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5 17:56:01| 人氣3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繪動敦煌 飛天姿態多優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繪動敦煌 飛天姿態多優雅

  • 2012-01-05 01:08
  • 中國時報
  • 【吳垠慧/台北報導】

 佛教藝術當中,空中駕雲飛升的飛天仙女,曼妙的姿態與揚起的裙帶,相當吸引觀眾的目光,飛天也是敦煌壁畫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主題。祥瀧公司、意庫行銷現於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四、五號倉庫舉辦的「繪動敦煌」展中,除了展示畫師臨摹敦煌壁畫的飛天形象畫作,更將靜態的飛天製作成互動式新媒體裝置,觀眾一揮手就能讓真人扮的飛天仙女,飛揚而起。

 飛天原是古印度文化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後來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眾神之一。周身散發香氣,飛翔於天宮者,稱為天歌神,「有微妙音響,能做歌舞」者又叫天樂神,都統稱為飛天。像飛天這樣具有特殊職能的飛神,東西文化中都有,西方文化稱為天使,有羽有翼;東方是仙人,能駕雲飛升。中國的飛天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頂光,借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主要憑藉幾條長長的舞帶,凌空翱翔。

 敦煌自西元三三六年建造第一個石窟以來,經歷十六國、北魏、隋唐以降至元代等十個朝代,歷代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也有所不同,「繪動敦煌」展中便有不同形象可供比較。如最早十六國時期的飛天,形象來自西域式飛天,身材粗短,上半身裸露,腰裹長裙,肩披大巾,大嘴大耳大眼,頭束圓髻或戴花蔓等。

 到了北魏,已受到漢文化影響,飛天的臉型轉而長條且豐滿,五官勻稱身材修長,姿態也多了,有的遨遊天際,有的振臂騰飛。西魏時期則比較特殊,受到神仙思想以及中原佛教藝術向西傳播,敦煌壁畫出現道教和佛教題材同處一窟的畫面,有道教的羽人和飛仙,也有佛教的飛天。

 唐代的飛天表現更為自由,有雙飛天的表現,一個在前飛、一個在後追,舞帶飄揚。詩人李白詠仙女詩中寫到:「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漂浮升天行。」這也是對飛天的形容讚嘆。

 展出的飛天圖像中,不是彈奏樂器如琵琶、洞簫等,就是手捧獻花,表情莊嚴肅穆,但體態卻千奇百怪。如初唐時期的一幅《旋轉飛天》就是描繪雙飛天,右側飛天騰雲向上,一副自在的表情;左側者手持蓮花旋轉向下並在追趕一隻琵琶。艷麗的服飾和彩雲相融,躍然於藍天之上。不同飄逸方向的飄帶給予觀者強烈的動感。另一幅中唐時期的《反彈琵琶》,以反彈姿勢顯示音樂和舞蹈在此時均達到極高境界的隨意流露。「繪動敦煌」展至三月十一日。

http://www.dunhuangart.com.tw/?html=p1&aid=30&id=2000&mid=1

台長: 綺羅
人氣(3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博物/展覽 |
此分類下一篇:故宮珍藏 細數龍的傳說
此分類上一篇:兩千年十誡古卷 紐約首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