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2 08:49:27| 人氣6,6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華碩家變內幕!

 文者:曠文琪

外資圈盛傳,華碩將把子公司和碩賣給鴻海或英業達,結果,施崇棠卻決定放手讓和碩自立門戶,這其中有什麼轉折?

十二月十一日,所有關心華碩的投資 人都遭遇震撼!因為他們手上原有的華碩股票(一千股),一夕之間,只剩下一百五十股,另外再加上四百零四股的未上市股和碩控股。

二○○八年,華碩集團將代工製造部門切割出來,成立和碩聯合(以下簡稱和碩),希望完成品牌與代工業務分家。今年十一月,外資圈傳出,由華碩持股一○○%的和碩,可能被賣給鴻海,或是引進策略性股東;美林證券也因此調升華碩股價評等。

但沒想到,華碩最後的決策跌破所有人眼鏡。華碩宣布,以國內罕見的「兄弟分割」方式,切割出和碩:一、華碩將把原有四百二十四‧七億元的股本,減資到六十三億七千萬元;二、華碩每股淨值提升至一百五十‧五元;三、華碩對和碩的持股將降到二五%;四、現在仍未上市櫃的和碩,將在明年三、四季上市。

簡單的說,華碩並沒有把和碩賣給任何人。但華碩並不想如當年宏碁處理緯創般,逐年降低對緯創的持股,而選擇一次性與和碩分道揚鑣!

上週華碩分割訊息一出,引起外資法人痛批。麥格理資本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認為,華碩股東在拿到不能交易的四二%和碩股票後,想賣又賣不掉,必須承受持有期間的不確定性風險。這勢必將讓華碩股票進行回檔修正,華碩股價從十一日的六十四‧四元延至本週二(十五)日,跌幅為十二%。

關鍵現場》財報檢討會議,逼高層表態

華碩為什麼要選擇這麼「積極」的方式進行分割?又為什麼非在此時不可?

據了解,華碩最後是計畫把和碩持股降到一成五,華碩團隊將退出和碩董事會,華碩董事長施崇棠自此選擇品牌之路。而去年已退出華碩董事會的兩位創辦人——徐世昌與童子賢,隨著和碩的切割,將專心朝代工製造部門發展。也就是說,當年「華碩」的四位創辦人(編按:另外兩位是廖敏雄與謝偉琦),已經沒有一位留在華碩。
矛盾心結》華碩砍價,和碩情、利難兩全

關鍵,從一份虧損的財報開始。

今年三月,華碩內部舉行了好幾場的會議。會議成員除了施崇棠外,還有華碩、和碩的高階主管。會議的主軸,原本是因應○八年第四季的華碩虧損財報,檢討分家成效。華碩剛在○八年第四季,經歷史上第一次的單季虧損(二十八億元);因監視器庫存過多,加上小筆電易PC產品戰線拉太廣,庫存水位超過新台幣四百億元。施崇棠當時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我對不起股東!」

但會議開到最後,大家卻是要華碩高層如施崇棠與童子賢做出抉擇:一,把和碩再併回華碩,集合集團一千八百億元的淨值資源,再拚一場;二,華碩與和碩,從此切割的乾乾淨淨。

「整個集團氣氛,那時候都令人感到窒息。」一位不願具名的高階主管說。

與會的人直指,分家成效不彰的關鍵是,所有人都搞不清楚,到底華碩是「真分」還是「假分」?這個問題,竟從施崇棠到童子賢與徐世昌,也都說不清楚。

關係定義不清,讓員工難以自我定位。○八年後,華碩成為和碩一○○%持股的母公司。華碩可以跟和碩或其他供應商下代工訂單。依照業務關係,和碩是供應商,華碩是客戶,雙方各自需為自己的利益捍衛。

「聽起來很容易,可是今天Johnny(施崇棠)來跟程建中(和碩執行長)殺價時,他(程建中)是聽,還是不聽?」「不聽,好像是逆倫……,這個情結很難擺脫。」「聽了,難道要虧錢做生意?」一位內部高階主管說。

導火線》和碩被迫分攤華碩庫存

之後的「三三三計畫」則讓雙方矛盾情緒變得緊張。

○八年第一季,為了消化庫存虧損,華碩內部提出一個「三三三」計畫:三分之一的庫存虧損,由和碩吸收,三分之一由其他供應商吸收,三分之一才由華碩自己吸收。但這與○八年華碩對外宣布的「三三三」計畫大相逕庭,當時,華碩雄心萬丈的宣示:將在三年內成為全球前五大品牌,再三年擠進全球前三大品牌。
華碩提出「三三三計畫」,華碩人認為是「共體時艱」、「大家是一起替母公司財報而努力。」和碩人則覺得:「母公司就是把過期便當(庫存)塞到我這邊。」「有本事怎麼不拿去鴻海?(華碩另一代工供應商)」「如果要把兩邊利益和在一起,那幹嘛分家?」

