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10 17:00:54| 人氣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當年的事,資料不全,不能按當時的「情緒化資料」,作為評價六四的準則。

一、當年的事,資料不全,不能按當時的「情緒化資料」,作為評價六四的準則。

  這種說法是近年來逐漸冒起的,但這只是一種「以抽象意念掩蓋真正事實」的手法。從多年的歷史資料和不斷披露的資料
(包括最近成功突破封鎖而面 世的趙紫陽錄音帶和新書)可見,
已有大量資料公諸於世,內容基本一致。
大家應該記得,當時在北京採訪的中外記者數以千計,包括內地的新聞界在內,也用多種直接或曲筆的方法,報道了很多官方不是之處,
以致官方也感到「新聞界失控了」。

例如《北京青年報》當時報道了學生的要求和官方的不屑對待,
也報道了支持學 生的民意調查;中國新聞社記者在鎮壓後官方安排的採訪中,
以曲筆暗示了在天安門廣場的動武過程;
還有內地記者用假《人民日報》的形式突破新聞封鎖,
把真實情況告訴北京市民。

這些中外記者報道的資料(包括文字和圖片)都是實實在在的,歷久常新,
經得起考驗,為什麼今天卻出現突然而來的質疑?
新聞界人士最敏感,更發現這些都是「頗有秩序的質疑」,
是滲水式的傳出來,而不是直接和傾盆大雨式的倒出來,
這才有其潛移默化的作用。

  
其實,只要細想一下就可發現,如果官方認為當時的資料是誤導的,為什麼官方自己一直不敢把他們認為的真實資料拿出來呢?
二十年來,官方只是說 「已有定論」,不敢多言,
連當年鎮壓後公布過的資料、出版過的官方刊物,也不敢再拿出來。
最典型是解放軍文藝社的《戒嚴一日》,原是兩冊,後來縮為一冊,
原來官方發現在原來的兩冊中洩露了一些官方下令鎮壓的秘密,
才把它縮為一冊。
所以,既然官方也不敢把他們認為的「真相」公開,
那又怎能用抽象的懷疑來否定 已公開的事實呢?

台長: AK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