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8-29 00:33:25| 人氣4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http://photo.pchome.com.tw/ioriyoneko/0200/

官網http://www.artistvillage.org/thav

寶藏巖聚落的地景特殊性,刻畫出巷弄蜿蜒、階梯緩坡起落、沿著山城構築錯落的風貌。多元的移民族群以漸進的自立營造模式,有機演繹出與地景山勢共構的聚落特質。

位於汀洲路三段的寶藏巖聚落於2004年由台北市文化局正式登錄為台北市第一處聚落型態之「歷史聚落」。歷經2006「台北藏寶」計畫及2007~2009研究階段,本團隊於2010正式進駐營運。寶藏巖聚落的地景特殊性,刻畫出巷弄蜿蜒、階梯緩坡起落、沿著山城構築錯落的風貌。多元的移民族群以漸進的自立營造模式,有機演繹出與地景山勢共構的聚落特質。在既有居民環山簇居之外,活化保存的政策同時引入「藝術駐地」與「青年會所」創意,希冀「寶藏家園」、「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及「國際青年會所」三大計劃,能以「共生」精神,創造聚落美好未來。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規劃了14間「創作計畫駐地工作室」以公開徵選各類型的創意工作者,提供進駐三至六個月之住宿及工作室,希冀進駐者能經過中長期在地的細緻觀察後執行駐村計畫。兩個排練室、三個展覽空間及不同尺度的戶外廣場錯落於聚落之中,提供了各式多元的演出及展演空間。12個「微型群聚」因應聚落原本特殊的房屋紋理,提供工作室及辦公空間給各類型文化創意工作者及團體使用,藉此創造文化創意工作者群聚效應及交流平台。另以邀請策展的機制,以策展主題規劃工作坊、展演、教育推廣活動等方式進行創作計畫,以在過程中形塑藝術家駐村基調,推動藝術家與社區的鄰里網絡及創意平台介面之育成。

ps上述文章轉自官網

http://www.flytiko.com/taiwan1/tw034.htm

有許多藝文資訊刊物可拿  這裡有拍過電影 這樣看褔和橋和河濱公園也挺有味的  

屋頂上的小花園~好好奇要怎麼種     寶藏巖歷史聚落本址位於台灣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臨福和橋以及自來水園區(公館淨水廠)之間該歷史建築所引申的廣義地理名詞,則指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該社區地處,行政區屬中正區水源里。

該歷史聚落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台灣學者及民眾的普遍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全世界第二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

ps上述文轉自维基百科

寶藏巖--戰後移民的移居地與軍事制高點

  寶藏巖聚落是以民國38年隨國軍來台的榮民為主所形成的聚落,而後隨著社會變遷,幾波城鄉移民陸續湧入,造成今日之規模。此社區包含寶藏巖(廟)及周邊聚落所在地,也就是福和橋下與汀州路所圍成的區域,通稱寶藏巖地區,行政區劃分屬於中正區水源里7鄰及8鄰(地勢較低為7鄰,較高處為8鄰)。地理上,北以觀音山(拳頭山)南鄰新店溪,由於地處偏遠,對外聯絡僅有一條道路(汀州路三段230巷),長久以來鮮少被注意。

  根據民國86年止的戶籍資料,設有戶籍的戶數為137戶,另有21戶無戶籍,共158戶。居民組成主要包括世居於此的台籍人士(居住時間長達四五十年以上)、退伍官兵(多為在附近服務的退休軍人)、城鄉移民(近十幾、二十年遷入者)等;另有部分承租戶,而由於拆遷安置工作之進行,部分居民陸續搬遷,目前有100戶左右。

  街道對於居民,不僅止於「道路」的功能,它們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份,順勢發展,並聯繫著整個社區以及牽起了居民之間微妙的關係。由入口(汀州路三段230巷)進入的兩條主要道路,沿著山坡水平而行,為寶藏巖空間分布的主軸。早期房子沿著主要道路修建,房舍的門戶即面對著公共道路;後期的房子漸漸向著山坡地發展(可能是因為主要道路沿路的空間已達到飽和狀態,無法再搭建新的房舍),一個搭著一個依山而築,因而延伸發展出一條條次要道路,架構了寶藏巖社區錯綜複雜的道路系統。主要道路寬度游早期汽車可以駛入縮減至今日僅機車可以進入,次要道路則隨著空間地景(主要為房舍)的增長而漸漸修建,現今多由石頭添加水泥砌成;而整個路網大致上仍順著觀音山的地勢而發展。

  在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在寶藏巖附近曾安置許多軍事單位,(這可能是因為觀音山相對於附近的地勢而言是至高點),如今日的百老匯影成旁邊即為以前的通訊大隊;今日的拖吊場為當時的警衛隊;外島服務處位在汀州路三段230巷入口處;海軍營區在土地公廟旁等,再加上鄰近的一些軍事基地,這些在軍旅服務的老兵退伍後,除居住在現今河岸籃球場(當時為國防部所興建之單身宿舍)「第一營區」外,有許多人偷偷挾帶建材自行建造房舍,而形成現今的景觀。

   目前根據政府的計劃,要將此地規劃成「兒童運動公園」,但是,對於此地居民的安置問題,將會成為進行此項計劃時的一大難題。

ps上述文轉自http://lab.geog.ntu.edu.tw/course/urban/Display/3/BZI.htm

台長: ♡ 伊織米子
人氣(442)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米子遊記⊹⊰ |
此分類下一篇:北投溫泉慱物館+梅園+地熱谷+圖書館
此分類上一篇: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