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03 20:07:51| 人氣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該相信誰?大陸銀行業利潤超高引爭議&名家-讓陸資來台產生正面效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家-讓陸資來台產生正面效應

  • 2012-02-03 01:28
  • 旺報
  • 【張大為】

 投審會公布陸資來台最新情況,一口氣核准了超過9300萬美元的陸資投資,創下開放陸資投資以來單月新高,其中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各以12億元台幣和15.5億台幣設立在台分行最受矚目。

 陸銀大手筆投資,顯示已做好了營運準備,兩點值得政府思考。第一,關注陸銀營運對吸引陸資來台的正面效應;第二,陸資若持續大手筆來台投資,要如何導引投資方向,期使對台灣產業和經濟產生正面效應。

 尋求三贏策略

 陸銀在台分行營運,因為來台陸資企業量太少,利基自然不夠,台資銀行在大陸營運一年就能獲利,陸銀在台沒有這樣的條件,但是利基是可以創造的,那就是期許陸銀在兩岸投資和產業交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就需要兩家陸銀去深耕,至少有三個方向需要政府和陸銀一同關注。

 其一是陸銀的客戶群,一是檯面上已在台投資的陸企,陸銀應該協助提供他們發展上的融資需求;另一個是陸銀在台灣可以多方面運用管道,多接觸台灣本土企業,充分了解台灣產業,以及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上的人民幣需求,可以透過和台灣母公司的接觸,協助優質大陸台資企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政府應該期許陸銀發揮引進陸資的正面功能,陸銀要在台扎根應該用最短的時間深入研究台灣產業的優劣勢,提供現有陸企客戶來台投資的誘因。例如台灣的機械產業在全球市場非常活躍,陸銀不妨找尋大陸機械業者來台投資,吸收和學習台灣的經驗和技術,就可以逐漸形成陸銀在台灣的重要利基。

 同時,除了對大陸大型國企遊說其來台作戰略性投資外,我也建議陸銀能將有潛質的大陸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以提供融資方式,鼓勵他們到台灣投資,台灣中小企業的發展模式和人才可以幫助他們在台發展,間接提升在大陸轉型和壯大的基礎,並且形成中小陸企國際化非常重要的試點。

 從長遠展望看,陸銀不僅是要帶動陸資來台投資,事實上在兩岸投資和產業交流方面也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因此陸銀可以在台灣舉辦兩岸產業論壇,以陸銀現有廣大企業客戶的基礎,尤其是民營企業,邀請他們來台灣,幫助他們找尋來台投資的利基,這將是對陸銀、陸企和台灣的三贏策略。

 鬆綁投資政策

 從台灣的角度看,政府要做的有兩件事,一是要有積極導引陸資來投資的計劃。二是一旦陸資相繼大舉來台,政府要有次序的找出對台灣產業發展有利的陸企來投資,讓台灣有計劃的導入和善用陸資,讓這些投資真正產生對台灣經濟的正面效應,而不是對陸資來者不拒。

 所以當財經新內閣上路後,有必要進行跨財經部門的產學會議因應,把吸引陸資來台和台商返台投資當作重要的施政重點,提供足夠的誘因,讓陸資和台商看得到利基而願意投資。例如對特定產業鼓勵合併、鼓勵台陸合資、鼓勵陸資新設公司讓台資以技術入股、鼓勵陸資超大型投資的特別優惠等等。

 其次,對大陸的招商也必須改弦易轍,不僅是要鬆綁陸資投資政策,更要想想如何吸引大型國企來台作戰略性投資,也要想想如何吸引發展中或剛起步的優質陸資民營企業(特別是大陸海歸派投資的新技術含量高的新興企業),願意把台灣當作內陸的延伸,利用台灣當作面向全球競爭的重要立足點。台灣要把僵化的陸資政策,由負面、被動、圍堵,轉變為友善陸資與有效促進兩岸產業融合和幫助台灣經濟復甦助力的政策。

 政府相關部會不要怕接觸來台陸資企業,相反的要更了解他們對台灣投資後的看法和績效,作為改善陸資投資政策的基礎;政府可以透過產業公會、工總、商總和中小企業總會和陸銀合作,在台灣多舉辦以招商為目標的產業論壇,透過陸銀的良好陸企關係,邀請更多陸企來台參與,既可擴大陸資來台交流和投資契機,也是增加陸銀長期在台的利基,要比赴大陸舉辦大招商說明會更有效。

 (作者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

 

大陸銀行業利潤超高引爭議

  • 2012-02-03 16:31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中國大陸實體經濟去年成長減緩、利潤下滑,與此同時,銀行業利潤卻大幅成長,引發「銀行業暴利」的討論。

 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去年底,大陸民生銀行負責人在一場論壇中表示,與企業相比,銀行業「利潤太高了,因為擔心有為富不仁的感覺,所以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這番話引發大陸輿論對銀行業暴利的熱議。銀行業人士估計,去年全年,大陸商業銀行的利潤將超過人民幣1兆元,從業人員人均利潤逾50萬元。

 具體來說,銀行的資本利潤率不僅大幅高於工業,而且高於石油和煙草。這顯示銀行業和實體經濟的利潤差距已到嚴峻的地步。

 對於大陸銀行業暴利的原因,專家分析,最基本因素是存貸款利差大。國外銀行業存貸款利差約1%,大陸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則達3%以上,成為銀行業主要、輕鬆的收入來源。

 據報導,大陸16家上市銀行去年前3季的淨利差收入超過1.2兆元,占總營收的80%。

 此外,名目繁多的手續費也是重要原因。據12家上市銀行去年上半年財報,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占淨利潤的半壁江山。

 大陸媒體也曾披露,大陸各銀行列出的收費項目多達3000種,收費項目在最近7年內增加了10倍。

 報導說,大陸銀行業的暴利依靠的並非「硬實力」,主要是政策性的壟斷地位。

 如此的盈利模式也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例如遇到中小型企業借錢時,銀行不給好臉色;財大氣粗的大陸中央級企業、壟斷型企業才是銀行首選客戶。

 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地王」頻現、物價上漲,另方面迫使中小企業紛紛轉向高利貸等「地下通道」借錢。1010203

台長: 綺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