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未等同事設定的鬧鐘響起,不到七點我與另一同事就自動醒來了。──同事說她是被滴滴答答的水聲給吵醒的;原以為是我們其中有人使用浴室,沒想到聲音是來自於窗外的──雨聲!
是的!下雨了!那──泛舟該不會又因此而取消了吧?感覺上泛舟這行程還真是一波三折!不管天雨或天晴,泛舟時都有各自擔心的兩難:天氣太好怕曬傷;天氣不好則煩惱淋雨下水後因天涼身濕而容易感冒。微涼微雨的天候,或多或少還讓我想打退堂鼓地改選太魯閣;但早餐時再跟福委確認後,昨晚決定泛舟者已不能再更改行程了。因此──「硬著頭皮」去囉!〈哈哈!好啦!我承認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想玩水的興致啦!〉
也許多數人還有種閏七月的禁忌、也許未滿十二歲者不得報名;因此在我們這一梯次〈言下之意就是因為報名人數眾多,公司將員旅拆成第一、第二梯次〉200多位參加人員中,報名泛舟者還不到十分之一哩!而且因為第二梯次舉辦時已是十月多的事了,怕那時天氣更冷,所以兩梯次之中只有第一梯次中才有泛舟行程可供選擇,更顯得泛舟的珍貴呢。
九點半左右我們從理想大地出發囉!到泛舟的起點已近十一點了。雨還是一直下著。由於我什麼裝備都沒準備,怕我唯一的布鞋因下水後又濕又髒又是泥沙,現場花了一百元買雙打算穿完之後丟棄的便鞋。也因擔心摘下六百多度的眼鏡後什麼都看不見反增危險,也花了三十元買了條眼鏡帶。〈事後果真證明買眼鏡帶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戴上同事口中的「烏龜帽」,也在救生員的指導之下穿上救生衣。救生衣不能穿得太鬆喔,要不落水了,救生衣與人體分離時就失去了救生衣的意義了。而且救生衣還得自跨下綁好,我知道我綁得不好、且講解的救生員也看出來了,見他一臉不知該如何啟口幫我綁好的尷尬,為了自身安全,我只好先開口地請問他可否幫我綁好。〈事後又證明,幸好當時我真的確實把救生衣穿好!〉
看了一段解說影片,近十二點左右我們下水去囉!我們公司一共20人參加泛舟,正好可以分成兩船。同船者有我們同部門同事與同事的先生合計五人,至於其他五人──我完全不知他們的所屬部門與姓名。但既然大家都同處於一艘船上,我們都有了「同舟共濟」的默契。
剛開始我跟同事、同事的先生與另外兩位坐在船右邊的位置。大家聽著同船男士發號施令地「現在是左邊划」、「左邊不要划、換右邊划」地划槳。就算是我們公司一共兩艘船下水,但因為彼此間都不熟稔,所以兩艘船並沒有打起水仗。我們笑說我們就把自己當做「長青組」好了:反正「不與人爭」、慢慢划也可以到達終點。而且我們「不好戰」,不必因為跟其他船的水仗而耽誤時間。
是因為天候的關係嗎?總之跟我們同一時段下水的船頂多七、八艘吧。所以秀姑巒溪看來真是空盪盪啊!但也慶幸船少,這樣也不會產生「交通阻塞」的問題。雨好像一直都沒停過,加深了涼意;但也慶幸連日的大雨為河川帶來豐沛的水量:否則乾水時期船隻擱淺、一同推船是一定要的啦!
我們這組不玩水仗只專心划船的「長青組」,卻都一直保持這些船中的第一名呢。有時激流有時平緩,也在不時尖叫與發號施令的口號中划行前進。雖然冷了點,但突然急浪湧上打下的感覺,真的很過癮喔!
雖然已經有濕全身的準備了,但沒想到我竟然把自己濕得這麼徹底──
在一次激流中,明明已快自顧不暇了,划左邊的同仁卻還說「右邊繼續划」。坐在右邊的我們雙手持槳,也沒有其他餘力可以再抓船隻中間繩索來保持平衡了。於是一陣強浪打來,瞬間掉進水裡。
掉進水裡的前幾秒,一切靜悄悄;只聽得到像泡泡的啵啵水聲。有點混濁的泥沙讓水看來有點泥黃色。那時第一反應是:有沒有人發現我掉下呢?尤其在剛落水的剎那間,我的身體是一直往踏不到底的深水向下墜。
我浮得起來嗎?救生衣會不會失去作用呢?水力之大,已讓我就算綁好眼鏡帶且又有帽子戴上加強固定的眼鏡歪掉了。一方面擔心自己浮不起來、一方面又怕自己在水裡的動作會讓眼鏡滑落;顧不得手中的划槳了,我開始想起出發前救生員教過的步驟並實際力行。
把頭往後仰〈救生衣有個像是「厚厚領子」的設計,用意就是在於讓頭往後仰時可以支撐避免受傷〉,然後──果然自己就真的慢慢浮上來了。浮出水面時,還好我所屬的那艘船還在原處,因此他們把已嗆了好幾口水的我拖上船。後來發現,坐在我前面的同事與同事的先生,都在這一次的激流中掉進水裡了。三人被「救起」之後,同事的先生還笑說他是第一個下水、卻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而且「發現」他落水的同船者見到他時,還驚訝地喊道「這裡還有一個!」〈感覺上好像我們進入了一個船難現場,然候現場的人正努力尋找生還者……〉
我們笑談著。跟我一樣都是第一次泛舟的同事,都體驗到落水的滋味了。聽之前已泛舟過兩三次的其他同船者說,並不是每次都有機會可以落水呢──因為一定要等到水量充沛且激流湍急喔!於是我跟同事還對這次掉進水裡感覺還滿樂的呢,雖然若事前沒有做好救生防範而可能面臨生死交關。──因此,下水前可千萬不要把救生員交代的事項當成耳邊風呀!
