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31 07:26:00| 人氣3,7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竹影掃階塵不動對聯--贈張孟剛將軍與忠偉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時候有個禪師叫「雪峰禪師」
他有一首禪詩如下: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或說/月穿潭底水無痕)

       緣於7月30日在路上昔日支援王宏達業務之忠偉兄騎機車在路見到我,突然停車攬下我說:「如果有寫書法順筆幫他寫「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落潭中水無痕」這幅對聯,當然義不容辭同時便用筆記下。因之前犬子7月24日在台結婚喜宴,因不想勞師動眾廣發喜貼,所以沒有邀請同學張孟剛將軍,是另一位同學葉肯堂通知他,由於他在大陸攻讀博士學位急需赴大陸不能參加犬子在台結的婚喜宴,他經同學處打探我的手機說明原委,並說7月30日他將返台並會返金省親,電話中相約金門再好好敘敘,且他老同學還慎重其事地包了個紅包來,7月30日上午約11點15分,他已返金門自沙美,又特地與他太太到我上班的地方,拎著一瓶洋酒與一大盒櫻桃推給我,讓我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藉著給忠偉兄寫對聯時便多寫了一份,秀才人情一張紙,待約定時間相聚時送他。寫好後感覺名詞與動詞對仗有些奇怪,後來經上網查出了原詩是「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感覺這樣對仗似乎較完整,後來索性再重寫一張好了。

       7月31日中午吾約好在復國墩新天地餐廳大家聚一聚,我打手機給呂天國,剛好呂炳全亦回金門省親,他也是和張孟剛高一同班,真是太巧合了,原本呂添國有叫呂俊強來,因金湖鎮公所辦花蛤季活動,所以不能來,幾位同學還有張將軍表哥等幾位親友們剛好湊成一桌。 韶光荏苒,一別三十餘年,餐間觥籌交錯,敘述往事,感嘆流年易逝,青春不再,像我亦將升格做阿公了,同學難得相見,下次再見不知等待何時,因此藉著酒精的發酵與流竄,大家都有說不盡的話題。.....................待續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它其實本是一種於理上的擬境作用。不過,對此禪境之議,今您反是起了一種分別心作用。這怎麼說呢,因為「竹影並非真動」,而是人心受其所動「月輪根本亦未曾現」,而是汝心擁有了它。切莫忘了,凡一切想,終究還是必須回歸於自心。

       
我的愚見是如此認為:原本您在初探究此題時,無可否認的,在此立意上本是好的﹔但是,您於後認真到太過於「著相」的浸入其中。所以,您便已在那一無實且無影的虛擬之境裡,起了一個根本上就犯不著的經驗。其實啊!「禪」的原本實義是:外離一切相。可是今天你卻反是以心頭之急,來誤添進觀感上的「執著」之念。

        我們當從自己對事物的一切徹見與領悟裡,借精神來體會出這塵世間的諸多無常。因為佛性並不在於別處,而是在於我們一念斷處裡的離念靈知。一切經論以及所有的佛圈法門,無不圍繞著『明心見性』而轉,為的是要讓一些修為者,能藉以來闡明世間的平凡事理。也更使人們能夠藉由這覺破迷情,消除無明的實知實見當中,順利的臻達離妄返真的純然境界。當我們把一切妄念都放下,一點雜想也不再去想起的時候,那麼我們的靈知便能繼起,這也就是我們的根本佛性所在。

       
禪心既是須得外離一切之相,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說︰『心倘若已著相,佛亦成魔﹔心若不著相,魔亦如佛。』
-

      
 言歸正傳吧,禪字一詞在印度其原為禪那,我們今若把它翻譯成中文的話,其本意應是︰靜與慮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因靜而能夠生定,濟慮時而足以啟慧。是故,所有禪機的解讀,你都先要能懂得淨化自己的內心思想,如此一來,你便能以此產生妙悟了。

        
由於人是萬物的尺度,所以我們即會在這千變萬化的思想裡,容易的就去改變了物物之間的座標,且又翻改了人與人之間的一切行為互動。在楞嚴經裡曾提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對於「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一偈而言,假如你有所見,那麼你這就不是真見﹔因為若以禪悟而言,「見不能及物」,「見要能離見」。這樣一來,先根本的離開你的成見,你才能視得真見。一旦你在根本上放空而無所見了,那麼,你的佛性於焉生成。佛言︰是以「見相不著相,無所見,乃為真見。」
 
         
您所求問的詩偈若真要翻譯起來,應該是這樣的意思:竹枝正隨風搖曳著,而片刻裡的竹影也因日照而映影於階上這一揮,就好像揮帚掃地一般,然台階上的灰塵也並未隨此改而拂去;當月輪正穿過一片池塘時,月光正投射在那片湖水;月影雖是如此的親親於水面,但水面上並未曾留下有它的痕跡。
 
       
這副偈子在律動中藏有靜,這顯示禪者當以虛心在應物,悠然忘我,心中便泛出一種空靈與自由的情境。但話又說回來,修行者每每於臨事時,能否如其心一樣,先行拋解心裡頭的那一份「自以為其然」的成見?又可否在對境之際,能心不隨遇而飄動?倘行者之心若有任何的感情動搖,抑是當境緣來臨時,不能安份的把持住自己那麼,其最後必將會隨境緣而流轉,終是無法安住於佛境
 
        
所以,一切色,在心外。自己若把心與色分成兩樣時,常會不知色即從心生的道理;然若你就此求於心不可得時,色又何曾可得於你呢!所以啊,色本就是空故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佛法嘗云:空與色並不是兩個,而是一個。色即是空,色從空生,當體就是空,不是色滅了才有空的實際存在。

       
故而,竹葉與竹影本就是一體的呀!只是我們皆被這表相的世界給迷住了。事實上並不是日照之戲或竹頑之逃給這兩體( 竹葉與竹影 )起了一個分別,而是人在本體自我觀感上去將其起了一場分別心的。此奧義就像是惠能大師當年所釋悟的佛理一樣:不是風動亦非是幡動,而是汝心在動。

       
故而,湖中本無真月,今能因投影而現出一個月來,此即正印驗出空即是色的道理。因為空性生一切色,所以在你的眼底當中,湖面才會有它()的存在。雪峰義存禪師或想以此偈來告訴我們吧!他寄意的禪機是:心即是本體,只要你能守住本體,視外物如過客,那麼,你就能夠不再為外物所動搖了。

        佛法常要參禪者去領悟四大皆空之義?若我們今再以「月輪穿沼水無痕」後句來印證此理的話,那麼,當我們在面對社會、物質的一切諸相時,能否觀境自在?觀物自在?觀人自在?觀我自在?觀心自在呢?

       
此偈若真有典故的話,那麼我只能說,在大師那個年代(唐)的詩風鼎盛。但據說在洪應明的《菜根譚》裡頭:「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這一句話,反倒是因緣於它唷


參考資料 /奇摩知識
 

台長: 呂光浯
人氣(3,7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法篆刻 |
此分類下一篇:蘇黃米蔡_ 北宋書法四家
此分類上一篇:紀念館飄墨香書法研習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