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22 21:07:03| 人氣1,2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楚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史中,如果真要找一個共鳴,我喜歡的是楚辭的部分,一直以來就覺得楚辭其充滿神秘的色彩,但那種神秘,帶有一點溫柔,溫柔之中又不失嚴厲的批判。楚辭又稱「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楚辭的產生主要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其一為詩經,從屈原詩中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比興手法,其二是宗教的陶冶,這是位於南方的楚國,所盛行的巫術迷信有關,其三為諸子散文的影響,楚辭中常有鋪張揚厲的描述,熱烈奔放的樂情與多變的句式,其四為南方音樂的影響,南方的音樂包括民歌、南音、巫歌,其代表人物首推屈原,其後有宋玉。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游〉、〈卜居〉、〈漁父〉,而宋裕的作品有〈九辯〉、〈招魂〉、〈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對楚王問〉等。
  屈原,把儒家的文質彬彬用當時南方方式展現,也就是浪漫與熾熱的深情,他帶有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緒、無羈的想像,很多不了解屈原的人,都認為他的死,該是他消極態度使然,但是從其作品中不難發現,他是積極入世的人,何以見得?就拿最多人討論的〈離騷〉為例。〈離騷〉,我確實整篇都讀完了,其全篇字數約莫二千初,裡頭展現他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一部分亦帶有莊子〈逍遙遊〉中那種遺世獨立、超越世俗與對生死的看淡,不過,其對死亡的態度,是捍衛自己的理想,是堅決果斷,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寧可被大魚吃掉仍不退步的頑固,他利用各種美的、惡的花草意象,來烘托自己的情懷,也透過各種神話故事來抒發他失望、猶豫、徘徊,其「伏清白以死直兮,顧前聖之所厚!」是一種不退步之剛強,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一種氣魄,而「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抵?」,是一種諒解的達觀。卡穆曾說,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死亡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屈原一生在去留之間,眷戀過去,詛咒未來,但是他的忠貞直諫精神,一直被後代所稱頌,而我相信「楚辭」若無屈原,也將失色不少。
  甫一見到宋玉的〈神女賦〉,就想到一位詩人舒婷,她曾經在路過神女峰的時候寫下一首詩,其詩我也大致忘記,但有兩句怎麼也忘不了,她詩中寫道:「與其在懸崖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多麼令人動容。宋玉在此賦中,生動的描寫了神女姣好的面容與身段,也有衣著的華麗,另外,更有神女見到楚懷王的心猿意馬和進退兩難,雖然最後結局令人扼腕,卻成為流傳千古一段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哀傷。而宋玉的風賦,巧妙的利用「雄風」與「雌風」的對比,進行文學上精采的「譎諫」,即使被後代批評,認為其勸諫在楚襄王的耳中根本不痛不養,但是看了文學史上一些眾人覺得「勸諫」表現的有聲有色的作品,我卻非常的喜歡這篇,因為他利用自然界的風來進行對楚襄王的指責,充滿了創意,此不僅需要豐富的想像力,更要有縝密的心,一個形容錯誤,將會失了他的感染力。
  以上僅舉例,這是我對楚辭著迷的原因,未讀中國文學史的話大概也不會去看這些文章,還一度誤解屈原,認為他的文章是靡靡之音,想不到其實他是充滿許多故事的,總而言之,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中,意外地和我產生了共鳴和影響。

 
 
 
 
--

文學史心得
參考上課筆記


--

事情多到有個點...:P

台長: 秋縻縻
人氣(1,2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disorder |
此分類上一篇:如果我是李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