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總是給人戲味十足的感覺,教人直起雞皮疙瘩。就是這股張力,使追看日劇變得理所當然,更一度形成熱潮,蔚為風尚。
自木村拓栽與山口智子合演的〈悠長假期〉以後,久久未遇上能激動我心的日劇。當瀨名演奏的深情和小南的楚楚淚眼快消失腦際之時,另一部日劇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溥傑與王妃〉
此劇是以日軍侵華的歷史作背景,刻劃出中國末代皇弟溥傑與其日本妻子小浩的命途多舛的愛情。他倆的結合本為日本軍方安排的策略性婚姻,以加強對滿州國的控制,但當二人於相親時一見鍾情後,便決定廝守終生,亦開啟了並不單純的崎嶇的情路。
而當日本戰敗,滿州國瓦解後,小浩展開了流轉的路途,輾轉回到日本,與溥傑分隔異地,睽違十六年才得以重逢,難得的是他們能夠恩愛如惜。不知道是大時代的兒女多情長,還是現今的愛情比紙還要薄,但我肯定沒有多少人會以十六年的時間等待心中摯愛——這是個可悲的社會,可笑的時代。
另外,溥傑和小浩的愛情與歷史的互動關係也牽引出中國的一段黑暗時期。上至滿州國的君主,下至平民百姓,只要體內流著中國人的血,便會備受日本關東軍的無理欺壓。有很多觀眾都質疑此劇的史實的真實性,我也曾經擔心日本會刻意刪改這段歷史,但他們終究把自己兇悍蠻橫、野心勃勃的一面呈現出來。或許準確性還未達100%,但對於民族主義廣傳的日本,這程度的「讓步」已令人滿意,畢竟他們也有其民族驕傲,但我們還是要認清歷史,國仇家恨這回事絕不能含糊其辭,混過去便算。
這部由竹野內豐與常盤貴子擔綱演出的日劇,是中日破天荒攜手合作的成果。它不但於北京紫禁城取景,而且劇中有不少中國演員,再者,當中許多日本演員都需說普通話對白。當然,不標準是意料中事,但尚算流暢自然,而扮演李香蘭的天海祐希更自唱「何日君再來」,可見他們著實下過一番苦功,誠意可加。
而在剪裁方面,本劇雖是大時代悲劇,但全劇只有四集。儘管主角的悲慘遭遇只佔了有限的篇幅,但仍有極強的感染力,印象深刻。可以想像到,若把此劇加長為史詩式長劇,那麼悲劇意識便會持續太久,沉重得使人負擔不起了。雖然如此,但劇中角色反覆強調「日滿親善」則使人感到彆扭和厭煩。本人認為這把主角過份神化了,反而有點兒失真。
註:此劇原名為〈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港名〈溥傑與王妃〉
延伸閱讀:〈流離的王妃〉---愛新覺羅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