外界的人更不願意在華碩集團分清楚界線前,輕易下單。「你到底是敵是友?」和碩主管一天到晚被客戶追問。索尼(Sony)、惠普(HP)擔心下單給和碩,等於讓和碩把獲利貢獻給品牌競爭者華碩。廣達與仁寶也有疑慮。「我們去接華碩的單,他們(和碩)又來跟我們搶單,」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說。

敏感情緒一觸即發,高階主管們要求施崇棠等人,做出抉擇。最後,有了要雙方徹底分手的結論。童子賢則負責操刀找尋解決方案。原本市場盛傳,華碩把和碩股權直接賣給特定人如鴻海與英業達的想法,其實在初期就被否決,從童子賢先前的發言可見:「和碩未來的新合夥人,要由和碩董事會決定!」

和碩決心「離家」,但又不願匆忙「嫁人」,這難度遠高於先前的宏碁緯創分家案。

先談「離家」。二○○二年宏碁將手中資產分割讓與緯創,當時緯創淨值僅五十八億元。但是,和碩到今年九月淨值為九百三十四億元。若華碩仍依循宏碁模式分階段釋股,所需的時間太長,對公司穩定並非好事。

再說「嫁人」。需要有人能拿出超過四百六十七億元的「聘金」,才能掌有和碩過半主導權,難度太高,而和碩也不願意被賤價賣出,損害股東權益。

兩造企圖》複製宏碁、緯創雙贏模式

直到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燦坤把製造事業部門分割,新設立公司「燦星網通」,讓華碩找到了另一個解套可能。這是台灣第一個「兄弟分割案」,在台雖是首例,但在國外,早有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成功分割為AT&T與七家地區性貝爾公司的先例。

華碩與和碩,決心斬斷曖昧不明的臍帶關係。兩家公司,即將「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對華碩與和碩而言,最好的假想是,他們能因此複製宏碁與緯創的成功模式,各自爭取到代工與品牌廠商的信任。今日宏碁已經穩坐全球第二大PC品牌地位。

最壞的狀況則與現在相差不遠。今年一到十月,華碩年營收衰退率達一七‧八%,和碩衰退幅度約六‧八%,華碩今年每股盈餘(EPS)估計僅三元,是二○○○年以來新低。相較之下,廣達與宏碁等大廠今年營收、獲利仍呈正成長。華碩的成長停滯,代工、品牌切割不清是關鍵。

其實市場擔心,分割出的和碩,沒有華碩品牌庇護,將失去競爭力,但,根據華碩第三季財報顯示,和碩已經貢獻近一半的獲利。兩兄弟的未來,誰強誰弱,尚難定論。

未來,兩家公司可不可以各自開花結果?觀察點,還是各自能否把附加價值給凸顯。全球第六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的華碩,如何在蘋果(Apple)的高超設計與宏碁的經營效率中,找出自己的定位?第三季獲利已經超過三十億元的和碩,又要如何在鴻海的經濟規模與廣達的全球運籌特點中突圍?

把這些點想清楚,華碩集團切下的這一刀,才可能帶來新生。

延伸閱讀:兄弟分割,讓市場評高下!

股票的兄弟分割,其實就是所謂的水平分割。簡單的說,如華碩把代工部門的和碩分割成新公司,和碩就要發行股份給原本華碩的股東做為對價。這樣,華碩與和碩就成為兄弟關係。原本華碩的股東,一下子擁有華碩、和碩兩檔股票,總市值不變,只是一張一千元的股票概念,分成了兩張五百元股票。

過去台股都是以母子分割,也就是垂直分割為主,如宏碁把緯創分割出來,然後由母公司宏碁持有緯創發行的股票。宏碁的股東等於是透過持有宏碁股票,間接去持有緯創股份。

兩種做法各有優缺點,兄弟分割方式,等於是會更直接讓市場去決定,華碩與和碩兩張股票的價值。缺點則是,股東不一定能接受,手上股票忽然有部分被換成和碩股票。母子分割方式,對股東而言,比較單純,但無法達到完全分割的精神。

台長: 態度決定一切~
人氣(6,6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股市分析 |
此分類下一篇:微型投影產品
此分類上一篇:創意(344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