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從乃文官網的留言版上網友轉貼來自乃文在大陸的歌迷,對她的第二張專輯所寫的評介。對於作者所寫我多數是認可的,所以就把它貼上來當作一篇楔子,當我不再覺得它是增一字則太過,少一字則太少時,開始我的喋喋不休。
============== 專輯《SILENCE》評介==============
很多人認識楊乃文,是從她的第二張專輯開始的。這或許還要感謝某一個節目一遍遍得播她的那首《我給的愛》。少數的一些娛樂報道上也開始能看到對她的介紹,並且大多數都是贊美之詞。可惜的是,楊乃文仍然只是少數人的鐘愛。
這樣也好,就讓我們這些愛著Faith的人堅持我們自己的信仰吧!
在等待了兩年以后,看到這張《SILENCE》的封面的時候,不禁狂喜。封面上的楊乃文穿著白色絲質吊帶裙,細細的帶子慵懶地搭著她纖細優美的肩。同樣慵懶的楊乃文目光斜視,不信任的眼神,倔強的眼神,沒有裝扮面具的臉。無言的力量就在純黑色的背景下迸發,柔弱與剛強在她的身上就這樣自然的結合。
【SILENCE】
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聽專輯的第一首歌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和《星星堆滿天》一樣,它打下了整張專輯的基調。依然是最了解楊乃文的林暐哲的手筆,絕對絕對精彩的吉他!無法對這首歌做最太多的評價,只能去聽,感受這個女人的獨立,堅強和自持。
SILENCE!不需要語言!!!
【不要告別】
“點燃這支香煙,讓光亮爆炸這黑夜…… ”,感性的歌詞,婉轉的旋律,也是我一直都喜歡的歌。當然首先要感謝的是高旗,可以將詞和曲結合得那么完美。比較起高旗的heavy metal的版本,楊乃文的這首配樂顯得比較簡潔,楊的處理也比較平穩,除了每句結尾她的招牌唱腔。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的吟唱起它,因為時常會有那種同時懷有希望和絕望的心情。
十分地喜歡高旗的版本,因為更加高亢和狂放。但是同為女人,更被楊乃文聲音里不加掩飾的疼痛所感動。
【那天】
這是安靜的楊乃文。這是一個女人在找到自己一生的幸福之后,才會擁有的心靈上的寧靜。這種幸福是那么踏實,那么真實。沒有痛苦,只有喜悅。盡管經過處理的聲音聽上去是冷冷的,楊乃文在唱這首歌時幸福和感恩卻是你可以體會到的。
【Fear】
在這首歌里,我們依舊能看到楊乃文對愛情的義無反顧。敏感的女人擁有了愛情卻依舊懷疑。愛得越深,擔心也越甚。“Asking you to stay…… asking you to leave…… ”,愛到不知所措,她不斷地妥協,只為能夠將這一份愛情堅持下去。楊乃文不會像一些歌手那樣唱什麼愛需要勇氣,她只是孤注一擲的愛著,無所謂付出和失去什麼。
一個人對愛情的態度往往就是這個人對人生、對世事的態度。這或許就是我喜歡楊乃文的原因。她的矛盾,她的堅持……
【MONSTER】
聯想到《星星堆滿天》里楊乃文說“我中你的毒,我中你的邪,我無藥可解”。這里同樣也是對愛情的無能為力。只是在這首歌裡,楊乃文更加的放肆和歇斯底里,一遍遍的對自己埋怨著她的那個“他”。可是既然愛了就沒有退路,除了像這樣對自己埋怨,她能做的還是愛他。配樂裡張揚的吉他和迷幻的電子使得這首歌更能刺激人的聽覺。
她詛咒著,她享受著。她詛咒讓自己墮落的那個魔鬼,她享受著這個魔鬼帶給她的沉溺愛情的淪陷。
【SOMEBODY】
簡單的旋律,簡單的配樂,這也是一首需要用心去聽,去體味的作品。喜歡林暐哲的詞,沒有堆砌,沒有故弄玄虛,沒有文字遊戲,那麼輕易的就將我打動。最喜歡那句“讓我學會去愛,我所有的恨”。其實愛情就是這樣簡單的不是嗎?有一個人能夠分享所有的幸福與痛苦,能夠包容你所有的缺點,能夠永遠的陪伴和呵護。
這首歌作為整張專輯的結尾,真的是匠心獨具。在那么多的癲狂,執著和熱烈之后,一切回復平靜。楊乃文用最平靜的聲音唱出了對于愛情和某個人的追求。聽這首歌的時候總是感覺凄涼,因為楊乃文不加修飾的聲音裡的哀怨,因為音樂裡的一些蕭瑟,因為背景的那段哼唱,因為我們都還在找尋那個人……
初初聽完《SILENCE》,其實是有一些失望的。除了音樂上增加了電子元素的運用,整張專輯的實驗性其實是不如《ONE》的。特別是削弱了鼓的運用,找不到《ONE》里許多歌曲震撼人心的感覺。唱腔上,楊乃文并沒有嘗試太多的變化。歌曲的選擇上,與更多音樂人的合作或許是一件好事。可是聽慣了林韋哲所定義的楊乃文之后,很難深刻地喜歡別人的作品。而對于花兒的翻唱,個人認為是個敗筆。
但不管如何,這張專輯仍舊是成功的。楊乃文還是那個楊乃文,驕傲的、美麗的、直白的、脆弱的、敏感的、放肆的。並且她在變得成熟,許多歌曲也更耐人回味。
感謝,雖然它暫時送不到作者眼前....
本帖版權歸原作者,其它媒體或網站轉載請與e龍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或原作者聯系,并注明出處。
作者: TuMbleDown 發表日期: 2003-08-24 10:45:38 返回《音樂邊緣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