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耶穌復活之後吃餅與人講經
路24:30-32 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掰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他們彼此說:「在路上,他和我們說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
十四、門徒給耶穌吃燒魚
路24:36-43 正說這話的時候,耶穌親自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耶穌說:「你們為什麼愁煩?為什麼心裡起疑念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給他們看。他們正喜得不敢信,並且希奇,耶穌就說:「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他們便給他一片燒魚(有古卷在此有:和一塊蜜房),他接過來,在他們面前吃了。
我們接著來看看上面這幾段經文。第一段是關於主耶穌復活之後吃餅與講經的記述,第二段是關於主耶穌吃燒魚的記述。這兩段話對於認識神的性情有哪些幫助呢?你們可以想像一下主耶穌吃了餅又吃了燒魚的這些描述給你們什麼樣的畫面呢?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主耶穌站在你們面前吃餅,你們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感覺呢?或者主耶穌與你們同桌用餐,與人一同吃魚吃餅,這個時候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如果你感覺與主很親近,感覺主對人很親切,這個感覺就對了。這正是主耶穌復活之後當著眾人的面吃餅、吃魚要達到的果效。如果主耶穌復活之後只與人對話,人卻感覺不到他的骨他的肉,而是讓人感覺他是遙不可及的魂的時候,人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人會不會失望啊?當人失望的時候,人會不會覺得被丟棄呢?人會不會覺得與主耶穌基督有距離呢?這個距離會對人與神的關係產生一個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人肯定覺得怕了,不敢靠近了,人會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從此便會斷絕與主耶穌基督的親密關係,而恢復到恩典時代以先的人與天上的神的關係。人摸不到感覺不到的靈體,讓人對神的親近感消失了,同時也讓主耶穌基督在肉身時與人建立的零距離的親密關係不復存在了,人對靈體的感覺只是懼怕、躲避與無言的凝視,不敢靠近、不敢交流對話,更談不上跟隨、信靠與仰望了。人對神有這樣的感覺是神不願意看到的,神不想看到人躲避他、遠離他,他只想讓人了解他、靠近他,做他的親人。就如你的親人、你的兒女看到你卻不認識你、不敢靠近你總躲避你的時候,當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得到他理解的時候,你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呢?你會不會覺得心痛呢?你會不會心碎呢?這就是人躲避神的時候神的心情。所以主耶穌復活以後依然以有骨有肉的形像向人顯現,而且與人同吃同喝。神把人當親人,而神也想讓人把神當成至親,這樣神才能真正地得著人,人才能真正地愛神、敬拜神。現在你們能不能理解到為什麼我要摘錄主耶穌復活之後吃餅與人講經與門徒給主耶穌吃燒魚這兩段經文的用意?
主耶穌復活之後所作的一系列的事與說的話可謂是用心良苦,他飽含了神對人的深情厚意,也飽含了神對在肉身期間與人建立的親密無間的關係的珍惜與精心呵護,更飽含了神對在肉身期間與跟隨他之人同吃同住的生活的留戀與期盼。所以神不想讓人感覺到神與人之間有距離,也不想讓人拉開與神之間的距離,更不想讓人感覺主耶穌復活之後就不再是那個與人親近的主了,他不再與人同在了,因為他回到了靈界,回到了人永遠都看不見、夠不上的父那裡,他不想讓人感覺他與人之間產生了地位上的區別。當神看見人想跟隨他卻對他敬而遠之的時候,神的心是痛的,因為這就意味著人的心離他很遠,意味著他很難得到人的心,所以他如果以人看不見摸不著的靈體來向人顯現,這樣便又一次拉開了人與神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人誤認為復活以後的基督變得高大了,與人不是同類了,再也不能與人同桌用餐了,因為人是有罪的,人是污穢的,所以人永遠不能靠近神。為了解除人的這些誤解,所以主耶穌作了一系列的在肉身中常常作的事,如經文中記載的「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掰開,遞給他們」,而且還與原來一樣給他們講解聖經。主耶穌所作的這一切讓每一個看到他的人都感覺主沒有變,他還是原來的主耶穌,他雖然釘十字架經歷了死亡,但是他復活了,他沒有離開人,他又回到人中間,他的一切都沒有改變。人眼前站立的人子還是原來的主耶穌,他的舉止、言談讓人感到是那麼的熟悉,他依然滿了慈愛、滿了恩典、滿了包容,他還是那個愛人如己的主耶穌,還是那個能夠饒恕人「七十個七次」的主耶穌,他與往常一樣與人一起吃東西,與人一起談經,更重要的是他與先前一樣有血有肉,讓人摸得著、看得見。這樣的一位人子讓人感覺親近,讓人感覺踏實,也讓人產生了失而復得的喜悅,同時人便放心大膽地、充滿信心地開始依靠、仰望這位讓人能罪得赦免的人子,也開始毫無顧忌地祈禱主耶穌的名,祈禱從他得著恩典、得著祝福,從他得著平安、喜樂,從他得著看顧、保守,也開始奉主耶穌的名醫病趕鬼。
