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6-05 21:45:12| 人氣7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艾靼幫我找的資料~(一部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何正確洗手的醫療準則 

 

林媛如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林文欽 南化鄉 衛生所 醫師兼主任

吳至行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關鍵字: antimicrobial soap, hand hygiene

前言

洗手在現代社會而言,看似簡單一般,卻是個人日常衛生中的一個相當重要環節,尤其對於天天需要接觸病患的醫護人員而言,手部清潔(hand hygiene)更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早在西元1822年,一位法國的藥劑師發現含氯的石灰或是蘇打水,可以去除屍體的味道。1846Ignaz Semmelweis觀察到醫生在執行大體解剖後,雖先以肥皂洗手再去接觸產婦,但因產褥熱死亡的產婦數目,依然遠高於由助產士接生的產婦。故在Semmelweis堅持使用含氯的消毒液洗手後,產褥熱的發生率就大大地降低。1961年,美國公共健康協會將正確洗手的方式,正式納入醫護人員(health-care workers)的訓練課程中。所以如何以正確且有效的清潔雙手及選用適當的潔手液,都是每一位臨床醫護人員所應關心的課題。

醫學定義

以下為兩個關於手部清潔的醫學名詞:

1.抗菌性肥皂(antimicrobial/antiseptic soap):

指在肥皂中加入抗菌的成分以減少手上的細菌數目。例如酒精(alcohol),三氯生(triclosan),氯己定(chlorhexidine),氯二甲酚(chloroxylenol),氯(chlorine),六氯酚 (hexachlorophene),四氨化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或碘 (iodine)等。

2.持續性活性(persistent activity:

用來代表抗菌潔手劑在洗完手之後,是否能持續抑制細菌增生的活性程度。持續活性時間越長越佳,也越適合用來作為外科手術前潔手之用。

手上常見細菌

通常醫護人員的雙手上菌落數大約在3.9 × 104 - 4.6 × 106的範圍內,一般又可再分為兩大類:固有型菌(resident flora)及常在型菌(transient flora)固有型菌多住在皮膚的較深層,不易被清潔劑所移除,常見為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CNS)diphtheroids等非致病菌種,其他像是S. aureus gram-negative bacilliyeast等致病菌種也有可能。而常在型的細菌,多在皮膚的表淺層,可以被清潔液所洗去,而大多這些細菌也是經由接觸病人所沾染的致病菌。

各種潔手劑效果的評比

一般肥皂類(plain soap

主要成分為脂肪酸的鹼金屬鹽,可去除手上髒污及少許表面附著的細菌。但並無法去除或減少手上的致病菌,偶爾肥皂還會成為滋生細菌的溫床,如gram-negative bacilli

酒精(alcohol

酒精一般是指乙醇(ethanol)或異丙醇(isopropanol),濃度在60-95%間才具有良好的殺菌作用,主要是藉由破壞細菌的蛋白質來達到效果。其對gram-positive gram-negative細菌(包括MRSA & VRE),黴菌,TB菌及親脂性病毒(lipophilic virus,如 HSV HIV CMV RSVinfluenza virusvaccinia virusHCV)都具有絕佳的殺菌效果,但對HBV就較差。而酒精對於細菌孢子(spore-forming bacteria)類,原蟲,及某些非親脂性病毒效果亦不佳。而目前實驗證明輪狀病毒(rotavirus)、腺病毒(adenovirus)、腸病毒(enterovirus)A型肝炎病毒(HAV),都可被60-80%的乙醇所抑制。60-95%乙醇(ethanol)目前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暫時歸類成第一級(category I)的洗手劑,代表其相當的安全及有效。但異丙醇(isopropanol)對病毒的抑制效果就較差。此兩者的殺菌效果皆可快速作用,缺點在持續性活性不佳,所以必須加入其他的抗菌成分來彌補。使用酒精來潔淨雙手,其影響的因素包括酒精的量、濃度,搓揉的時間及手部是否潮濕。一般而言,使用酒精搓揉雙手必須能夠超過10-15秒,才算足夠。所以若是使用酒精棉來擦拭雙手,其殺菌的效果,就只和用一般肥皂洗手的效果相似。而酒精引起的乾燥及手部不適,可以經由添加1-3 %甘油(glycerol)或其他乳化劑來減少。

氯己定(Chlorhexidine,又稱雙氯苯雙胍己烷)

