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收養小孩 法院不准
更新日期:2007/09/07 07:00 記者:記者呂開瑞、楊德宜/桃園縣報導
自認是夫妻的桃園縣一對女同志,想要收養女嬰,完成美滿家庭夢想,桃園地院認為同志收養將造成幼兒成長的性別錯亂,可預期會面對不同壓力,對幼兒不公,裁定不准收養。
國內同志辦理收養的案例很少見,法界以往幾乎未探討同志「夫妻」是否可收養子女。桃園地院這一判決,是全國首例。
女嬰生母,是女同志的妹妹。獲悉法院裁定後,她為姊姊抱不平:「難道同性戀不能養小孩或教育小孩嗎?」她說不會抗告,但不管法院怎麼判,女嬰都會給姊姊養,這是家族的決定。
法官駁回這件收養案的主要理由是,孩子可能發生性別認同錯亂,日後在學校和同儕間,如果性別認同、性向扮演異於多數人,會承受極大壓力,遭同學和朋友取笑,這些壓力都要孩子單獨面對,非收養人可排解。
法官指出,成年同志應思考「不能只為滿足自己對完整家庭的期待」,將一個沒有思考、拒絕及選擇能力的孩子,置於未來不可測的壓力中,這對孩子並不公平,法院基於對孩子最大利益的考量才駁回。
希望收養女嬰的這對同志,一姓林、一姓吳。今年四月間,林女的妹妹生下女嬰,因家境困難,林女與「老婆」又想要小孩,林家商議後,決定由林女向法院辦理收養。
法院審理時,廿七歲的林女出庭,因長相較男性化,一度被誤認是女嬰的舅舅。她說自己是孩子的阿姨時,法官嚇了一跳。林女陳述和吳女相戀八年,目前同居,長輩已接納兩人是同性戀的事實,她與女友想收養孩子,讓家庭更完美。
法官委託家扶基金會做家庭訪視,得知林女月入三萬餘元,工作穩定,同居女友也喜歡小孩,兩人都說未來不會和男性結婚生子,希望擁有小孩過完整的家庭生活。林女母親承認女兒是同性戀,也接受女兒的女友,願意協助照顧女嬰。
桃園地院審理後,法官表明對同性戀持正面開放態度,成年人心智和人格成熟,彼此相愛成為戀人是個人自由,社會應尊重包容;但台灣社會對同性戀仍有異樣眼光,且法律未通過同性結婚,綜合判斷後,認為孩子留在生母家較有利,因此駁回收養聲請。
沒道理的政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