主耶穌在肉身作工期間,大多數跟隨他的人對他的身分與他說的話並不能完全定真;當他走上十字架的時候,跟隨他的人對他的態度是觀望;當他被釘十字架一直到他被抬入墳墓裡,人對他的態度都是失望,在這期間,人已經在心裡開始從懷疑到否認主耶穌在肉身期間所說的話了;當主耶穌從墳墓裡走出來逐個向眾人顯現的時候,大多數親眼看見他或聽到他復活這一消息的人逐漸地由否定轉為半信半疑,直到主耶穌讓多馬探入他的肋旁,直到主耶穌復活以後在眾人面前掰餅吃了,又在眾人面前吃掉燒魚,人才真正地接受了主耶穌是道成肉身的基督這一事實。可以說,此時站在人面前的這位有骨有肉的靈體讓每一個人感覺如夢初醒:站在眼前的這一位人子就是從亙古以來就有的那一位,他有形有像,他有骨有肉,與人同吃同生活已許久……此時他的存在讓人感覺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美妙,又是那麼的愉悅與幸福,同時也充滿感慨,而他的再次顯現讓人真實地看到了他的卑微,感受到了他的親近和他對人的惦念與依戀。短暫的重逢,讓看見主耶穌的人感到恍如隔世,人那顆失落、迷茫、惶恐不安、焦慮、充滿思念、麻木的心得到安撫,人不再疑惑、不再失望,因為人感覺有了希望、有了依靠,眼前站立的人子就是人永久的後盾,永生永世的堅固台、避難所。
主耶穌雖然復活了,但是他的心、他的作工並沒有離開人,他以他的顯現告訴人無論他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他都會隨時隨地地陪伴著人,與人同行、與人同在,隨時隨地地供應人、牧養人,他也會隨時隨地讓人看得見、摸得著,讓人不再感覺無助。主耶穌也想讓人知道,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獨立的,人有神的牽掛與神的同在,神是人永遠的依靠,神是每一個跟隨他之人的親人,有他作依靠,人不再孤單,不再無助,接受他作贖罪祭的人就不再被罪捆綁。主耶穌復活之後作的這些工作在人看是很小的一些事,但是在我看每一件事都是那麼有意義,都是那麼有價值,而且都是那麼重要、有分量。
雖然主耶穌在肉身工作期間充滿了艱辛與苦難,但是他以有骨有肉的靈體的顯現完整地、完美地成就了那次道成肉身救贖人類的工作。他以道成肉身的方式開始他的職分,又以道成肉身的形像向人顯現結束他的職分;他以基督的身分帶來了恩典時代,開始了恩典時代,以基督的身分開展了恩典時代的工作,也以基督的身分堅固、引領了恩典時代所有跟隨他的人。神的作工真可謂是有始有終、有步驟有計劃,充滿了神的智慧、神的全能與神的奇妙作為,也充滿了神的愛與憐憫。當然,神的所有作工所貫穿的主要線索就是神對人的眷顧,貫穿的是神對人那份難以割捨的牽掛之情。在這些聖經章節中,在主耶穌復活之後作的每一件事情當中,流露出來的是神對人類不變的期待與牽掛,還有神對人類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呵護,這些一直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你們看到了嗎?當你們看到這些的時候,你們的心是不是不知不覺地與神親近了?如果你們生在那個時代,主耶穌復活之後向你們顯現,他有形有像,讓你們看得見,他坐在你們面前吃餅吃魚與你們講經,與你們聊天,此時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會不會很開心呀?會不會有內疚呢?以前對神的誤解、對神的躲避、對神的抵觸與對神的疑惑,是不是都消失了呢?人與神的關係是不是變得正常一些了呢?
通過解讀聖經中這些有限的章節,你們在神的性情當中發沒發現一點瑕疵呢?你們在神的愛中發現一丁點兒的摻雜了嗎?在神的全能與智慧中你們看沒看見任何的詭詐與邪惡呢?肯定地說,沒有!那現在你們能不能肯定地說神是聖潔的?能不能肯定地說神的喜怒哀樂都是神實質與神性情的流露呢?我希望你們看到這些話之後,你們所領會到的將會給你們追求性情變化,追求對神的敬畏帶來幫助、帶來益處,我也希望這些話語在你們身上達到的果效與日俱增,從而使你們在追求的過程當中與神越來越近,與神要求的標準越來越接近,不再厭煩追求真理,也不再覺得追求真理、追求性情變化是一件麻煩的事,是一件多餘的事,而是因著神真實性情的發表與神聖潔的實質激發你們嚮往光明、嚮往正義,有心志追求真理、追求滿足神的心意,成為被神得著的人,成為真正的人。
今天我們講了關於恩典時代神第一次道成肉身所作的一些事,從中我們看到了神在肉身期間發表流露出來的性情,看到了神方方面面的所有所是。這些方方面面的所有所是看似很人性化,事實上所有流露、所有表現的實質與神自己的性情是絲毫分不開的,道成肉身在人性裡發表神性情的每一個方式、每一方面都與神自己的實質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神以道成肉身這個方式臨到人類很重要,在肉身中所作的工作也很重要,他所流露的性情與發表的心意對每一個活在肉體中的人、活在敗壞中的人來說更重要。這個你們能領會得到嗎?在了解了神的性情與神的所有所是之後,對於應該怎樣對待神你們總結出什麼沒有?就這一問題我想在最後給你們三個忠告:第一,不要試探神。無論你對神了解多少,你對神的性情知道多少,千萬不要試探神。第二,不要與神爭奪地位。無論神給你什麼樣的地位,讓你擔當什麼工作,無論神高抬你盡什麼本分,也無論你曾為神花費、奉獻多少,千萬不要與神爭奪地位。第三,不要與神較量。無論你能否理解、能否順服神在你身上作的事、安排的事、臨到你的事,千萬不要與神較量。這三條你如果都能做到,那你就比較安全了,你就不容易觸怒神了。
——摘自《話在肉身顯現·神的作工、神的性情與神自己 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