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會透露劇中部份內容,請自行決定是否要閱讀全文。
其實沒有那麼誇張,只是推理小說多看了一點,
很早前就想要在自己的文章前用這一句話!
我努力的不說得很清楚。
反正我本來就擅長寫一些不清不楚的文章。
不過這一篇文章,絕對主觀的要命。
『我很好奇也好期待坐進劇場的那一刻,
王嘉明和演員們到底從歌裡聽到了甚麼?』
這是綺貞對『膚色的時光』所提出的一句話。
在進入劇場之前,身為『陳綺貞』的忠實歌迷,
我是抱持一個好奇的心態,想來看看綺貞的音樂可以怎麼樣變化?!
雖然很早就知道個大概,
但這個兩面觀眾的劇場仍然超乎我的想像。
舞台上一道懸空的牆露出了縫。
看得見對面觀眾的腳,卻看不見對面觀眾的臉孔。
就像人們會讓你知道他的存在,
但是不一定會讓你看見那貞正表現自我的表情。
(這絕對一個自己自以為是的解釋。)
牆裡牆外,許多事情都在明著背裡的同時發生著。
就像許多的故事都有表面的模樣與背後的含意。
就像綺貞的音樂,可以享受那甜美的歌聲,也可以感受被殘忍的撕裂。
在追逐、逃避、愛情、嘻笑、逗趣、猜疑、困惑、外遇、驚悚、謀殺層層堆疊之下,
聽見了許多熟悉的元素,卻又是不同的樣貌出現。
一位專門治療視力的眼科醫生,自己卻無法看清事情的貞正本質。
就這樣自以為是的陷入事件的漩渦之中。
除了導演王嘉明獨到的安排之外,
這當中處處又可見到陳建騏大師在音樂巧妙的功力。
就像當中一景,
簡單的幾個中國風的音調,立即將前一分鐘聒噪的女人們,轉變成貴婦般充滿氣質。
那幾個音並不是綺貞的音樂,應該完全是建騏大師的東西。
讓演員的角色形象,經由那幾個簡單的音調,
在此又畫龍點睛般恰到好處的營造出一個特別的氣氛。
雖然說這齣劇是以綺貞的音樂為主,
但是我很喜歡建騏大師在這樣的小地方所展現出的幽默。
不是甚麼華麗的磅礡巨作,
但是卻能讓人印象深刻,不時的笑著想綺。
我被當中許多的情節逼的喘不過氣。
外遇的貞相公開的時候,全場不約而同的一聲驚呼。
純白的事物若無關色彩,規律的運作怎麼期待變化?
那個侵犯的動作雖然簡單,
但是卻有力的讓人看的心跳加速,不禁的自動屏住呼吸。
我們的人生到底是一連串的未知,還是可以以表格、公式與數字所記述及算出?
如果可以算出,那我們怎麼會愛的那麼辛苦?
如果說我也曾像劇中人唱著小塵埃那般沈重唱著綺貞的歌,會不會有人說我太矯情?
許多角色共同的一個說話對象,是一個無法回話的人。
或許就是因為無法回話,所以每個人才放心的將秘密說給這個人聽。
問著心中的疑問,然後再由自己告訴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都希望有另一個人認可。
即使那個人無法說話。
雖然整齣戲是在一道牆的兩邊將進行著,
但是許多關鍵的鏡頭卻又剛好出現在窗口,
讓牆的這一頭的觀眾像似偷窺般看見事情的經過。
但是在兩邊的角色,彼此卻又被這一道牆擋住了視線。
令人驚訝的,不只是演員們的演技精湛,而且個個都是能唱的高手。
尤其是上下半場各一首以A Cappella方式所唱出的和聲曲,讓人驚艷演員們歌唱的功力。
後來才知道,演員當中還貞的有人是歌唱比賽出身的。
但是除了組成這個劇團亮眼表現的因素外,
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為什麼要用『陳綺貞』的音樂呢?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人的心中都需要有一個『陳綺貞』。
像是在牆的那一面是歡樂愉快的慶祝場面,到了另一面卻是兩個壓抑情緒的爆發。
就像是初聽綺貞的歌聲是那般甜美,甜美到讓人毫無節制貪婪的享受著。
到了能體會那歌詞背後的無情殘酷時,那崩潰的情緒往往是讓人應聲倒下,難以抵擋。
『軟的刀子』!
到現在還是最貼切綺貞的形容詞。
不是像劍一般穿心而出,不是如鎗一般轟然巨響。
而是等到發現淚流滿地,無法自拔時,
才發現心頭早已不知何時被那銳利的那一邊溫柔無聲劃過。
讓那說不出道不盡的心情,
隨著這些音樂宣洩而出。
然後站綺來,再拍拍自己的身體,
告訴自己沒事了。
因為有人這麼溫柔又殘酷的了解你。
除了綺貞的音樂之外,我還不知道誰能同時達到這樣的境界。
(歡迎指責我主觀,我一點都不介意。)
雖然說標題明白註明這是一齣『迷幻推理音樂劇場』,
但是我想導演一點都不期待觀眾們會在一邊看著劇情的推進,
一邊在腦海裡整理所有線索。
然後在最後結局出現的時候,能暗中自喜說:『我早就知道兇手是誰了!』
我想大多數的觀眾都像我一樣,
走出劇場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子啊!
更別說有人像華生醫生般,
邊看著犯罪的過程,邊做著筆記。
如果貞的有這樣的人,
請告訴我,讓我佩服他一下。
因為所有人都陷在演員表演的張力,重組的元素,及動人的音樂中。
甚至看著十二名演員台上詮釋著十二種快樂悲傷,猜忌懷疑,不同情緒的『陳綺貞』的時候,
同時驚訝著這一種『陳綺貞』是如此契合自己說不出的心情。
或者根本就沒發現,其實自己便是那第十三種『陳綺貞』。
藉著這一齣戲劇,從綺貞的音樂中了解自己。
或許才是導演想要帶給觀眾的想法吧!?
(我承認這又是一個過度主觀的猜測!)
之前曾經參加過建騏大師在信義誠品的座談。
談到綺貞在之前的戲劇經驗之中,其實完全沒有享受到演戲的樂趣。
反而在每一次上場前,都感到腹痛的折磨。
要讓習慣依直覺行事的綺貞,循著這樣配合他人的方式長期做著一件事,
我想貞的不適合綺貞。
所以綺貞與戲劇的關係,可能僅止於此。
所以有機會的話,我會希望從另一面再次重新看過這齣劇。
或許從另一邊看過來,又會看見不同的自己。
(就說主觀的要命吧!)
題外話。
之前曾問過一位朋友,
怎麼不在相關報導及宣傳上,多用一些綺貞的照片。
他非常謹慎的回答,是怕被人當作在消費『陳綺貞』。
他們是如此慎重看待綺貞與這齣戲的關係。
想到不久之前一位女諧星以誇張的方式扮成綺貞的樣子,
試著博君一笑。
這兩件事情一相比,
不免讓人又是一個深深地感嘆啊!
閃一下~!
這事不敢在PTT那邊放,
我是看4/17晚,
A面,隔著走道,
坐在建騏大師的隔壁~!!!!!
哈哈哈~!
-⊙_⊙-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