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歌壇有份量的教父級人物,李宗盛是其中一位,大部份的人和我一樣都被他的歌曲所吸引,尤其歌詞描寫兩性感情的牽絆糾葛絲絲入扣,造成共鳴迴響因此一首一首的歌曲成為經典讓人不斷傳唱,這樣的成就不是現代年輕歌手所能比得上,也因此李宗盛給人感覺是愈陳愈香,儘管他的公開演出不多,偶爾會突然出現一下為某位歌手站台或是製作歌曲,但是以他自己為主角的活動自縱貫線結束後就很少見,除非是演唱會,而且只要一推出就造成搶購秒殺,有這樣的魅力的歌手真的不太多。
2013看過了他<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巡演首站台北小巨蛋的演出,心裏感受到很大的悸動,這些年資深歌手音樂人陸續離開(馬兆駿、黃大城、潘安邦、鳳飛飛、陳志遠、李泰祥...等等),眼看他們一個個年紀愈來愈大(其實我們也是),還能活躍在舞台上多久呢?李宗盛大師這二年居住轉回台灣為了陪伴高齡老母令人感動,也是台灣觀眾的福氣,還是有些台灣培養的音樂人只要他們有活動幾乎都是以台灣做開始和結束,也是種不忘本的態度。
今年2014李宗盛此系列演唱會安排十二月底兩場在小巨蛋的演出,依照我從前的習慣會二場都買,但是現在演唱會票價好貴因此愈來愈要精打細算,按照自己目前週末假日活動時間來看還是星期六的這場較不影響星期一上班的精神。好不容易我才搶到12月27日星期六這場的二張票可以和朋友一起去看,頭一次座位買到側邊的位置,實在沒辦法因為遇到太多人搶票的結果變成這樣真是無言,希望不會影響欣賞演出的視野及感受。
盼呀盼,望呀望,終於等到27日這場晚上,儘管天氣又濕又冷又要補上班,但是隨著時間接近心情也逐漸亢奮。七點不到我們已經和一大群人排隊等著進場,時間一點一滴接近開演,觀眾席上的人由少變多,連新當選的台北市長偕同夫人也入場,坐在側邊反而能夠清楚掌握中間那個區發生的事情倒也有趣。
開演時間預計七點半,但是有點延遲,觀眾有點不耐開始拍手催促,接近七點五十分演出開始,播放VCR,配合李宗盛的文字,先讓觀眾的心情沈澱,然後小李騎著一台老爺摩托車進場,在舞台上繞個兩圈,接下來揹起吉他開始一首首的歌曲演唱。台灣的觀眾其實對他太熟悉了,每首歌開始及結束都有熱烈的掌聲,但是不會熱情到站起來搖晃身體或者很大聲的助唱,螢光棒更是少得不得了,我東看西看全場可能不到三十支螢光棒,只有零零星星的幾支在小小搖著蠻孤單的。
李宗盛寫過或唱過的歌曲真的太多,一首一首唱幾天都唱不完,所以只能挑出部份,有的編曲做了改編讓大家聽不同的唱法(例如改編生命中的精靈、寂寞難耐、夢醒時分),或者挑幾首做成組曲,這次特別運用科技讓他和幾位女歌手隔空對唱(結束/你走你的路/舊愛新歡/當愛已成往事),李宗盛特別強調還是用原key唱的喔,這段非常精彩,尤其他和林憶蓮對唱的歌,歌詞在多年後來看簡直是神預言啊!
看李宗盛的演唱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演唱間隔所講的話就像在跟家人朋友話家常般自然且風趣,而演唱中他的臉部充滿各種表情,時而沈醉時而滄桑傷感,現場的攝影機也能夠適時的投影在布幕或是背景讓觀眾看,鏡頭的拿捏很讚!
這次我依舊邊看邊觀察週遭觀眾的反應,終於沒看到在睡覺的人了,反而隔壁有位大哥算是激動派,跟唱是一定要的,頭還一直像波浪鼓搖來晃去,我懂他很陶醉,只是一直很想把他的頭抓住,可以不要再搖了嗎?在李宗盛唱完『我是真的愛妳』 這首歌之後,現場有女性觀眾喊:"你到底愛誰?我愛你!"結果後方有男性觀眾大喊:"我也愛你!"全場哄堂大笑。
李宗盛除了自己的歌,也寫過非常多的歌給當年最紅的男女歌手,這些歌他也挑了部份在演唱會來重唱,很神奇的是就算這些歌是為別人量身打造的,只要他一唱就是立刻成為李宗盛的風格,嚴格說來他的歌喉並非頂尖,但就是這麼個人色彩強烈,辨識度超高,現代年輕創作者不知為何總令人覺得少了點什麼味道。
有幾首歌是他在演唱會必唱的,例如『跟自己賽跑的人』,這首他寫給滾石時期的小老弟張培仁Landy,而這首歌也是拿來鼓勵年輕人對未來不要自暴自棄的最佳勵志歌曲,這回他特別把張培仁叫到台上一起唱,看他對這位多年好友的愛護也蠻讓大家感動!
正式曲目以『山丘』劃下句點,當然大家要開始鼓掌喊安可,舞台上的樂手將手機打開手電筒暗示觀眾,全場立刻跟進,然後就進入安可時間,李宗盛再度上台唱最後的三首歌:沒有人知道、我是一隻小小鳥和給自己的歌,這三首都是他勉勵年輕人對不確定的未來不需太過惶恐及悲觀,要努力去奮鬥,期望年輕人未來都有不錯的成就。
演唱會在接近十一點時正式結束,大家意猶未盡,但都帶著滿足的表情離開小巨蛋,李宗盛的歌曲充滿療癒感,2014即將過了,希望不要等太久就能夠看到下一次的表演。
後記:我的同學好朋友看了這篇文章笑回一句話: 「妳當年讀書時都沒這麼認真呢!」哈哈,反正青春留不住,但是跟年少有關的事情總是讓人留戀不已,像李宗盛這麼讓人喜愛的dirty old man還真不多呢~
(感謝相片大多由好朋友拍攝然後借我使用,以前以為小巨蛋不能照相,但這場看到一堆人在拍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