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22 17:18:37| 人氣5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快最小10億像素相機誕生 清晰度人眼5倍 7年後民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快最小10億像素相機誕生 清晰度人眼5倍 7年後民用

 

香港《明報》報導,美國杜克大學在國防部資助下,開發出全球最快和最小的「超級數碼相機」,其拍攝的照片解像度達到 10 億像素,比現時一般數碼相機清晰 100 倍,按一次快門就可拍攝 120 度的大範圍景物,估計美方將應用於軍事監察,包括安裝在無人偵察機上查探外國軍情。大學方面更計劃將相機微型化,希望最快7年內將它變成手持大小,打入尋常百姓家。

《華爾街日報》消息,一般相機像素愈大,鏡頭體積亦會相應加大,例如天文學家用以觀測宇宙的 10 億像素設備,其鏡片動輒直徑以米計。但杜克大學最新的 10 億像素 Aware-2 相機,體積只有 75 × 50 × 50 厘米,相當於兩部微波爐,較天文學家所用的 10 億像素級觀測儀器小一半以上,重量則約 100 磅。

研究員解釋,相機體積大幅縮小,源於相機並非採用傳統的單一鏡頭,而是在一直徑 6 厘米的球形透鏡周圍,裝設 98 個各配備 1400 萬像素感應器的微型相機,各相機共用球形透鏡作拍攝,並由感應器修正影像。

照片的清晰度,相當於視力正常人類肉眼的 5 倍,換言之肉眼距離 20 呎可看清的景物,在距離 100 呎的位置仍可清楚顯示。研究員稱,相機可輕易放大 800 米外的微細景物,例如汽車車牌及道路指示牌等,方便大範圍觀察。使用者亦毋須再考慮對焦問題,因為照片由近百部相機拍攝,每部機對個別範圍作對焦。

相機可拍攝出橫向 120 度,縱向 50 度的廣角照片,其拍攝範圍遠大於一般天文界使用的 10 億像素級高清相機。以夏威夷大學天文 Pan-STARRS 望遠鏡的 4 個用以觀察近地天體的 14 億像素攝影機為例,每個只能拍攝 3 度的天空。杜克大學的光學工程師布雷迪 (David Brady) 形容,以傳統數碼相機拍攝,「就像透過飲筒看世界」,而 Aware-2 「就像救火喉」。

另外,超級相機每次快門只要 1/10 秒,因此毋須憂慮拍攝時間差異會令相中的移動對象移位。各鏡頭的數據在拍攝後會合成一張照片,並儲存於硬件,整個過程需時18秒。

Aware-2 目前只能拍攝黑白照,但科學家可望於今年底製成 100 億像素的超級彩色相機,每秒拍攝 10 張照片,接近拍攝影片速度。當前挑戰是將相機縮小,並減少耗電。研究人員預期明年可望推出商業用版本,傳媒及研究員將會是潛在用戶,估計最快 7 年後製成民用手提版本。目前製造一部 Aware-2 成本約 10 萬美元,未來量產時可望將成本降至 1000 美元。

這超級相機計劃由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局撥款 2500 萬美元進行,期望發展出輕巧高清相機,應用於空中及地面自動監察系統、在國內外進行監控,以及加強機場等設施的保安。

 

同類相機最小最快╱美軍方資助研發 10億畫素相機亮相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杜克大學科學家製作出一台畫素高達十億(gigapixel)的實驗性照相機,雖然並非世界第一台,但卻是同類相機中最小、速度最快的,未來使用者只要決定拍攝場景、按下快門,之後再從畫面截取所需要的影像,可能會從根本改變目前拍照的方式。

杜克大學這台相機原型「AWARE-2」內部主要安裝電子處理與通訊設備,包括六公分大、由九十八個一千四百萬畫素微型相機組成的球型鏡頭,其拍攝角度為一百二十度。球型鏡頭在十九世紀末首度問世,雖然它像人類眼球,捕捉畫面一級棒,但科學家一直苦於無法讓球型鏡頭正確對焦,直到杜克大學團隊將這些微型照相機安裝到球型鏡頭表面,才終於解決對焦問題。

杜克大學的計畫成員布雷迪表示,用「AWARE-2」拍照,整個世界一覽無遺,而且「不到十分之一秒就可記錄一張十億畫素照」,不僅清楚,速度也快,記錄影像能力是現今最佳消費型相機的三十倍。

