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30 19:06:53| 人氣2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什麼是馬英九在乎的「歷史評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觀念平台-什麼是馬英九在乎的「歷史評價」

  • 2012-01-30 00:51
  • 中國時報
  • 【顧爾德】

 即將產生的新內閣被冠上「財經內閣」稱號。媒體說,為了取得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之間平衡,任用內政部長為副閣揆。各媒體對內閣改組的定調沒有太大出入,大概可以瞭解,「拚經濟」與「重社福」兩軌,是府內放出來的說辭。

 這樣的定性定調其實意義不大。

 陳冲是有經驗的財金官員,從上世紀藍朝做到綠朝,二次政黨輪替後又被藍朝重用。從二十世紀末金融海嘯到這一波山雨欲來的歐債危機。陳冲的財金歷練足夠,不過,多年來幾項有爭議的政策與事件中陳冲也參與其間,包括農漁會信用部改制引發農漁會大舉上街頭抗議,綠營執政期間調降土增稅,以及他離開公職後與金融業者關係密切等等。

 第一次政黨輪替前,執政者就高喊「拚經濟」,近二十年來藍綠異口同聲「拚經濟」,拚到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政府債台愈築愈高,而人民怨氣愈積愈多。若換個有財經背景的閣揆,就要選民相信經濟會愈「拚」愈好,是在販賣廉價夢想。過去四年來,馬政府「完全執政」,結果「十二項愛台建設」搞得離離落落,最後只剩販賣「兩岸」這帖台灣經濟救命仙丹。「六三三」跳票不能全怪全球金融風暴,而是很多該做的建設與改革都蹉跎掉了。過去的經驗,很難期待陳冲一個人能做出什麼大改變。

 江宜樺在內政部長任內,的確推動了《修改社會救助法》修改,調漲八項社福津貼。但後者是為了大選急就章的產物,看不出系統的社福規畫。過去四年來,影響全民最鉅的社會安全制度改革是不屬內政部管的二代健保。在二代健保改革中,最高決策者沒有能力解決行政與立法的矛盾及衛生與財政部門的衝突。我們只能期待未來的行政院副院長能奇蹟般化解這些矛盾,同時扺擋住企業的壓力,為那些享有「諾貝爾」級的無薪假員工以及人數愈來愈多、卻毫無保障的派遣人員爭取保障。

 並非在唱衰還未上任的新內閣,十多年來,閣揆、閣員如走馬燈的上下輪替,已難再令人天真相信,某某人因為具有某方面專業背景、或某個人因為過去做過什麼傑出決策,就可以以其一人力量做出耳目一新的改變。這個國家機器的運作模式已愈見固定化,而在台灣的憲政制度下,唯一有可能去整合、協調這個機器各零件的是總統。

 總統馬英九連任之後說,第二任「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這是一句有歷史高度的自我期許,也是句聽了會令人有點害怕的話。不清楚「歷史評價」究竟何指?若他想在未來四年內成就某種歷史地位、創造某種前人無法達成的歷史性成就,那麼選民就必須戒慎恐懼,不能讓政治領袖成就「一將功成萬骨枯」式的歷史豐碑;若馬英九想的是,要實現過去四年多來承諾過、卻未實現的政見,他就必須勇於做部屬後盾,調和鼎鼐,讓政府機制可以動起來,不要啟用的人才一個接一個陣亡沙場,更重要的是,他要以領袖的高度,化解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建立真正的台灣共識。若能做到後者,歷史會給予正面評價。

 

馬要拚歷史定位 不能只靠經濟

從目前財經內閣、府院改組的人事更迭來看,馬總統拚歷史定位的團隊似乎很難克竟其功。

經濟掛帥一直是國人的迷失,以為只要經濟好了,人民就比較幸福,這樣的想法其實過度簡化人生。根據英國學者在二○○六年的調查顯示,國民所得只有我們十分之一的不丹,全世界的幸福排名第八,在這項調查中,我們排名六十八。去年年底不丹國王到日本訪問,日本的經濟財政大臣對外宣布,日本政府將進行「幸福指數」調查,今後將以「國民總幸福量(GNH)」取代「國民生產毛額(GDP)」,日本的國民所得是不丹的幾十倍,但是每年有三萬人自殺,高經濟成就的日本人,顯然不如物質匱乏的不丹人快樂。

蔣經國總統曾經創造過台灣的「經濟奇蹟」,對於這四個字多數人想到的是「經濟」,但是其實最重要的是「奇蹟」。按照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一九七○年代到八○初期,不只是經濟成長最快速,而且是貧富懸殊差距最小,經濟成長卻能使貧富差距變小,這才是奇蹟,也是蔣經國的歷史定位。蔣經國時期經濟發展兼顧社會的公平正義,所以在那個年代,不論貧富都充滿了希望,那是一個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但其實當時的國民平均所得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普遍認為活得比現在快樂。

在全球化衝擊下,台灣經濟不可能操之在我,尤其隨著兩岸經貿依存度增高,馬總統很難靠經濟建立歷史定位。更何況強調經濟的同時,也會強化急功近利、物化的價值觀,造成社會拜金主義、道德淪喪,反而有害於人民的幸福。

馬總統如果要拚歷史定位,必須認真思考台灣目前的關鍵性議題是什麼?如果簽了兩岸和平協議,當然可以建立歷史定位,因為兩岸議題確實是台灣生存發展的一個關鍵。但是這件事在國內有爭議,大陸不會同意,一廂情願不可能成事。

教育是另一個關鍵。接觸過兩岸的人應該都同意,我們優於大陸的是人的品質,這指的不是智商而是品德,我們比較有公德心。所以我們可以經營一個小而好德的社會,成為中國大陸人民肯定而且希望學習的對象。但是隨著社會自由化,傳統道德逐漸式微、教育職業化,公民道德不再成為教育的內容,人的品質這個優勢是否持續,值得深思。但是無論如何,教育幾乎是全民關心的事,也具有未來性,所以拚教育是馬總統建立歷史定位較可行的一個選項。

想要建立歷史定位是一個深遠的抱負和理想,值得鼓勵,但是這需要理念和方向,當然更重要的是用對人。以馬總統的個性,要做到「大刀闊斧」,可能需要先「另類思考」。


 

台長: 綺羅
人氣(2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陸以正專欄-金正恩的下一步
此分類上一篇:財經內閣「抗暴」 老將掛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