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03 02:27:57| 人氣1,5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樂小兔說塔羅牌~感性儒雅的聖杯家族(下篇之聖杯國王七大聖事篇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感性儒雅的聖杯家族(下篇聖杯國王七大聖事篇1

除了宗教還是宗教~神的代言人

 因為聖杯國王可能成為「聖統制」裡前三大品的任何一位,而在此小兔把他類比為一位司鐸(神父)。杯國王是一位管理著一間教堂或者一個小教區的神父。當一位神職人員做到這個位置的時候,他算是已經升任過所有神職人員應該負責的工作和職位了。所以對於神的教誨和神的事物,他已經到了駕輕就熟的地步。更適切的說,他就是一位稱職的「神的代言人。」



因為在中世紀,甚至是現在的天主教,一位「守規矩」的神父還是要守貞潔戒(即不能「婚」),所以一位少了家累的神父,他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和宗教是完全貼合的,就像一塊塊拼圖一樣,很緊密合宜的拼在一起。

 

七大聖事的總籌與執行參與

從搖籃到墳墓~堅若磐石的宗教社群

 

一般來講,一位管理一個教區或教堂的神父,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總籌和執行基督教會裡每個信徒從生到死都要經歷的七大聖事。所以,所謂的七大聖事(sacrament,關於七大聖事的另一份詳盡介紹,可參閱兔子在感性儒雅的聖杯家族上篇裡的,我的宗教人生。具體來說,就是包辦中世紀所有人「從搖籃到墳墓」的所有宗教事件,而教會裡的所有信眾也透過這七大聖事的儀式與舉行,將宗教落實在日常生活裡,慢慢組成堅若磐石的宗教「社群」。

 

而以下介紹的七大聖事,也剛好把神父和宗教結合的工作內容全部都一併介紹完了。

 

神父的所有工作~七大聖事(sacrament)

 

1.聖洗,又稱小兒洗禮(baptism)

由神父替新生嬰兒作灑聖水的「洗禮」祝福,而洗禮亦是指基督教認可你成為教徒的入教儀式。

 

2.堅振禮(confirmation)

當你平安地長到十五歲時,由神父主持堅振禮,亦可稱為成人禮。這個儀式,主要在確認你這個人在長大以後,出於個人的意願(自由意志)願意永遠信奉主。在你十五歲生日那天,媽媽會替你換上一整套純白、袖口綴著花邊蕾絲的禮服,帶你上教堂。



儀式進行時,當你作完堅定信教的宣誓之後,神父會念一段聖經祝福詞,然後把一塊象徵耶穌基督的聖體(一塊剝成小片的麵包,或圓形的無酵餅放入你的嘴裡。)而這個儀式在中世紀的重要性為,把你認證為正式的基督教徒。沒有經過堅振禮的人,在未來的工作和人生大事中,都得不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很多私生子就可能沒經過這個儀式,而其中也不乏一些聖職人員偷生的小孩)。因為當時的教會規範直接等於社會規範。

 

3.告解(reconciliation)



所謂的告解就是走入一個木製的小隔間,坐下來後,隔著一道小木窗,向神父懺悔自己最近作的壞事或錯事。而大家對告解應該不陌生,因為在七大聖事裡,向神父告解,滿常出現在歐美電影裡的場景。所謂壞事的定義,以一個虔誠的教徒來說,只要是犯了十誡,都是作了壞事。但通常神很能寬恕充滿原罪與常受惡魔誘惑的人類,所以只要你誠心向神父坦白認錯,神父都會安慰並祝福你,並且保密你的告解內容。

 

4.領聖體eucharist即望彌撒MISSA)


所謂的領聖體,就是之前提到的望彌撒。而主持彌撒其實就是神父最重要的工作與職責。從你經過小兒洗禮開始,每個禮拜天都要去望彌撒(相當於現在基督教的做禮拜)。望彌撒的儀式象徵,其實是從耶穌最後的晚餐得來。







神父先把無發酵的麵包(教會認為發酵是一種罪或毒)與葡萄酒奉獻給主耶穌,進行「祝聖」儀式。「祝聖」後,麵包與葡萄酒便被化作耶穌基督的肉體與鮮血(即聖體與聖血)。之後,神父念了一段禱告詞後,會先自己剝一小塊聖體放入嘴裡,有時也會象徵性的喝一口裝在金杯裡的聖血。之後,他會將聖體與聖血跟供全體聖徒一起分食。



  透過這種一同食用聖體的方式,一方面親近主耶穌與信徒之間的連結,可以一同懷想耶穌享用最後的晚餐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凝聚了信徒們之間的情感。而這樣的儀式也被稱為領聖體或領聖餐。

 

聖水與香的淨化

還有,對基督教徒而言,在任何宗教儀式的進行中,都免不了會使用燒香或灑聖水的方式當作對教徒的祝福,或以此來「驅除惡魔」,另一方面,也算是有莊嚴和強化儀式神聖性的作用。

在望彌撒等可能會舉起「聖體」的儀式裡,在神父進入教堂的同時,通常都會將香放入一些不同形狀的香匣裡自然燒出香氣,或讓小品聖職人員如祭司,隨手攜帶一個左右搖擺會自然發出香氣的香爐。



望彌撒時,神父也會使用一支名為「灑水器」的灑水工具,替眾信徒進行灑聖水,象徵得到神的祝福。而無論是灑水或薰香,兩者也都有淨化信徒肉體與靈魂的作用。

 

水在基督教裡的象徵意涵

潑灑聖水(或稱祝聖水)的舉動,也常會出現在很多重要的宗教儀式與節日裡。

基督教徒很重視水的清除與潔淨功能,他們認為透過水,可以「洗滌」、「淨化」人肉身與心靈的「療癒」神效。在一些非常正式的「洗」禮儀式裡,會將一位即將「受洗」的虔誠信徒,從頭到腳浸入像一個浴缸那麼深的水中,象徵他的身心靈完全受到神的「庇佑」,重新得到一個單純乾淨的靈魂。

 


在耶穌殉教的著名審判裡,當時的審判官比拉多,就以當眾「洗手」來「免除」他對耶穌「袖手旁觀」的職責,藉以表明「事不關己」(置身事外)的立場。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我們所講的「金盆洗手」。關於「當眾洗手」以示「清白」這段史實的呈現,可參見梅爾吉伯遜製作的電影《受難記》。

 而由於耶穌也曾經親自替信徒們洗過腳。所以在某些基督教派裡,還保留著信徒互相「洗腳」的用水儀式。

 

5.領聖秩~傅手禮(holy order)

即前面所提到「聖統制」的執行。前文有提及,經過「聖秩」認證的就是正式替神服務的教會「工作人員」。而從神(教皇等高階聖職人員代表)手上被受予神權的舉動( 由高階神職人員,將雙手輕放在領聖秩的人員頭上 ),又稱為「傅手禮」。他們相信經由「傅手禮」來繼承神的職權,就可以得到神的榮寵,這樣的儀式代代相傳至今不變。


所以所謂的「聖秩」,就是每一個位階,任何一位「聖職人員」被授與「神職」的「認證」儀式。

台長: 樂玉兔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