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14:27-31, 66-72
主呼召彼得建立磐石上的教會
讓我們先回到主耶穌呼召彼得的情景:當日主耶穌在加利利呼召彼得 (當時的西門)和他的弟弟安得烈時,他們立刻撇下魚網跟從主耶穌。當時主耶穌對西門說(約1:42):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為何主耶穌要給西門改名為彼得呢﹖他希望彼得能夠從一個屬血氣的生命,改變為一個屬靈的生命、從屬肉身的身份、變成為屬神的門徒。但主耶穌知道彼得的軟弱,知道他仍然是屬血氣的。於是之後當彼得認基督時,主耶穌再一次提醒他(太16:17-18):「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作門),不能勝過他。」他提醒彼得不要再跟隨血氣去行事,要成為一個屬靈人。而且主耶穌對彼得是有期望的,他期望彼得能夠建立磐石上的教會。相信這不單是主耶穌對彼得的期望,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他所呼召的門徒的心意 -- 主耶穌呼召我們一起建立磐石上的教會,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
如何才可以建立磐石上的教會呢﹖只有我們每一個先被神去改變,由屬血氣的,變成屬靈的,才可以一起建立磐石上的教會。雖然主耶穌已經提醒彼得,但顯然他一直學不到這個功課,因為他馬上就跌倒了。當主耶穌預言自己的被殺和復活時,彼得的反應是怎樣的﹖馬太福音16:22「彼得就拉著他,勸他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這裡的「勸」不是善意的勸告,原文是「斥責」的意思。彼得斥責主耶穌,甚至覺得他瘋了。於是「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太16:23) 主耶穌嚴嚴的責備彼得,責備他是撒但、責備他是絆腳石。「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甚麼」就是彼得的弱點,令他成為了絆腳石。
體貼人的意思
主耶穌一次又一次提醒彼得,「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是他的弱點。彼得其實並不是很一個差的人,他是很有衝勁的。很多時候當其他門徒都來不及反應時,他已很快回應主 -- 當初主呼召他時,他立刻撇下魚網跟隨主;耶穌在海面上行走,門徒害怕之際,彼得卻請主叫他從水面上走到主那裡;當主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時,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當很多門徒不再與主耶穌同行,彼得對主說:「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原本這是一個很好的質素。但因為彼得很多時候都「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撒旦就利用他這個弱點去攻擊他 -- 當主耶穌要為彼得洗腳時,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要主連他的手和頭也要洗。他只是看到洗腳表面的意思,卻不明白主的意思是要門徒效發他去彼此相愛;當主預言自己的死時,他責備主,因為他不能接受自己心目中的彌賽亞被釘死,卻不明白神的救恩計劃;當主耶穌被捕之後,他因為怕而三次不認主。這些都是體貼人的意思的表現。
如何知道我們是體貼神的意思,還是體貼人的意思呢﹖
西3:1-3:「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體貼就是思念的意思。我們每一天所掛慮、思念的是甚麼事情呢﹖我們每天是為甚麼事情禱告﹖會不會都是為一些地上的事情,例如工作、家庭而奔波﹖也許我們剛認識主、或當我們委身給主的時候,心裡都是很火熱的,我們都立志要愛神的家,一生被主使用。但漸漸地,我們對主的心變得冷淡,又返回以前的生活,所思想、擔心的仍舊是自己的事情,仍是體貼人的意思,不同的只是過著一個基督化的生活。讓我們檢視一下自己,我們現在所關注、追尋、思想的,跟認識主前有分別嗎﹖別人能看出我們因認識主而與一般人不同嗎﹖小心﹗若我們與不信主的人都同樣是擔心、追求地上的事情,甚至比他們更甚,我們會成為別人的絆腳石,欄阻別人認識主。
