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說明:花王公司妙而舒紙尿布附贈的寶寶古典音樂盒
因為大肚婆網站上說,小baby自第四個月起就可以聽見外界的聲音,
而我們上次去坐月子中心訂房的時候,剛好有獲贈一片胎教音樂CD,
所以,最近老公想到的時候,就會把那片胎教音樂CD拿來播放一下。
昨晚大約九點多,老公又開始播放胎教音樂CD,
本來這幾天我都不容易入睡,就算勉強睡了,也睡得很不安穩,
可是昨晚CD播放後,我明明就很想多唸一點OCUP的書的,
可是聽著聽著,身體開始放鬆,然後就忍不住開始打起盹來了。
這片CD很好聽,CD的包裝上寫說:
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三位心理學家實驗證實:
聽莫札特音樂的孩子平均智力,會比未聽前或未聽的孩子高出27%。
所以有人稱此為「莫札特效應」。
另外,美國的快速學習學者Charles Schmid博士也發現:
用音樂營造氣氛是使學習效率比過去提高至少五倍的關鍵訣竅。
他同時指出,大多數人可以輕易而快速地進入理想的學習狀態,
深呼吸是關鍵之ㄧ,音樂則是第二。
而每分鐘60~70拍節奏的音樂與人腦中的Alpha波一致,
是創造力、靈感、直覺發揮最好的狀態。
所以,這片CD中收錄了莫札特的曲子,且也都是每分鐘60~70拍節奏的音樂,
曲目有:
1.Mozart: Concerto No.21 in C Major, K.467 - Andante
(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 6’43
2.Bach: Suite No.3 in D Major: Air on the G String
(巴哈:G 弦之歌) 5’55
3.Beethoven: Bagatelle in A minor, Wo023 ”Fur Elise”
(貝多芬:給愛麗絲) 3’06
4.Beethoven: Symphony No.6 ”Pastoral” - Allegro ma non troppo
(貝多芬:第6號交響曲「田園」) 11’02
5.Mozart: Flute Concerto No.1 in G Major, K.313 - Rondo
(莫札特:第一號長笛協奏曲) 7’33
6.Dvorak: The New World Symphony - Largo
(德佛札克:第9號交響曲「新世界」) 4’30
7.Dvorak: Humoresque, Op. 101, No.7
(德佛札克:幽默曲) 2’53
8.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Major, K.219 - Tempo di menuetto
(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9’13
9.Mendelssohn: Songs Without Words, Op. 62, No. 6: Spring Song
(孟德爾頌:春之歌) 2’20
10.Mozart: Serenade No.13 in G Major, K.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 Allegro
(莫札特:小小晚間音樂) 5’52
關於胎教的補充知識:
記得前不久看的第23期的聰明寶貝雜誌上說,
小baby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應該要進行胎教,
而胎教的方式主要有:音樂胎教、語言胎教、撫摸胎教跟環境胎教。
一、音樂胎教
音樂能促進胎兒大腦發育、舒緩媽媽緊張的神經,提前啟動音樂智能。
優美悅耳的樂曲,會刺激媽媽體內細胞分子發生共振,
促使母體分泌有益於健康的激素、酶等物質,調節血液流量,
改善胎盤供血情況,從而幫助胎兒大腦發育。
聰明寶貝雜誌建議,進行音樂胎教時要注意:
1.不要選擇有歌詞的音樂。
2.每天所聽的樂曲最好固定,不要經常變化。
3.聽音樂的次數和時間不宜太過頻繁,也不宜太長,
建議一天2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
4.聲響不宜過大,控制在75分貝左右即可。
5.聽音樂前,輕輕壓一壓胎兒的肢體,給他暗示,
下班回家後、睡覺前都可以進行音樂胎教。
二、語言胎教
語言胎教認為媽媽懷孕後,應該牢記寶寶的存在,
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媽媽應該隨時把生活裡正在經歷的事說給寶寶聽,
例如:告訴他現在要吃飯啦!現在要出門啦!現在正看到什麼新鮮事之類。
而且,因為優良的語言文字可以感染媽媽,也可以感染寶寶,
所以,媽媽應該多閱讀優美的文章,或是朗讀一些詩詞。
另外,每天也該安排一個時間給小寶寶講故事,
講述的時候,聲音要歡快、明朗、柔和,充滿感情,這樣才能吸引寶寶。
如果讀的是繪本,除了唸文字,也要記得把書中的圖像描述給寶寶聽。
還有,爸爸也得參加語言胎教喔!
不過,爸爸跟寶寶講話時,不可以離太遠,但也不可以直接貼在媽媽腹部,
講話語調要輕柔、平和,慢慢提高音量,至接近平常說話的聲音。
三、撫摸胎教
因為胎兒器官的發育順序,以皮膚和皮膚的感覺發育最早,
所以,自懷孕第49天起,寶寶就能對觸覺刺激做出反應。
有實驗研究證實,
懷孕期間,爸爸、媽媽如果能夠經常撫摸肚子裡的小寶寶,
不僅能讓他獲得安全感,得到情感安慰,
還能促進他大腦協調發展及情緒EQ的發育,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針對寶寶的撫摸訓練宜在傍晚胎動比較頻繁時進行,
媽媽平臥在床上或者坐在較寬大的椅子上,全身放鬆,
將雙手手指放在腹部,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
隨著音樂輕輕撫摸寶寶,每次5~10分鐘。
28週後,媽媽透過撫摸就可以判斷胎兒的頭部、背部、四肢以及臀部,
媽媽可以輕推寶寶在子宮內「散步」,幫助他翻身,轉動手足。
爸爸也可以參與,一邊撫摸媽媽腹部,一邊跟小寶寶講話。
不過,雜誌中也有提到,進行撫摸胎教,得注意下列四件事:
1.如果媽媽在懷孕後期,經常有一陣陣腹壁變硬,
可能是不規則收縮,就不宜用撫摸胎教,以免早產。
2.媽媽如果有流產、早產、產前出血等情況,也不宜使用撫摸胎教。
3.撫摸胎兒軀體時,動作要輕柔,不宜過度用力。
4.撫摸胎教的次數和時間不宜過多,每天2~3次,每次5分鐘。
四、環境胎教
媽媽所處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寶寶生長發育的大環境,
大環境的好壞,會間接影響小寶寶所成長的腹內小環境的好壞,
所以,進行環境胎教,的確是有必要的。
穿衣、美容也是另一種胎教,能讓寶寶在母體內感受到美,獲得基本審美觀。
媽媽如果神清氣爽、精神煥發,這種自信、愉快的心情會感染到腹中的寶寶,
他會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接納與厚愛,也就更能安心順利地成長。
爸爸如果能夠耐心、細心地呵護媽媽的每個細微小變化,
這種和睦的家庭氛圍,也會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進而樂觀、安心地長大。
另外,媽媽所處的居家和工作環境,應該要以簡單、溫馨為宜,
這樣,媽媽煩躁的心情才會趨於平和,精神也較能放鬆。
媽媽可以自己動手佈置一些花草或者餵養漂亮的小魚,
在適當的勞動和愛心中,陶冶自己的性情,進而給予寶寶潛移默化的感染。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