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貼自 夏樹
我至今不曉得自己為了什麼對於看過的電影中有寫有讀有寄有送的書信情節竟會如此入迷,而且是看過就珍之惜之,擺明了就是因愛生癡,由癡轉迷。而這「迷信」的過程又要讓大家知道,那種穿越時空,將我心與你換的電影語言,是如何別具意義地與人情如紙 / 紙短情長的文字表情交流成一則又一則「信是有緣」的亙古傳說。真是傳說,「信」與「影」,一個是最古老、最個人的傳遞工具,一個是最現代、最大眾化的傳播媒體,怎會這樣搭橋造路、你儂我儂起來了呢。我幾乎以為自己不曉得在上輩子的哪一世就是魚,或雁,許是遺失了一封很重要的信,欠負了某個人的信約,這才在今生的記憶裡,不斷往返,在「信」字這條路上。
所以我喜歡一些跟送信有關的電影,義大利的《郵差》、巴西的《中央車站》、中國的《那山那人那狗》,他們是我「信」字這條路的「郵差三部曲」。說有光,就有光,我馬上就又看見了這部純樸內涵,深刻言說中國郵差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霎那間,在心底開了一扇天圓地方人在的窗,我又化身為那魚那雁了。
游進這樣一個俯拾即是中國人文哲思的自然傳說,旋轉如電影裡從年輕郵差手中乘風而起的那一只雁身的紙摺羽翼,對著山腳下的樹影飛去,慢慢飛,慢慢游,隱去又出現,不知道會去到哪裡……。
故事發生在中國湖南的鄉間,一個普通的清晨,一個當了一輩子郵務員的父親要退休了,接手這工作的是他的兒子。今天是年輕的郵差送信生涯的開始。整理好郵件,畫了路線圖,這條路來回要走上三天,那兒可以打尖,這兒需要繞路,在父親不斷的叮嚀、母親無言的憂心中,還沒出門,我們就已經知道了這條郵路,「真不是人走的」。門前的大狗兒老二,挨著日夜相伴的老郵差怎麼也不肯跟著年輕的兒子走,好吧,就帶著兒子跟老二最後一次走那條送信的山路吧。
於是,屬於那山、那人、那狗的「信」字這條路上,時代變遷和父子傳承的家庭脈絡在邊走邊談的身影中力透而出了……於是,中國人土親人親,愛山愛水的生活美學在隨想隨看的天地間自自然然如實寫生了……於是,人與人之間互動互愛、有來有往的信念在望山望水的等待裡浮現出來了……。
對許多的中國父親而言,兒子有太多的地方讓他不放心,總要千叮萬囑,儘可能把自己的經驗相傳與他。但在所有的中國小孩心底,循著父親的腳步前進,總有一天他會比父親背負起更多的責任。我們不可能不讓孩子成長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這樣藉著郵路上簡單而細膩的父子對話,很成功地將兩代父子的角色定位作了個傳承交棒。
越往前走,兒子越能清楚地看到父親多年來默默做為一個郵差的性情本色,父親也漸漸知道了歲月的過往是有得有失的,跟自己日日背在身上的「信件」一樣,有人付出,也就有人等候。
——村裡的老人說,背得動父親,兒子就長成了。
扛過郵包到了對岸,年輕的兒子回來背起了腿傷有疾的父親過河,水清流動,大水車帶著小水車轉,兒子心裡也踏踏實實地想著。
可兒子長大了就代表父親老了。兒子背上的父親,禁不住老淚縱橫了,那是既欣慰又感傷的眼淚,所有當人家父親的人都能懂得,那眼淚有多珍貴,卻又流得正是時候,說不出愛,但,這就是愛了。
這個鄉郵員的父親送了一輩子的信,不為名、不為利,始終是個苦幹實幹的小人物,用著體貼溫暖的心,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他交給兒子的不只是一份工作,還是一種對自然的好意、對自我的堅持。這條路上,傳信傳情傳薪,以後這一切就要由兒子來接著做,雖然骨氣值不了多少錢,他告訴兒子的還是這一句——「不興自己喊苦」。
那是一條走上好幾里都見不到一個人的郵路,通往深山裡面,也有聚落,也有人煙,但對外的訊息全要靠郵務員翻山越嶺扛著郵包走進去再走出來。山是那麼大,可是人的心卻裝得下整座大山,這些人過著無聞無達的山間歲月,天地之大,他們在想什麼?
——山裡的人幹嘛要住在山裡?兒子問。
——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後代。父親說。
兒子說他也問過母親,母親是山裡人,也是在一條郵路上認識父親的,出了山裡,走上了姻緣路,跟了父親,這也是一輩子的事了,無怨無悔地在等待中持家度日,心底卻還是念著那片大山。母親是這樣說的:
——山裡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裡面,舒服。
當神仙的後代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安貧與樂道並不見得是每個人共同的想法,也是有很多人因為對生活環境不滿意而力爭上游的,就像,也是有山裡的人其實是覺得自己的鞋子不合腳的。但什麼樣的物質文明才能對應出真正的人心文化?看了這部電影,我想,就是要「那山」、「那人」、「那狗」都能合諧共存,無拘無礙,舒服自然地常在這個大地上吧。我相信山裡面是有神仙在唱歌的,山歌是白雲深處,清心虛懷的音訊傳說,生生世世在迴盪,多少真實生命的飛揚夢想。有「不興自己喊苦」的日子要過,也有神仙一般逍遙快樂的時候。至於唱歌的是神仙的後代還是後代的神仙,那都已經不重要了。
或許神仙唱的也是凡人歌,一個郵差,走這樣的一條郵路,除了家裡的人會等,還有山裡面的人也在等,等什麼,就等一個「生命有信」吧。由人生而擴展到整個天地,我們的性命觀是道家的,活在這世上,法天法地法自然,萬物並作,大化冥冥,老天爺要我們怎麼活,我們就怎麼活,天大地大人的精神亦大;由精神自由而落實到芸芸眾生的終極關懷,我們的人生觀又是儒家的,世路艱難,人本傳承,我們也同樣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守著一個實實在在的做人做事的本分。天道無親,人間有情,有太多太多道家的「虛」與儒學的「實」,就是這樣從無到有傳給子子孫孫的。
這一趟路走下來,年輕的兒子要問了:
——他們祖祖輩輩住在山裡,除了山,就沒有別的。
怎會沒有,就像父親說的:
——想頭,也叫理想,愈苦越有想頭,人有了想頭,就什麼都有了,人要是沒有想頭,再好的日子也沒滋味。別的不說,就說我們,這條郵路跑久了,說苦,是夠苦了,可是幹得久了,記掛的人多了,見到的事多了,就有了幹頭了。
在往後還再會有的一次又一次的「信」字這條路上,遇見的人多了,記掛的事多了,兒子也會有自己的「想頭」,跟苦一樣,「想頭」不興說出來,但就是這段話讓一切有了光,讓所有開窗的人都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甘心等待,也讓那只俯身向山腳下飛去的小小紙雁繼續慢慢迴旋、慢慢飄盪,雖然飛得慢,但還是會到達自己應該去的地方……。
文章定位:
人氣(335)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好片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