主要作用為附著在細菌的細胞膜上,以破壞其活性。其殺菌效果由強到弱依序為:gram-positive的細菌 > gram-negative細菌及黴菌 > TB>細菌孢子類。病毒方面,對於enveloped viruslipophilic virus)的殺菌效果較佳;而nonenveloped virusnonlipophilic virus,如rotavirus, adenovirus, enterovirus)就較差,是故就較不適合用來預防腸病毒傳染。氯己定有效抗菌濃度為0.5% - 4%,濃度越高殺菌效果就越佳,但引起刺激性皮膚炎的機率也就跟著提高。持續性活性較酒精來的好,缺點是其殺菌效果會因為表面張力劑,或被含離子性乳化劑的護手霜所減少。氯己定如誤飲對腸胃道可引起刺激或腐蝕作用,產生口腔潰瘍、咽喉腫脹、食道壞死等毒性。一般4%以上的溶液才會對黏膜造成刺激,而20%以上才會導致腐蝕作用。此外氯己定也可引起肝毒性,耳毒性、溶血、變性血紅素血症(因代謝物為氯苯胺而引起)或過敏性休克。氯己定如使用於耳膜缺損的耳腔,可能會導致耳聾。皮膚及眼睛暴露者可能導致角膜損傷、接觸性皮膚炎、蕁麻疹或其他刺激症狀。

氯二甲酚(Chloroxylenol

又稱PCMX(parachlorometaxylenol),主要作用會使細菌的酵素去活性,而破壞其細胞壁。其殺菌效果由強到弱依序為:gram-positive的細菌 > gram-negative細菌及TB>細菌孢子類。有效抗菌濃度為0.3% - 3.75%,如再另外加上EDTA,可以增加其對pseudomonas spp.及其他細菌的殺菌力。持續性活性較氯己定及碘酊來的差,殺菌效果也會因為表面張力劑而減少。又由於它含氯及酚(phenol),會刺激皮膚,故不適合濕疹病人使用,以免皮膚刺激加劇。

六氯酚 (Hexachlorophene)

主要作用是使細菌內的酵素去活性,來達到抑菌的效果。其殺菌效果對S. aureus最好,對gram-negative細菌,黴菌及TB菌較差。有效抗菌濃度為一般為3%。持續性活性在重複使用六氯酚清洗後可以達到數小時,但卻容易經由皮膚吸收,引起神經毒性,故目前不建議做為嬰兒沐浴精或是受傷的皮膚使用

碘(iodine & 碘酊(iodophors

其主要作用是因碘離子會穿過細胞壁,與細菌的細胞內氨基酸結合,而影響其蛋白合成,達到殺菌的效果。碘對於皮膚的刺激性強且易引起皮膚變色,目前市面多以碘酊取代。碘對gram-positivegram-negative的細菌,黴菌,病毒,TB菌的殺菌效果都相當不錯,對於細菌孢子類也有些許抑制的效果,povidone-iodine 5-10%目前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歸類成第一級(category I)的洗手劑,代表其相當的安全及有效。然而其持續性活性不佳,大約只有30-60分鐘。

四氨化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主要由一個氮原子鍵結四烷基所形成的化合物。目前市面大多數為烷基苯亞基化氯(alkyl benzalkonium chlorides)或是西曲溴銨(Cetrimide),可黏在細菌的細胞膜上,造成孔洞,來達到抑菌的效果。其對gram-positive的細菌的殺菌效果較 gram-negative細菌為佳,但對於黴菌,TB菌,細菌孢子類的抑菌效果就很弱。也因此容易滋生gram-negative細菌。但因其對皮膚的刺激較少,故可用於清潔皮膚表面,燒傷病人亦合用。目前市面上,常見於去頭皮洗髮水、美琪藥皂、隱形眼鏡消毒藥水,並可作化妝品防腐劑。其目前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暫時歸類成第三級(category IIISE)的殺菌洗手劑,代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須進一步證實。

三氯生(Triclosan

又名Irgasan DP-300,其可穿透細菌細胞膜進到細胞內,而阻斷其細胞膜合成。濃度在0.2-2%間具有抑菌的效果,其對gram-positive的細菌(包括MRSA)的殺菌效果較 gram-negative細菌為佳,對於黴菌及TB菌也有相當的活性。但相較於酒精及碘酊而言,其抑菌效果較差,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暫時將≦1.0%三氯生歸類成第三級(category IIISE)的殺菌洗手劑。現今台灣市面上將此項成分添加在家用消毒肥皂或沐浴液裡,而標榜其抗菌效果者,佔絕大多數。如 白 博士洗手乳,而濃度多在0.3%上下。

