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后宮)
(文:取自 - 沿著菊島旅行)
澎湖天后宮它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有曰元朝即設此廟,有曰明朝已具規模,或曰1604年荷軍登陸澎湖時已見媽祖廟,無論如何距今已然四百年以上的歷史;天后宮亦是台灣少見的金面媽祖,乃清康熙皇帝封為天后尊榮。
澎湖天后宮天后宮歷經多次修建,1923年日治時期的翻修為天后宮奠立了二進主構的型制,廣東潮洲籍的澎湖木雕師傅藍木先生在此時期為天后宮華麗璀璨的木雕藝術立下典範,成為天后宮傲世百年的宗教藝術聖堂。1985年文建會再為垂垂老矣的天后宮重新整修為現貌。
天后宮門埕前的照壁,山川殿前的八卦石階,門屏的木雕,中庭的蓮花吊筒以及清風閣內的宗教文物在在將天后宮廟宇建築的藝術與深層意涵退向至高。
天后宮
天后宮側面
(圖:四眼井)
(文:取自 - 沿著菊島旅行)
四眼井又名四孔井,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四眼井特異之處在於終年湧出泉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
這兩個小人國字識不了幾個,確很專注的看著介紹四眼井的石碑文字,很想問問他們到底看懂幾個字呢?
(圖:施公祠)
(文:取自 - 沿著菊島旅行)
施公祠主要祭祀「清朝靖海將軍施琅」,是打敗明鄭幫助清朝一統天下的施琅將軍。1684年剛建立時候其實是生祠,當時叫做「施將軍廟」,1843年改建的時候才正名為施公祠。
(圖:順承門)
(文:取自 - 沿著菊島旅行)
媽宮城為中國所建的最後一座城牆式防禦型古城,1885年中法戰爭,法軍洗劫後離去,清朝有感於澎湖防衛要塞之重要,1887年籌建媽宮城,至1897年竣工。媽宮城原有城門六座,分別為東、西、南、北、小西、小東等六個門,日據時期進行都市擴建,媽宮古城牆一一拆卸填海造地或做為港口海堤的石料,順承門與大西門成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遺址。
順承門為媽宮古城六個城樓中唯一有敵樓者,中國燕尾式斜頂敵樓古色古香保留至今,周遭古城牆幾經都市改建拆除,至今尚餘約700公尺的長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