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wingwing85/21/124696492423)
一筆過撥款機制要改善
(星島) 09月 06日 星期四 06:30AM
(綜合報道)
數千名社工集體請假遊行,要求政府增加撥款,希望改善福利服務和員工待遇。部分較為激進的社工更醞釀推倒實行了七年的一筆過撥款制度,彷彿這制度是今天福利服務種種缺點的「罪魁禍首」。
昨日請願者的訴求,粗略可分兩個層面,其一是提升服務水平,其二是提升員工待遇,當中以同等學歷的新入職志願機構員工與公務員的待遇差距,最為明顯。
以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例,進入政府任職助理社工主任,月薪接近二萬三千元,進入志願機構者薪酬可能要低四成。這對聲稱按照市場水平釐訂出來的公務員薪酬,是明顯的諷刺,也激起了在「市場」工作的員工要求與公務員待遇看齊的後果。改善志願機構員工待遇以減少流失避免影響服務,不少市民會贊同,但是否要提升至公務員薪酬水平,則估計大部分納稅人會持保留態度。
提升效率要質量兼顧
這現象在二○○○年七月前不會發生,原因是當時志願機構和政府員工薪酬掛鉤,後來當局實施「一筆過撥款」制度,讓兩者脫鉤,撥款由志願機構彈性支配,以求納稅人款項用得其所。在這制度下,如何運用撥款,是增加服務還是增加薪酬,成為社工與接受服務者之間的零和遊戲,志願機構還要以「價廉物美」來爭取政府的撥款。
未有一筆過撥款前,大家重點在開拓新服務,不注重為政府節省資源而削減需求急降的服務,養了大批投閒置散的人。一筆過撥款提供的限制和彈性,逼使志願機構提高服務效率,把有限的資源導引至最有需要的服務。
一筆過撥款制度不是十全十美,有缺點要檢討,這也是昨日參與行動的大部分較為務實的社工和管理層的要求。
這個制度實行七年,部分機構提升員工服務效率出現矯枉過正,反而犧牲了服務質素。例如有負責向長者送飯的家務助理,負擔名額激增,大大拖長了長者等開飯的時間,而且以前可以有餘暇陪長者聊天甚至下樓短暫散步,如今無暇再做,只剩下送飯收碗的機械工作。
財赤下改革緊上加緊
也有社工投訴,花多了很多時間寫計畫書爭取社署 撥款和向私人機構籌款,變成如教師所投訴般「不務正業」,嚴重剝削接觸服務對象的時間。
志願機構又面對嚴重的人手流失,三年經驗以下的流失率達六成半。在工作地點偏遠的天水圍 等地區,有家庭服務社工竟在半年換了三個人,如何取得問題家庭的信任,為他們提供及格的服務?
一筆過撥款推行期間,正值政府陷入嚴重財赤,志願機構也要節衣縮食共渡難關,也促成今次社工界上下一心要求政府增加資源,這對改善人手流失固然有幫助,但政府和志願機構也要檢討機制運作,設法令服務質量兼顧。
一筆過撥款 =合約制 =剝削 =分化 =青黃不接 =輕視業界 =損害民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