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0 00:56:47| 人氣2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觀後感

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起初遇見這本書,看它暖烘烘坐在書店排行榜的寶座,驚訝於它的強打和銷售,而隨手翻翻。這一翻,卻令我驚豔於它的魔力,彷彿整本書上都灑滿了天使亮粉,從感動一路到愛不釋手。約莫翻了不到半小時,我立刻掏錢買下它。它的魔力是什麼?其實只是因為它觸碰到每個成年人那成熟得不完全的心。

一般人對親職教育書的想法是什麼?不外是教導親子之間的互動,各學齡孩子的反應,男女生的差異等等。但本書作者王理書,她著手的點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所有的父母都曾是孩子,而所有的父母也都有自己長成的痕跡和足印。而如何教出有力量的孩子呢?

王理書使用他跟隨的老師,吉利根博士強調的的「愛是一種紀律,愛是一個技巧」,「愛是無論如何在什麼時候堅定地回歸中心,敞開心去承受接納生命的所有面向」[1]而王理書自己書寫的親職教養風格則是:「父母〈揹負責任,帶著生存焦慮〉進入管教位置,所以面對孩子行為出狀況時,管教的急切讓他們難以〈原原本本接納〉與〈真真實實存在〉;……我後來發展出來的親職風格,不以要求父母表現出正確的溝通訓練為主,而以支持父母回到自己的心,回到當下,想辦法培養自己寧靜的力量,以便在孩子偏差行為時擁有可以支持內在空間。這親職風格是:〈無論如何,接納與深愛自己的當下〉於是才能〈聆聽與接納孩子的當下〉,因而可以擁有一〈吸收與敞開的溝通關係〉,於是〈父母可以在關鍵時刻對孩子產生正向影響力〉」[2]他藉此來告訴每一位父母,如何先照顧自己再照顧孩子。

另外,理書在書中引述伯紀倫在《先知》中的智慧,不僅強烈的表達出作者對親子關係的理念,也十分符合筆者自己對親子關係的想法:「孩子經我們而生,卻不是我們所造生。孩子與我們相伴卻不屬於我們。我們能給孩子的只有愛而不是思想,因為孩子擁有他的思想。孩子不屬於我們,孩子屬於生命本身。」[3]

 

在概念篇,他先用海格「愛的序位」來告訴父母,如何定位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階級排列,我認為,這個序位,對於許多父母來講都是很重要的。他說:「父母先來,孩子後到。父母大,孩子小。父母給予,孩子接收。父母帶領,孩子跟隨」p4p5

之後,他要父母展開「修行之路」,把照顧好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二次成長,之後他開始替父母整理父母的心情、心結,並且告訴父母如何照顧自己的負面情緒。一路相同是秉持著「父母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小孩」這個信念。她說:「父母若希望在生命的各種感受上,都給予孩子正向支持的教養………p13

 

在「自我照顧」中,理書也教導父母學習如何「回歸中心」(意識與身體的聯繫)P91和「平靜」(心不動,平靜與情緒共處)p89、「祈禱」(請求祝福)p116等技巧和方法,這些種種,再再是要父母修養自身後,再反身將自己的成熟和智慧交(教)與孩子。

 

學習的自我照顧的最大原因在於:「當父母心中充滿光和愛,什麼親職技巧都不需要了。照顧自己,是親職之路的第一步。」「〈無論如何,接納與深愛自己的當下〉於是才能〈聆聽與接納孩子的當下〉,因而可以擁有一〈吸收與敞開的溝通關係〉,於是〈父母可以在關鍵時刻對孩子產生正向影響力〉p9~p10

 

在「聆聽表達協商」中提到,「一個人很自由,但要學習獨立;兩個人很甜蜜,但要學習協商,三個人很熱鬧,但要學習討論。」P145~P146,我想這樣的技巧,不只適用在孩子、伴侶身上,也適用在每一個成年人身上

除了以上述大致列舉本書的一些重點概念之外,由於這本書中提到的親職技巧實在太多而且太豐富,所以我想從其中舉出我最有感觸的幾個點,用摘路語句的方式,重新回到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來說。

 

「概念篇」的教養觀念以下未寫部分,兔子對頁碼後,照書上標籤閱讀)

