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時候,很喜歡看繪本,
當然,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也沒有分辨的標準,
糊裡糊塗的情況下,陸陸續續買了一些,
好在,基於喜歡的心情而買的這些書,現在看起來多半都還不錯。
開始教高年級後,因為學生年齡和讀研究所的關係,
漸漸的把閱讀的重心轉移到其他領域的書,
依然買書的我,心中有一把度量的尺,
從出版社、文本主題,到適合閱讀的年齡層來斟酌,
近幾年買書的速度減緩了不少,也讓我的書櫃免於爆炸的災難。
這一年來,在借書時,如果還有幾本書的餘額,就順手替同事借一點,
讓她的小孩度過零碎的小時間,因為已經借了,所以自己也會花一點時間翻翻;
不知道該說是,慶幸自己把錢都拿去唸書了所以沒預算買,
還是該擔憂其他的才對?
分享我最近看到覺得蠻有趣的書本~
※《20個銅板》,格林文化,2008.10,適合2-3年級。
是個真實故事的繪本,文字蠻簡單的,看完這一本讓我想到《花婆婆》。
※《向夢想前進的女孩》,青林,2009.4,適合中年級以上。
故事寫的是「台中市之母」蔡阿信的人生,時代背景和馬偕醫生有關聯,高年級也可以閱讀。
※《坑坑洞洞》,聯經,2005.12,中年級以上。
以金門為地點,從823砲戰開始說起,延伸到發展觀光業的現代,很值得讓沒去過金門的本島學生閱讀。
※《森林的元宵節》,星月書房,2009.1,低年級閱讀。
內容很簡單,也很能激發想像力,書本的最後還有介紹元宵的由來和活動,還有燈籠製作教學。
另外我還花了一些時間,讀了某名人的繪本,
或許是自己的智慧還不夠,
無法理解這樣的讀本,應該給什麼樣的對象來看才比較適合。
如果希望兒童喜歡閱讀,至少在市面上應該要能看到不少好書才是,
很可惜的是,很多研究還是拿不再發行的圖書,或是似乎和兒童心智不符,
更多的情況則是翻譯自國外的繪本,少了些臺灣文化內涵,
很希望下次能多看到幾本適合臺灣兒童閱讀的好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