體貼神的意思
讓我們常常回想當日主怎樣呼召我們,我們那時候是怎樣回應的呢﹖這樣便不難明白甚麼是「體貼神的意思」了。就是放下自我,被主去帶領,讓他去改變自己。那是一個生命方向的改變,由過往只為自己而活,變成為神的國、神的家而活,以神的計劃為中心。神呼召我們一起建立他的家、他的國。我們有沒有去看看神正在這個世代、在教會做甚麼工作,以致自己可以去配合、去俾出﹖我們對神的工作、教會、弟兄姊妹有沒有承擔﹖「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2) 「捨己」的「捨」與主耶穌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他的「不認」原文是同一個字。我們的生命要不是「捨己」,就是「不認」主了。因為主耶穌一生所行的是捨己的路。要是我們的生命不是效發主耶穌不斷的捨己,怎能說我們是認識主呢﹖可能我們都會想,我們不會如彼得一樣不認主的,卻不知當我們何時不願意捨己,何時就是不認主了。
所以我們只有每天部署如何去捨去生命,與主同行,才不會不認主。怎樣「捨已」呢﹖就如之前Margaret帶我們去看馬利亞如何為主無保留的傾出最好;子慧帶我們看如何回應神的提醒,被他改變;Jojo帶我們看我們是一個身體,要在小事上彼此相愛。不單只是這些,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上,我們都可以實行捨已。
預備好﹖在困難中被主塑造,建立磐石上的教會
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
甘心原文就是預備好(ready)的意思。彼得說這話的時候,相信他以為自己已經預備好與主同死。但主對他怎麼說﹖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主耶穌為甚麼預先告訴彼得,他會三次不認主呢﹖是想告訴彼得,他知道萬事嗎﹖其實這是愛的表現。他很愛彼得,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提醒他。他很認識彼得,知道他內裡的景況,於是藉此告訴彼得,他還沒有預備好去行十字架的路。同樣,主耶穌亦很認識、很愛我們每一個,他會藉著不同的事情去預備我們,使我們可以行這條窄路。
記得有一次,一個訊息講到「試探」。導師鼓勵我們要向主祈求不要遇見令我們離開神的試探。當時自己想不到有甚麼試探會令自己離開神,但仍為了此事懇切的禱告。神很快便答了禱告,祂將一個情景放在我心裡面 。祂說:要是你遇到這個景況也許會離開我了。當時自己心裡問:真的嗎﹖一方面,心裡不相信那個情況會出現,另一方面,若然那件事發生,為什麼會令我離開神呢﹖當時想不明白,卻不敢輕率,仍舊為此事切切禱告。過了一段時間,神所提醒的那件事慢慢的醞釀著,教我知道之前確是從神而來的提醒。原來自己一直未知道自己的危險和軟弱,神早已知道了。面對困難的過程雖然艱辛,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但感謝神總為我開了出路,叫我忍受得住;看似失去很多,但得著的更是豐豐滿滿﹗在失落、孤單的當兒,更讓我認定沒有任何人、事情和東西比主耶穌更寶貴。主耶穌的愛成為我繼續前行的力量。
主耶穌特別藉著困難去塑造、煉淨我們。為甚麼要藉著困難呢﹖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太13:5-6)「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太13:20-21)
在撒種的比喻裡,主耶穌用陽光比喻患難、困難。在我們心目中,這些都是不好的東西。為什麼主耶穌會用陽光,就是好的東西來比喻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東西呢﹖其實就算在很炎熱的地方,陽光對植物的生長都是很重要的。陽光能逼使植物向下紮根,尋求水源,這樣植物的根就能抓緊泥土,長得更結實、更強壯。根就代表我們與神的關係。困難能夠進深我們與主的關係,使我們變得更堅強,在面對生命中不同的挑戰時仍能站立得穩。特別在末後的日子,會有很多困難、攻擊。在之前的查經,弟兄姊妹都有帶我們去看末後的徵兆:天災人禍、迷惑、假基督等等。這些事情都很容易令我們跌倒。我們的是否深深紮根在主耶穌之上﹖要不然,當我們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過往自己遇到困難,被主塑造的時候,都有很多不明白,甚至埋怨。當時心裡會問:「為何主不挪走這些困難呢﹖為何主容讓這些事情發生呢﹖」過後才明白那是出於主的愛。困難顯出我的軟弱,更顯出我的驕傲 – 沒有將生命完全交上給主;若不是遇到困難,我決不會知道自己的內人是那麼欠缺、軟弱,更不知道自己對主的愛是那麼少;困難讓我更加感受到他的愛和能力,教我更加抓緊主耶穌,與他建立密切的關係。
