景需經專業評估後,由劉與開發商協商賠償。
這是劉光嘉寄望於公權救濟的第一次失敗。幸運的是,強拆並未如期發生,15天後,劉光嘉一家仍沒有搬走,拆遷隊同樣沒有到來。「前後兩任鎮黨委書記都沒有將話說死,承諾能保留儘量保留。」劉文浩告訴記者。
就這樣,博物館又安然度過了兩年,2011年11月,房管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這時恰好新任的鎮黨委書記履新才一個月。
法院合議庭對之前由房管局給出的那份裁決書內容全數認可。於是,從「行政強拆」變為了「司法強拆」。
權力背景
多位閔行地產界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強拆,法院裁定強拆580平方米宅基地,卻連4,500平方米的博物館一起「打包」拆了的原因,或與這家地產公司的權力背景有關。
「這家公司與閔行區一位官員家屬的親密關係已是圈子內公開的秘密。」一位閔行區地產界人士告訴記者。
2012年3月初,閔行區法院的三位工作人員來到了劉家。據劉光嘉回憶,來者態度明確,魚塘並不在法院裁決範圍內,但是宅基地和魚塘必須一起拆,「他們讓我們在五千萬到一億元之間報價」。
幾乎與此同時,開發商已將這塊土地上將要興建的商品房賣與政府,用作其它地方動遷戶的安置的消息已在閔行地產界傳開。開發商已經確定在2012年5月1日後開工。
據一位閔行區地產界人士透露,由政府購買的意向大概在2011年年中達成。「交房期被定為2013年5月,所以嘯宇房產迫不及待地讓房管局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2012年三、四月間,劉文浩開始四處托人尋找郊區的空地,最終在鄰近的奉賢區看中了一塊面積十畝的土地,「8,000萬肯定不夠,我再補貼一些錢,能搬走的東西搬走,為老人家重建一個博物館。」
在這期間,法院工作人員、鎮政府官員輪番登場後,開發商一位代表開始現身。與其交涉後,劉光嘉8,000萬的報價被認可,但必須在5月1日搬走。這位代表更是提出居中調解非常辛苦,要求200萬佣金。
已無回絕餘地的劉最終同意,並於2012年4月26日簽訂了佣金承諾合同書。至此,劉認為只需要等待與開發商簽訂最後的正式協議。
意想不到的是,4月27日早上7點,十數名陌生壯漢闖入了劉家,強拆發生。
研讀了法律之後,被劉文浩死死咬住的是,法院強制執行的裁定書僅限於580平方米宅基地範圍,為何在實際操作中被擅自擴大了十倍,4,500平方米的養殖場一點法律手續都沒有?
而談到目前自己索要的這筆國家賠償,劉文浩告訴記者,獲得賠償後,將會把一筆錢投入公益基金。如果哪裏發生惡性強拆,這個基金就會啟動,負擔經濟困難的被拆遷戶的維權費用,並為其聘請一流律師,「我們現終於知道家園被毀是啥滋味了」。
(責任編輯:鄭芬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