綜合多篇的研究報告,上述數種抗菌成分,在「立即減少手上細菌數目」方面的程度依序最高為60-95% 酒精或是50-95% 酒精再加上四氨化物、六氯酚 、氯己定三者中任一種,其次為氯己定,再其次為碘酊或三氯生,最低為一般肥皂 。而在「持續性活性」強弱方面依序為:2 %4%氯己定>六氯酚>三氯生>碘酊或酒精。所以就外科術前所使用的潔手乳,就可以選用含60-95% 酒精合併1%氯己定的成分,使洗手後的抗菌效果可以達到立即及持續減少細菌數目的需要,但目前台灣一般市面上所販售的洗手乳並無符合此項條件。

目前市面上洗手乳還有另外數種抗菌成分,不過都仍在實驗驗證的階段中。以茶樹精油(tea tree oil或名melaleuca oil)為例,此種天然的植物油,主要是由澳洲的植物melaleuca alternifolia中所萃取而得,目前已有多篇研究證實其對S. aureus、大多數的 gram-negative bacteriaCandida spp, 都具有相當不錯的殺菌效果。但對某些 P. aeruginosafaecal streptococci isolatesCNSmicrococci的效果就較差 。而抑制病毒的研究較少,目前只知對HSV-1HSV-2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機制仍不清楚。對於茶樹精油的成分規定其所含的具抗菌效果的terpinen-4-ol必須超過30%,而會引起皮膚刺激性的 1,8-cineole必須少於15% 。 所以其在洗手乳內的濃度需要多高,抗菌範圍為何,都需要進一步的確定。

潔手劑引起的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在人體是面積最大的器官,其最主要的功能在於減少人體水分散失,散熱,抵擋外力摩擦及病菌入侵,並保持與外界環境通透的第一道防禦。而表皮細胞在增生速度加快的情況下,對於必需氨基酸的吸收,脂質及蛋白質的合成以及防禦功能都會大大下降,而目前原因仍不清楚。所以醫療人員因為工作的需要,必需常常重複使用抗菌性潔手乳洗手,接觸性皮膚炎(irritable contact dermatitis)的發生率就遠遠高於一般民眾。所以要倡導醫護人的勤洗手外,如何降低其皮膚炎的發生率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般使用潔手劑洗手引起皮膚炎的因素可分列下面六大項

1. 潔手劑本身的刺激性:藉由破壞皮膚角質細胞的蛋白質或脂質與水鍵結的能力,使皮膚因為破壞而增生加快,進而降低皮膚原有的抵抗力而產生刺激性。常見的抗菌潔手劑中,以乙醇具最少的刺激性,再來依序是異丙醇,三氯生,氯 二甲 酚,氯己定,刺激性最強的是碘酊及碘。但乙醇和異丙醇卻是最常引起皮膚過敏反應(allergic reaction)的抗菌成分。

2. 常使用熱水洗手。

3. 環境的濕度低時,如冬天或冷氣房內。

4. 擦手紙的品質不佳。

5. 未使用護手乳或護手霜來滋潤雙手。

6. 常常需要穿脫手套,對皮膚造成進一步的刺激及傷害。

所以對於需要常常洗手的醫療人員而言,降低皮膚炎發生的主要方式有二:

1. 選用以含酒精為主要成份的潔手液。

2. 提供醫護人員護手乳或護手霜,因其所含的保濕劑及油脂可以改善皮膚的狀況。但使用此種產品前,需詳細考慮其對抗菌效果的影響及使用後的舒適度。至於目前市面上的護手產品,強調可在手上形成保護膜,目前並無實驗證明其確實可減少皮膚炎的發生。

結論

美國CDC/HICPAC system將洗手醫療準則建議分成五級,並依實行等級分列於表2,此分類方式雖不同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但也同樣極具有參考價值。回顧上述研究,使用60-95%乙醇或是5-10% povidone-iodine來潔淨雙手,其抗菌範圍最廣,同時也能預防腸病毒的感染,然而酒精或是碘酊的缺點在於抗菌「持續性活性」皆不佳。目前台灣一般市面上含有三氯生的洗手乳,雖在一些非人體實驗中(in vitro virucidal test),證實可以抑制腸病毒,但其他真正支持的研究並不多,所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暫時只將其列為Category IIISE。因此,要如何結合兩不同的洗手劑成分,達到最佳的抗菌效果及最低的皮膚刺激,是台灣洗手乳產品在未來可以努力的目標。

台長: 假如...我是
人氣(7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記錄記事 |
此分類下一篇:大笑有益身心健康
此分類上一篇:飄媽信手拈來兩顆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