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放射線治療之護理
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科 林秋燕護理師
|
台灣地區婦女罹患乳癌的人數逐年增加,而乳癌患者年齡層亦有逐漸年輕化的傾向,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歷年癌症登記報告,其好發年齡大約較歐美患者年輕五至十歲左右,然而早期的乳癌經過治療其治療效果可達到80% ~ 90%的長期存活率,原位癌更可達98-100﹪,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婦女同胞必須努力的方針。
乳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乳房可觸摸到硬塊或結節。絕大多數的乳房硬塊或結節,首先皆是由病人自己或其伴侶發現,然後才求診醫師進一步的診查。乳癌的發生與遺傳、環境、個體免疫系統及荷爾蒙等多種因素有關,較高危險群有乳癌家族病史者、乳房曾單側得過乳癌者、月經較早(初經12歲以前)停經較晚(55歲以後停經)者、30歲以後生第一胎者、曾患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者、更年期後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者、胸部曾接受放射線照射者。
乳癌治療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等。每一種治療的方式單獨或同時進行,醫師視病況決定之。放射線治療在乳癌所扮演的角色是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提升存活率。即下列情況醫師會考慮加作放射線治療:(1)腫瘤大於5公分(2)癌細胞轉移之腋下淋巴結超過四個(3)多發病兆(4)手術邊緣靠近或有癌細胞感染(5)接受乳房保留手術者。放射線治療是使用高能量的χ-光射線來殺死癌細胞並阻止它們生長。一般分為體外放射線治療,由機器直接照射乳房;另一種是體內放射線治療,利用植入體(內含放射物質之小容器),直接置入乳房。放射腫瘤專科醫師決定為患者作放射線治療之前會先瞭解患者各項檢查的數據與報告結果,做為治療計畫的依據,並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讓患者及家屬瞭解治療的目的及重要性,並配合完成治療。一般放射線治療之劑量約為6000 cGy左右,一星期五天,約需5-6週,治療的範圍大致涵蓋患側胸壁、鎖骨上/下淋巴,治療後期會在腫瘤切除的部位再做劑量追加。
放射線治療期間的自我照顧:
一、活動:接受治療期間除非醫師特別限制,否則可以持續原有的生活方式,繼續上班或做家事,原則上不覺得累就可以。
二、休息和睡眠:治療期間要有充分的睡眠時間和休息,身體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需要能量,當疲倦時就多休息,注意體力的維持。
三、藥物的使用:除了醫師處方的藥物外,治療部位避免自行塗抹任何藥品,如化妝品、油性霜、除臭劑、香水等,亦不可於治療部位貼膠布。
四、營養:為了維持良好的體力,須攝取均衡且足夠的營養食物,包括魚、肉、蛋、豆、奶、蔬菜水果等,足夠的水份補充,必要時可加高蛋白的奶粉,少量多餐,以新鮮自然為主。忌煙、酒、辛辣食物及各種偏方。
五、治療部位皮膚的護理:放射線經過皮膚而達治療部位,治療部位的皮膚反應是漸進性的:表皮發紅→變深色→乾性脫皮→濕性脫皮。每人依所用的射線種類、能量、治療總劑量、所分開照射次數及個人敏感度而有所不同。以下為應注意事項:
1.穿著寬鬆棉質上衣,免著胸罩。
2.以溫水清潔治療部位,再以柔軟吸水的布類輕輕拭乾。治療部位須保持通風及乾燥。
3.在皮膚顏色變化、趨深、合併有乾性脫皮時,會有乾的皮屑及搔癢的感覺,以外用生理食鹽水輕拭拍打方式照護,避免抓癢及異物塗抹。
4.如果更進一步變成濕性脫皮時,暫停治療,同時配合醫護人員的處置照顧傷口及預防感染,避免使用「優碘」。
5.治療結束後可使用嬰兒油輕抹,早晚各使用一次。
六、復健運動:運動治療可使患側保持良好的肌力與活動度,因此在可適應的範圍內做運動。
1.患側禁做針劑治療、量血壓、抽血及提重物。
2.乳癌術後常用的運動有爬牆運動、鐘擺運動、擴胸運動、滑輪運動、肌肉強力運動。放射線治療期間以前三項為簡單易做為主,每日至少三至五回。
七、放射線治療結束後依醫師約診定期回診追蹤。
接受放射線治療,對患者而言是一段辛苦過程,身體心像的改變、角色改變、工作之保障都是患者所擔心的。但是『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彰基腫瘤醫療團隊樂意協助妳度過整個治療過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