目前一般數位相機拍出的照片是以百萬畫素(megapixel) 計算,一般消費型相機畫素多在八百到四千萬之間,而今日多數的十億畫素圖片是以多張百萬畫素圖片數位合成。

美國國防部轄下的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資助這項計畫兩千五百萬美元,因為軍方對於將高解析度相機用於空中或地面監控相當感興趣。

現在的「AWARE-2」外型稍嫌笨重,有七十五公分╳五十公分╳五十公分、大約床頭櫃大小,光學系統重量約十公斤,加上外殼共四十五公斤,如果杜克大學可以將體積縮小到手提大小、且降低使用電力,勢必能為照相帶來革命,因為往後使用者無須對焦,只需決定要照哪個場景,按下快門即可,照完後可隨意放大縮小照片,連細部也看得一清二楚。研究團隊曾利用它拍攝湖景,放大後居然可以細算湖中的天鵝數量。

目前「AWARE-2」有體積大與耗電量兇,以及影像容量令普通電腦難以負荷的問題,且只能拍攝黑白照片,杜克大學計畫在年底前完成研發一百億畫素的彩色版照相機,之後繼續研發五百億畫素相機,並計畫在明年限量製造工業形式的十億畫素相機,只是要看到消費者用的十億畫素相機,可能還要再等好幾年

誰都當導演的時代 如何利用高科技脫穎而出?

 

記者甘偉中/台北報導

 

攝影器材、數位編輯軟體的發展,讓拍攝影片變得簡單;影音平台、社群網路的興起,讓發行影片變得容易。以往製片公司才能做的事,現已趨向平民化,也因此在影片的製作發行上,浮現出兩大議題:拍攝量大於使用量,後製時管理歸檔麻煩;以及內容發行後,如何才能讓觀眾找到,如何才能讓目標族群看到?這兩個議題的答案可能是同一個--中繼資料(metadata)。

中繼資料又稱為中介資料、詮釋資料、後設資料等不同稱呼,它是用來「描述資料」的資料。聽起來有點拗口,舉例說明比較清楚,例如一段偶像劇,用來描述這段影片的資料可能有:拍攝時間、拍攝地點、導演、男女主角、劇本...等。這些資料都是中繼資料,它們不屬於影片本身,卻被用來描述影片,讓人知道更多和這部影片相關的資訊。

奧多比創意及媒體解決方案,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 Jim Guerard 表示,在奧多比與美國電視台、數位影片製作單位合作的過程中,發現這兩個議題的存在,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他認為關鍵在中繼資料。

如果影片具有豐富的中繼資料,就可以把影片的段落、特徵敘述清楚。對後製單位而言,可以快速找到需要剪輯的片段;對觀眾而言,可以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對發行者而言,可以視觀眾屬性選擇適合的影片播放。

奧多比最新推出的 Adobe CS6 創意套件中,有經驗的使用者會發現多了 Prelude CS6 這個新工具,其中便包含了奧多比為中繼資料提出的解決方案。Prelude CS6 可視為輕量級的剪接工具,是奧多比與 CNN、BBC 共同合作開發出來。

在拍攝時期,工作人員可能使用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等輕量工具,不適合執行高階的剪輯軟體。此時便可以透過 Prelude CS6,先進行初步的剪接,去除不必要的部份,並加上中繼資料的描述。之後送回後製時,便可以快速進入工作流程,也便於將影片素材歸檔。

而中繼資料在後製過程中也有可能新增,這份中繼資料會越來越豐富,並在影片發行時,擷取對觀眾有用的部份一起發布。如此一來,影片的搜尋會更有威力,觀眾會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影片,觀賞時間增加,發行商也會得到更好的廣告收視率。

現在不只是影片製作平民化,連好萊塢都逐漸採用數位拍攝的方式,如最近上映的復仇者聯盟、龍紋身的女孩、海豹神兵等。而因應數位工具的提升,拍攝時的訴求也正在改變,比如要求更快、更有效率、更便宜的完成任務,還得要即時看見拍攝的效果等。面臨後 PC 時代、雲端運算的潮流,或許影片製作流程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台長: 綺羅
人氣(5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科技 |
此分類下一篇:瞬間酷涼 -2度C是真的?
此分類上一篇:美媒:解放軍電子監聽覆蓋台灣遠達沖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