1「期待、投射與陰影」這節中提到的一段話:「父母最大的陷阱就是p14,我想這是台灣早期大多數父母最大的毛病,我也是深受其害者。

2「支持與教養」中,理書告訴我們:「支持和教養是兩種力量……p19

3「主體性」中,理書告訴我們要尊重孩子的主體性,但尊重主體不是順從,專重主體不是讓孩子有更大的權力p25-p26

4「說謝謝」中,理書說:「說謝謝,表達感恩之情,是讓人生美好的仙女棒,請讓它成為新習慣,請在孩子面前示範,請帶領孩子說謝謝。p82所有人都要學習如何說

 

「技巧篇」的「溝通技巧」(翻書唸)

1「聆聽」理書說:「所謂聆聽,就是積極地聽,暫時不表達,用鏡子的形式存在於說話時空。……p130

2確認」就是「一直聆聽的步驟。」p138

3「真誠表達」「」p141

 

「技巧篇」的「親密技巧」(翻書唸)

1「同在」(孩子的靈魂,需要父母的專注凝視)p169

2「美好的動詞」(如我愛你、我喜歡你)p183

3「鼓勵」p180

4「溫柔觸摸」(溫柔)p192

5「引發正向的語言」(p198)。

這些內容,給我的不僅是感動,而是一種被了解和安撫,甚至是釋放。理書說:「覺知並釋放,是轉化情緒的魔法」p150當你對於自己與自己的父母或自己的小孩互動不佳時,理書告訴你,先愛自己先給自己,自己先有力量才能讓孩子有力量。正如前面所提,這不僅只是一本親職書,它也是一本教化和照顧成人的書,許多成人以為自己長大懂事了,其實沒有,大多數的人,習慣於只從一個角度看世界,放棄學習,因為那會令她們安心而自在,甚至認為自己掌握了比較多。於是,他們開始對於所有的人事物,僵化了、固著了、不敢興趣了,以為自己不用努力了,不用再跑了。那孩童時候,曾經柔軟地,可以吸納一大片海洋的海綿心,早已經變成風化乾槁的岩石心。所以,無論你是不是父母,只要你是成年人,看了理書的書,都可能會有被「一棒敲醒」的感覺。

他告訴我們,無論活到幾歲,永遠都要不斷自我修行和成長,並保持一顆開放柔軟的心。另外,在紀律與規範中,理書提出12點的父母自我長成的「愛的紀律」,我只列舉三點p29,與大家共勉之。

「我選擇健康、正向,以及愛。對於生活、對於理念、對於關係……我保持覺察與對知識開放,我誓言選擇健康、正向以及愛。」

「對於孩子、親人,我如其所是地接納並深愛他們。若我無法做到,我也承認自身的脆弱,而不怪罪他人。」

「我相信生命的格局能超越人格的框架,因此,我願意敞開,讓人格保持開放和彈性,享受生命的豐富和靈性的超越。」[4]

關於閱讀「實務篇」的一些感觸分享:

   本書最後一張,理書書寫出自己與兩個小孩的互動,看了之後,我有一些感觸。身為土生主長的台灣人,我身上留著一半台北一半台南的血,這樣的台灣小孩,在傳統父母的養育之下,根本不懂得和父母談情說愛。理書在實務篇寫出他和兒女的互動,令我眼眶發紅,發紅地五味雜陳。當他小兒子生氣時,他會叫他用袋子把氣裝起來,並且用計時器量他生氣的時間。當他小女兒任性地揹著背包,他感謝他嬌縱可愛的女兒讓她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這些例子,對我來說是陌生的,沒看過的,看了會尷尬的,看了會難為情的。這是很多台灣傳統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竟不敢相信有這樣美好的親子互動。在我的家庭,服從是唯一的溝通方式。理書說:「無論結果是什麼,溝通的意義在於互動。」p138這是很多人內心的欠缺,也不單不只是我的,但這些事是確實有人可以做的那麼好。理書又說:「生命流動的重點在於,讓給予的時候都帶有祝福,讓教導的時候都帶著平靜。…….p55

  如何不讓你的小孩將成為下一個我們呢?我引述他書中的一段短短的話做為結尾,分享給所有的父母、教導者,甚至是每一個人。「真的想要的,就先給自己。」「真的想教出去的,就先示範。」p66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88708

 



[1]同註1,頁10

[2]同註1,頁9

[3]同註1,頁60

[4]同註1,頁60P30

台長: 樂玉兔子
人氣(29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兔書呆的藏書亭 |
此分類下一篇:「轉角撞到書」
此分類上一篇:兔書呆與顏如玉~愛閱分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