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是不是轉機呢?當然是因人而異了,如果一廂情願地幻想美好未來的變化,而沒有足夠的瞭解與應對,變化往往是不如想像的。
※ ※ ※
自從小小孩學跳舞以來,大部份都是歡天喜地,熱烈期盼著上跳舞課,然而也曾出現兩次狀況呢。
※ ※ ※
第一次大約是在去年中旬以前,也是小小孩開始上跳舞課的蜜月期剛過之後吧?小小孩偶而出現拒上跳舞課的訊息,明明出發前仍興高采烈的,可是到了跳舞教室時,卻有點兒退縮,一、兩次後,小小孩便開始面有難色地:「馬麻,我不想上跳舞課。」「為什麼?妳不喜歡李老師了嗎?」小小孩搖搖頭:「嗯,那個,我怕教室裡有鬼」原來教室的另一頭有更衣室,上課時,如果通道的門未關上,望去是闃黑一片。可是,這真的是小小孩拒絕上課的理由嗎?那麼之前為什麼不覺得害怕呢?
媽媽費了一番心力,終於探知原因了:因為小小孩與同學熟了,有時上課愛講話,被老師糾正;同時因為不夠專注,所以偶而動作做得不夠好,被老師讚美的次數減少了,所以有點兒意興闌姍。
知道了真正的原因,便容易解決。媽媽一面對小小孩曉以大義,一面請李老師上課時多點兒鼓勵,於是小小孩便又開開心心地上每一堂的跳舞課。
※ ※ ※
第二次的狀況是小小孩換班之後。原來第一次到跳舞教室的小朋友,不論年齡,班主任都會要求先到AB班上課,然後再觀察小朋友的骨骼發育及延展度等,酌以分班。小小孩直到今年十一月十七日,才獲得班主任的認可,同意晉級的。
換班後的第一堂課,小小孩心情十分緊張,因為在場的”同學”都是至少大班以上的學生,每個人的個頭也比她大。臨上課前,小小孩拍著自己的胸口,深呼了幾口氣,便跑去上課。這一堂課,小小孩上得格外認真,媽媽看了十分感動!下了課後,小小孩還直說:「馬麻,下次我還要上這個班。」
不料幾堂課後,小小孩又開始出現拒絕上課的訊息:「馬麻,我想要回去原來的班。」「這個班不好玩,我想去原來的班,原來的班可以有跳跳(彈跳床)」......媽媽一面安撫,一面觀察著:小小孩是不是自我要求太高了?以為跟不上其他小朋友,而心生退縮呢?還是小小孩的發育還無法承擔這些動作?並計畫找個時間跟老師討論一下。
哪知,還未等媽媽與老師討論,大老爺卻因偶而代班接送小小孩上了兩次跳舞課後,便義正嚴詞地”告誡”媽媽:「小敏今天上完課,出來時大哭說不想上這個班了。..這個班都是一些大朋友在上的,我們敏敏還太小,不用上這個班,妳去叫老師幫我們轉回去..如果妳不去找老師,那我直接打電話給老師..%#$#?」大老爺在第二次代班的當晚回來,一入門便霹靂啪啦的說了這麼一大串,媽媽耐著性子說知道了。沒想到那郭傢伙居然在半夜臨睡前又說了一次,媽媽便火起來跟他大吵一架,同時也表明自己的想法。可是,真真沒想到,隔天媽媽在辦公室接到大老爺難得的來電,劈頭竟又是”交待”這些話,還說小小孩的壓力真的太大了,他很心疼......@#!$?
這郭大老爺這麼猴急,不是一事生一事嗎?存心來攪和的?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熱鍋上的家庭》一書)
不過,媽媽終於還是受不了了,當晚便帶著小小孩去找李老師。李老師一看到我們來,立刻很大聲地問:「敏敏~妳那天為什麼哭了?吳老師告訴我說妳哭了,嚇我一大跳。」媽媽稍微說明了來意,李老師便將小小孩上課的情形一五一十的告訴媽媽。原來老師也曾在課堂中關心小小孩的情況,不斷問她:「動作會不會很難?」「抬腿會不會痛?」小小孩每每總微笑地說:「不會。」所以老師一直以為她適應良好,沒想到小小孩還是挺能ㄍㄧㄥ的。
確定了小小孩的想法之後,媽媽便想進一步協助小小孩,於是當著小小孩的面請教李老師:「請問老師,依老師的的經驗和觀察,小敏是不是有必要回到原來的班呢?還是可以上這個班了?」李老師說:「小敏現在應該可以做更多的動作了,原來那個班的動作,對小敏來說幫助已經不大了。」「那現在她心裡有恐懼感,那該怎麼幫助她呢?」李老師一面抓過故意閃躲的小敏,然後一面認真地對小敏說:「下次上課,我幫妳把位子排在某某某、某某某的旁邊,好不好?那我們再試幾堂課,如果妳還是覺得很難,我們再換回原來的班,好不好?」......於是,小小孩笑著跟李老師勾勾手指頭約定好。
※ ※ ※
每個人都害怕危機,尤其害怕危機帶來的殺傷力,然而,如果沒有一”破”,又哪來的一”立”呢?所謂”破釜沈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大約就是指面對危機應有的勇氣吧?!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