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s.pchome.com.tw/s03/w/e/wenyiwenyi/book12/p123105512844.jpg)
==> 照片說明:弟弟掉落的臍帶
1月3日,弟弟出生後的第16天。
轉眼,我們已經在惠生住滿一週了,
今天對弟弟來說,應該算是個具紀念性的日子,
因為,他的臍帶在今天掉了,
本來出生時有點長的臍帶,在弟弟身上慢慢萎縮,
到掉落時,就剩這麼小一丁點了,
為了證明它的小,我故意把它放在手心拍。
這個臍帶可以拿來做什麼呢?
初步的構想,應該是拿去做顆印章吧!
琦涵媽媽說,可以做顆圓的印章,
將來要去銀行開戶就用這個章,
她說:銀行開戶用圓的章,錢才會滾。
今天,對我來講應該也算是一個新的里程,
因為,從今天開始,送餐的媽媽沒再送生化湯來了,
不需要再喝生化湯,表示惡露快要離我遠去了,
我應該很快就可以回到過去的生活了吧!
雖然我的體重差得還有點遠......
(懷孕前約48kg,懷孕後64kg,現在53.6kg)
早上,建偉沒事先告訴我,就從嘉義跑來,
進會客室看到建偉,嚇了我一跳,真是不好意思,
上次他來沒看到弟弟,這次終於如願看到。
他從螢幕上視訊,覺得弟弟的鼻子像我,
但其實,並沒有,我的鼻子很塌,弟弟的挺多了,
為了證明弟弟的鼻子不像我,我特地拍一張弟弟的側臉,
看,真的不樣我的鼻子吧?
![](http://photos.pchome.com.tw/s03/w/e/wenyiwenyi/book12/p123105512782.jpg)
==>照片說明:弟弟的側臉,挺挺的鼻子
中午,嬰兒室阿姨推弟弟來給我的時候跟我說,弟弟長肉了,
我把他抱起來仔細看,還真的長肉了ㄋㄟ,好神奇!
尤其是臉,變得胖胖垂垂的,
呵呵~嬰兒室阿姨的灌奶計畫顯然奏效,
弟弟的體重,已經從那天的3240g爬升到3330g了。
![](http://photos.pchome.com.tw/s03/w/e/wenyiwenyi/book12/p123105512768.jpg)
==> 照片說明:長肉的弟弟,臉變得比較胖了,還三下巴
下午,雅惠來看弟弟,說我把部落格寫得太恐怖了,
這樣到時候顗安會不敢生,呵呵~顗安不怕喔!
妳還很年輕,不會像我這個老女人這麼遜的,加油!
其實,自然產還是有很多好處的(請參閱註一)。
傍晚的時候,小叔載公公婆婆來看弟弟,
不過,弟弟不怎麼給面子,一直閉著眼睛在睡覺,
就連偶爾掙扎或哭鬧一下,眼睛也都沒張開。
小叔大概覺得有點無趣吧!就到後面的沙發跟老公聊天,
老公趁機把東南街房東所退的租屋訂金還給小叔。
小叔拿了鈔票,走回嬰兒室窗邊,朝著弟弟揮動他手裡的鈔票,
公公問他:你拿錢幹嘛?你要包紅包給他喔?
小叔回答:沒有啊!見錢眼開啊!
哈哈哈~小叔簡直可以去當諧星了,他竟然想得出這招,
害我們大家都笑到不行。
晚上,嬰兒室換了一個新的阿姨幫我推弟弟來,
她一開門進來先說:妹妹來了喔!
然後,瞬間滿臉漲紅的道歉說:
對不起!叫錯了,他長得太秀氣了,我以為他是妹妹...
我跟他說沒關係,因為之前在林鴻偉也有護士這樣說,
秀氣沒關係,以後不要給我太娘就好......
睡覺前,例行性擠奶,發現已經彈盡援絕了,
我竟然只擠了40ml......太累了......還是睡覺先......
[註一] 自然分娩可以鍛鍊孩子的本體感覺
提到本體感覺,大家會覺得陌生,
但說起下面的經驗,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
在遊樂場坐雲霄飛車,感覺身體四肢好像不是自己的;
小時候玩捉迷藏,蒙上眼睛走路會跌跌撞撞;
到陌生的地方,會分不清東西南北,很容易迷路;
明明睜大了眼睛,還是抄錯數字;
坐著工作學習時,老是抖大腿,或者身子扭來扭去。
這些生活經驗,都源於本體感覺的協調,
簡單地說,
本體感覺是人對自己身體所在的感覺,
自己能感覺到身體所處的位置、保持的姿勢、
運動的狀態,並感覺到周圍空間的變化。
為什麼以前很少談「本體」感覺,現在卻特別注意?
因為現在的孩子很容易發生本體感覺失調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選擇剖腹產的分娩,
研究證明,剖腹產對於孩子的智商並無大的影響,
但是自然分娩中,產道對孩子的壓迫,
給感覺器官提供了一種良性刺激。
這種刺激傳達到大腦,可以鍛鍊孩子的本體感覺。
若孩子沒經過產道擠壓,就失去此鍛鍊機會,
以後出現本體感覺遲鈍的比例會相當高,
研究發現有十分之三左右的孩子,
智商正常、本體感覺遲鈍,
這樣的發展會導致兒童學習困難、障礙問題的發生。
本體感覺失調的孩子常常有以下表現:
穿衣服、繫鞋帶、拉拉鏈、扣鈕釦,動作慢且笨拙;
不能靈活地使用湯匙、筷子;吃飯時常把飯粒掉在碗邊;
思維與語言不同步,講話口齒不清,甚至口吃;
對運動恐懼、厭惡、逃避,特別像跳高、盪鞦韆、走平衡木。
這樣的孩子在日後就讀小學、中學時,
還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比方說:
寫作業慢吞吞、經常粗心;
考試時看錯、抄錯數字;
語文閱讀時常跳行、漏行。
我們習慣上認為這樣的孩子很粗心,
但是究其根本問題的癥結在於,
大腦對於四肢等身體部位傳遞來的資訊感受能力遲鈍,
所以大腦不能及時對肢體活動發出指令,
並非孩子不用心,只是心有餘而「本體感覺」不足。
本體感覺遲鈍,好像推倒了一張「骨牌」,
緊跟而來的問題會層出不窮。
運動能力差,影響以後體育課的成績;
坐姿不好,容易鴕背、近視;
行為遲鈍、協調性差,更容易被嘲笑,
從而不夠自信甚至嚴重自卑。
而孩子為了不被嘲笑,
會拒絕接受肢體動作、學業方面的挑戰,
進而不論遇到何事,都採取逃避態度,
形成退縮的個性。
所以,本體感覺遲鈍,
會對孩子以後的求學、就業乃至整個人生,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
(以上文字摘錄自「聰明寶貝」雜誌第23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