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新德里13日電) 一項醫學研究將超級細菌扯上印度醫院,引發印度憤怒反應,部分政治人物並提出陰謀論,指稱這是意圖不利該國生意興隆的醫療旅遊業。
這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上的研究指出,前往南亞進行醫療旅遊的遊客已將一種能力敵抗生素的超級細菌帶回英國,並可能傳播至全世界。
印度衛生部昨天深夜發表措詞嚴厲的聲明,批評這項報告製造恐慌。聲明並刻意一字不提具「新德里金屬β內(酉先)胺(酉每)」(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
該部承認,國際旅遊日益普及後,這種細菌可能更廣泛流傳,但「引據個別病例,將它與在印度醫院接受手術安全性作連結,則是錯誤的」。
英國「卡地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的華爾希(Timothy Walsh)首先在一名入住印度醫院的瑞典病患身上檢測出帶有NDM-1基因的兩種細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屬」(Klebsiella pneumoniae)與「埃希氏大腸桿菌屬」(Escherichia coli)。
值得憂慮的是,帶有這種基因的細菌,竟然對作為緊急治療具多重抗藥性細菌的最後一線藥物碳青(酉每烯類(carbapenems)藥物,也有抗藥性。
研究者說,這種細菌已被前往印度或巴基斯坦接受美容手術的病患帶回英國。
刺胳針這項研究也已在印度國會造成話題,部分議員憤怒斥之為全球製藥業者的陰謀。印度民族主義議員阿許魯瓦利亞(SS Ahluwalia)就表示:「在印度醫學旅遊市場日漸興盛時,這種消息非常不幸。它可能是部分跨國公司的惡意栽贓。」(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日超級菌院內感染 隱匿13個月才通報
更新日期:2010/09/06 04:11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東京數一數二的大型教學醫院帝京大學醫院,驚傳爆發嚴重的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MRAB)院內感染,造成多人死亡,院方延誤一年多才通報,而且處理過程涉及人為疏失,日本警方已介入調查,六日將約談該院醫生,厚生勞動省五日也決定成立緊急對策小組因應。
去年8月就出現首例 10月死亡
日本媒體報導,帝京醫院去年八月就出現第一例感染者,這名病患於該年十月死亡。按照規定,醫院內只要有此例細菌感染,必須隨即聯繫地方保健所,同時成立應變小組避免進一步擴散,帝京醫院卻一直拖到今年九月二日才將感染情況上報,三日發佈新聞並公開道歉。 據報導,從去年發生第一例感染後,今年二月又出現四例,四至五月間,感染人數擴大到十六人。一直到五月,院方發現情況不對,才將感染者集中治療,並一度對外封鎖。總計從去年八月至今,感染者已達四十六人,其中二十七人已死亡,死者中有九人確定死因與感染鮑氏不動桿菌有關,十二人與感染無關,六人死因還待進一步調查。
此外,日本媒體進一步調查發現,除鮑氏不動桿菌,該院疑似還爆發多重耐藥綠膿桿菌院內感染,三名感染者中已有一人死亡,但未獲院方證實。
鮑氏不動桿菌是院內感染的頭號殺手,是一種主要分布於土壤和水中的細菌,黏附力很強,可經由附著在手掌等途徑侵入人體。不動桿菌對健康者基本無害,但在抵抗力下降時容易引起感染,會導致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對老人、嬰幼兒和重症患者等致命威脅。
疑醫師巡房導致感染擴散
由於感染者分布於醫院兩棟大樓各樓層,院方研判應是醫生巡房時導致感染擴散。但據日本媒體引述帝京醫院一名醫生的說法,他第一次得知此事還是來自媒體報導,而九名病患的直接死因是感染此菌,也令院內人員震驚不已。帝京醫院六月間還曾舉辦全院防止細菌感染講習會,當時院方並未在講習會上透露病人感染的消息。
蟑螂是億年害蟲? 英研究:殺超級細菌靠它
更新日期:2010/09/06 12:0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經醫學證實,蟑螂身體上帶有大量的病菌會引起多種過敏反應,但是英國科學家李塞門(Simon Lee)卻說,蟑螂帶給人類健康的益處比害處還多,因為要對抗超級細菌就只能靠它的腦了。
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研究表示,蟑螂和蝗蟲腦部的神經系統組織可以消滅掉90%的超級細菌或是腸病毒,同時又不會破壞人類的細胞。
主持研究的塞門說,目前的藥物還沒辦法消滅超級細菌、腸病毒,一旦新藥開發成功就有解藥了,而且副作用比較少,將來或許能取代現有的一些抗生素。
塞門進一步表示,由於這類昆蟲往往生活在極度不衛生的環境下,所以它們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菌,有很多不同的抗體來保護自己,才能避免受到微生物的攻擊。
據了解,有46名患者在日本帝京大學附屬醫院住院期間感染了超級細菌「MRAB」,其中有9名患者因此感染而死亡,目前還有9名感染者在特殊病房接受治療。該醫院曾刻意隱瞞感染事件,導致日本首次出現大規模不動桿菌感染。
MRAB又稱「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幾乎可以抵抗所有抗生素,存在於水和土壤當中,健康的人不會染病,專找免疫力弱的病患下手,因此又被叫作「院內感染頭號殺手」。
多重抗藥性超級病菌 在日蔓延
更新日期:2010/09/08 15:01
日本近來聞菌色變,除了發現第一起超級病菌NDM-1的病例外,還傳出另一種同樣具有超強抗藥性的「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日前東京帝京大學附屬醫院內就驚傳有46位病患遭到感染,如今,就連愛知的醫院也傳出院內感染。
東京著名的帝京大學附屬醫院驚爆嚴重院內感染,有46位病患感染了「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病患中,有27人死亡,目前確定有9人死於「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帝京大學在隱匿13個月後才通報,引起社會一陣嘩然。
原以為這是單一的院內感染事件,沒想到愛知的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醫院也傳出有24位住院患者同樣感染了「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接著東京世田谷的一間醫院也傳出在今年2月以後,陸續有8位病患遭到感染,有2人死於「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
日本國內的醫院接連爆發院內感染,有醫生認為,「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已經在國內蔓延,雖然「多重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和超級病菌NDM-1一樣,都是具有超強抗藥性,不過前者的感染性較低,不會對健康者造成威脅,感染者大多是老人、重症病患等抵抗力較弱的人。(民視新聞黃文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