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都有過以下經驗。
狀況一:某一天,你對統一發票,對著對著,突然發現自己中了兩仟元。高興地與朋友說,你會得到一句:哇,請客請客!
狀況二:某一天,你刮著吉時樂,刮著刮著,突然發現”1000”這個數字出現三次,高興地與朋友說,你會得到一句:哇,請客請客!
狀況三:某一天,公司辦尾牙,隨手一摸,公司最大的現金獎被你摸到手。這時全公司的人除了會發出一片惋惜聲之外,還會對著你說:哇,請客請客!
我正巧處於狀況三。
尾牙宴不小心摸到最大獎,我就知道是災難的開始。果然,隔天一早進了辦公室,就聽到有同事在算計要怎麼「拗」我。想想,自己有好手氣,分享給同事們,請同事們吃點小東西也是個好,於是我發了封mail給所有同事。
我開開心心的寫好mail,請大家想想下午茶時間要喝什麼吃什麼;但是我似乎單純了些,因為回應紛紛出現了:
「我好像看見去年的最大獎得主大失血的狀況…」
「只有喝飲料嗎?去年xxx有請大家唱KTV耶…」
「去年是KTV哦,今年看看得主的誠意囉…」
我想想,與朋友交,貴在交心,於是很快的把我的想法回覆給大家,並半開玩笑的「譴責」同事。然而這封信似乎沒效,因為「拗」我的回信不停寄來,而且封比一封理所當然。這裏面幾乎每封信都提到去年的得主是怎樣又如何,「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建議」我不如也怎樣又如何。本來好好的,要請客的心情蒙上陰影,因為我發現這個情況下,請多了,是應該的,請少了,顯得我小器。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對金錢的看法是夠用就好,只要我心甘情願出錢,就算兩個人吃掉4000元,我連眉頭都不皺。但是這次可尬尷了,因為所有的mail是回覆給公司所有人,如果我在回信之中略有不悅,不僅我不好受,同事們也不好受;但我確實感受到我不悅的情緒。於是我很含蓄地回覆,我可以繼續請客,也可以一個人自己默默地躲在牆角數禮券。
這時原本心甘情願的我,突然不願出這筆錢了。
有些同事看了我後來的信之後便不再回應,但仍有同事不死心,繼續進行要我掏錢的活動。這時的我已察覺到自己快要爆發的情緒,於是私下回應了這位同事,並且請他不要再繼續。
是我平日太大方,所以同事們認為無所謂,玩笑接二連三?是我真的太小器,所以我看到第二輪的回信就隱隱不滿?是我的暗示不夠明顯,以致於沒有提醒他們該適可而止,別再繼續這樣的「玩笑」?
我忽然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句話有了新的看法。
出錢請客,總要出錢者甘心,受惠者開心。但是很多人,包括我,總會覺得自己的朋友或是同事得到一筆天上掉下來的橫財,就該雨露均霑,分享一點出來,而且這是應該的。於是拗人者與被拗者的戰爭上演。
但是從這一次的經驗,我發現我樂意與大家分享,但我不樂意失去「要如何與大家分享」的支配權。坦白說,去年最大獎得主做了什麼事,與我何關?畢竟出錢的是我,我擁有最大的決定權,不是嗎?
然而受惠者卻會自然而然的比較,覺得別人這麼做了,你應該也可以。
這個時候,獨不樂,眾也不樂。因為中間少了一份「尊重」。
拗別人請客,的確是生活上的一種樂趣。但有了這次經驗後,我會時時提醒自己尊重被我拗請客者的意願,不願請客就不勉強;如果真的願意請我,也要請得無怨無悔。
有時候,我寧願「獨樂樂」,也不要「眾怒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