正常來說,泛舟至少需花五六個小時,但考量到我們近十一點下水且約要在三點多上岸,因此有時候救生員會要求我們幾艘船綁在一起,再由救生員的快艇拖著我們前行。不過碰到像是激流處,救生員還是會放我們各自體驗泛舟應有的樂趣。在時而被拖行、時而自己施力划之中,下午一點左右我們抵達中點的奇美休息站,在此我們有半小時可以吃便當。幸好身上放了些許零錢,還可以買一碗溫熱的竹筍湯暖身。也還好有快艇這樣拖我們前行,否則以我們的速度,可能到預定吃中餐的休息站時,應該是改吃晚餐了吧。
吃過飯,我們又下水了。走在灘上,我撿了幾塊小石頭留念,以彌補因怕下水而沒帶相機拍照的小小缺憾。這回,同船者約好「換邊」,讓雙手的施力可以平衡一下。
下午的風好似更大了。連坐在船頭的兩名男士都直打哆嗦地喊冷了。看到自初始下船即互相潑水至今的其他兩艘船,我們也只有佩服的份:他們還真是從頭到尾都在玩水仗呢!就算身體全濕,同船者還是有名老菸鎗可以自密封袋取出煙盒、點上打火機地吞雲吐霧呢!
雖然我們不好戰、不打水仗,但有些救生員還是會鬧著我們玩,像是突然急駛過來地掀起了一陣淋得我們一身濕的浪花。同船者還想報復地拿起水舀,「小巫見大巫」往快艇上的救生員潑去;結果還引來救生員又一次的急駛過來。「嘩」的一聲,我們又淋濕了。「他們好厲害喔!讓我們沒濕的地方也濕了!」一位同船者如此驚嘆道。
在激流、浪靜中,我們交互地享受泛舟的樂趣。灘旁的大理石也是讚嘆的焦點。有綠石也有米白色,光滑圓潤的,好美!真開心自己「從一而終」地選擇了泛舟,才得有了全然新鮮的感受!
最後一段河程,在快艇拖行中,我們一面欣賞秀姑巒溪的美景一面前行,經過長虹橋即是泛舟的終點。儘管我們並沒有真正靠自己力量划完全程,不過該有的體驗〈像是激流;當然也包括落水啦!〉都有囉!
上岸後趕緊盥洗一番,才發現膝蓋因為划水時不斷碰觸槳柄而瘀青了〈真的因為出發前沒有泛舟的準備,所以我的短褲完全不符合標準配備〉;且落水時也不幸擦傷了,所以右腿的小傷好幾處。不過萬幸我平安上岸了!能洗著暖暖的熱水,真好!
泛舟也累了;所以搭車返花蓮火車站時小睡了一下。近五點時我們抵達了車站〈只是,我可憐的折疊式梳子卻忘了帶下車,小憾!〉,趁離搭火車的時間還有一段空檔,我與一同泛舟的同事又到曾記麻糬買了一些手工麻糬及一塊大大的「唱片餅」。後來,到車站與其他同事會合,領了個便當因餓了所以就地吃了起來。跟著六點十八分的加班莒光號車次到站出發北上〈花蓮的下一站就是松山了喔!很酷吧!〉,此次的秋遊也完美地畫下了句點。
【後記】除了紀念品相片與回憶之外,我也帶回了不少痠痛與風寒。左、右手的上臂已痠痛到無法高舉;右膝右腳的瘀青擦傷還讓我週一步行蹣跚到同事見我背影還主動趨前關切我怎麼了。近兩天的乾咳,希望早點恢復四處趴趴走的體力呀!不過泛舟真的還滿好玩的喔!既泛過秀姑巒溪的舟了,還有同事建議我下回可以挑戰更刺激的荖濃溪哩!嘿嘿~下次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