而且主耶穌對我們很有期望,他希望藉著困難塑造我們成為不平凡、有夢想的人。而且不是一個,是一班。他將我們放在一個身體,要達成他呼召我們的目的 – 就如他對彼得說:「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不只是對彼得說,也是對我們說。主耶穌呼召我們一起建立磐石上的教會﹗他買贖我們的,將我們放在一起,以參與救贖靈魂為共同目標。主耶穌要在磐石上建立教會。但是一班屬血氣的人怎能去救贖靈魂呢﹖我們必須先被他改變,由屬血氣的人變成屬靈的人,才能一起去建立磐石上的教會。我們是一個身體,要互相配合才能做事。如果一個肢體做不到它的工作,整個身體都受影響。特別是我們正身處激烈的屬靈爭戰中,很難建立、很易拆毀。所以他要藉著困難去塑造、煉淨我們,教會才能建立在磐石上。過程不容易,因為主要除去我們內裡很多的雜質。我們既然是一個身體,固然要彼此相愛。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愛這個家而向神求一些恩賜去服事弟兄姊妹。這都是好的。但同樣我們是否能夠因為愛這個家的緣故,懇求主去改變自己成為合用的器皿呢﹖我們是否能夠因為愛這個家的緣故,甘願被主塑造呢,甚至去忍受被破碎的痛楚呢﹖還是我們只是做很多外在的服事,內裡卻不期望被主改變﹖
預備好﹗迎接困難,不被動搖
主耶穌很明白彼得內裡的情況,他知道彼得還末預備好去行十字架的路。於是他多次的提醒、塑造彼得,使他真正的預備好去行十字架的路。這表現出主對彼得的愛,也讓我們看到主對他是有期望的 – 記得主耶穌復活後,跟彼得說了甚麼嗎﹖他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並說「你餵養我的羊」。主要彼得遇上「三次不認主」這個困難,就是要預備他,使他回頭後能堅固他的弟兄,餵養主的羊。經歷過三次不認主這件事之後,彼得才能真正的捨已,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主耶穌,完成主所託付他的 – 他四處去傳講神的話語、醫病,牧養羊群,也有勇氣去面對逼迫,最後真的為主捨命。
在跟隨主的路上,主常常問自己:「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主不斷讓自己看到自己的生命中仍有很多體貼肉體的地方。他不斷的提醒、管教、改變自己。雖然被主去塑造的過程是不容易的,有很多眼淚和痛楚,但主的恩典更是豐豐滿滿的在我身上。感謝主,從受浸到現在不斷的教導我捨己的功課,改變我,使我由一個體貼肉體的人,變成一個可以背起十字架去跟從主的人。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主常常告訴自己:「我開了你的眼睛,就是要差遣你」。主去改變我,就如改變彼得一樣,為要讓我參與在他的工作之中,餵養他的羊,與弟兄姊妹一起建立磐石上的教會。感謝主這樣愛我。求他繼續塑造我,使我能夠配合這個身體,完成主的使命。
神要藉著困難去塑造、預備我們每一個,使我們能夠真正的與他同行,參與在他的工作之中。我們要問的是,我們是否不斷被主改變,不再屬血氣,成為一個屬靈人呢﹖我們有沒有每天執行「捨己」﹖我們的生命要不是「捨己」,就是「不認」主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感謝神,因為困難能塑造我們,使我們能成為一個合一的身體,一同參與在神的救恩計劃之中。特別在末後的日子,充滿著各種迷惑和攻擊,神更要藉困難鍛鍊、預備我們,使我們在風雨中仍然能夠站立得穩。我們正身處激烈的屬靈爭戰之中,我們預備好了沒有﹖求主去塑造我們每一位,使我們能成為精兵,一起打這場屬靈爭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