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15 04:34:03| 人氣2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Work】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終於完成了么壽的研究報告!
Albert的報告果然都不是假的 會讓學生學到超多東西!
而且他絕對有辦法杜絕我們抄襲! 厲害~

反正我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主題
就是杜比實驗室的老大 Ray Dolby先生
還有對電影音樂很有貢獻的 George Lucas先生
所以我也不需要去抄襲啦!
只是我每次需要做報告 就要辛苦劉董董是真的~
每次都被我煩死了 嘎哈哈哈~~~

以上是封面~ 來看看內容吧!



哈哈 我還來個版權聲明! 厲害吧!
沒錯 本次報告所需要的圖片~
我有mail到Dolby LAB.去申請喔!!

然後 未經同意任意轉載或抄襲的~
視同大一報告抄襲的後果 摔車 被狗撞 衰三年!


阿Albert先生只准我們做十頁ppt左右
聽起來很簡單 但是他最可怕的就是..... 他知道那東西是不是"精華"= =
他的報告 我們必須要全盤了解之後..再擠出最精華的成品給他...
所以阿...他如果要求的頁數多一點 反而比較好做!!!
因為一堆東西要壓縮成十頁 會想哭!!!!

也幸好我是研究兩個人 頁數彈性比較大 所以做了十幾頁...





這就是目錄跟關鍵字摘要
沒錯 其實Albert的本意是要我們研究理論家
但是開放讓我們可以研究些 大人物 導演 之類的
只要一個人就可以了 研究兩個可以加分ˇˇˇ

因為提到Dolby先生就一定會講到Lucas
所以我就直接寫兩個啦ˇˇˇ

內容的部份 因為沒辦法一張一張上來
這樣看就知道 我沒有講太多他們的事蹟 或是他們多了不起
因為Albert希望我們不是跟同學"介紹"
而是要針對自己的目標 或是與自己相關的地方來研究
才能從研究中與被研究者對話 也找出相同的軌跡 ←這樣有沒有深奧

所以囉 我就把重點放在 他們的產品~~!!
詳細了解5.1聲道的做法跟意義 也了解如何帶入電影圈
然後寫出自己大學目標!! 嘎哈哈~~~



反正其他的大概就都長這樣~

來看內容吧!!!

=================================

*Copyright*

本報告內容凡有關Dolby Laboratories之圖片,皆由本人向Dolby Laboratories之官方信箱訴請許可後使用。

本報告內容之文字描述乃本人由網路、錄音室專訪、雜誌書籍等,多方面吸收知識後,以自己的方式撰寫內容,並以自身志向分配內容比重,絕無抄襲。

如有轉貼、引用、複製、燒錄或有任何把本報告內容轉移至其他用途之需求,請務必經過本人同意。



*Catalog & Keywords*

1.封面
2.Copyright 版權及來源聲明
3.Catalog & Keywords 目錄與關鍵字
4.Ray Dolby 重要紀事與發明 --- Dolby Laboratories 、 Dolby A-Type 、
Surround 、 Dolby Digital 5.1 、AC-3
5.Dolby Laboratories 重要產品 --- 降噪、環繞、5.1聲道
6.Dolby 的威脅 --- SONY 、藍光DVD
7.Q&A --- 雙聲道Stereo 、 假環繞、SACD 、Sterling Sound 、JVC
8.George Lucas 重要紀事 --- 導演、星際大戰、THX 、DTS 、名言
9.Digital Theater Systems (DTS) --- 侏儸紀公園、高傳輸率及壓縮比
10.THX 認證 --- 盧卡斯影業(Lucasfilm) 、音質、人性化介面、製造品質
11.Q&A --- 錄音室認證、 多聲道、聲音彈射
12.My Target --- 學生電影5.1聲道先河
13.Special Thanks



*Ray Dolby 重要紀事與發明*

高中時加入由Ampex公司的技師所組成的團隊,並致力於電子學。

1965年創「杜比實驗室」(Dolby Laboratories)

杜比降噪(Dolby A-Type)

杜比環繞(Dolby Surround)

杜比數位5.1聲道(Dolby Digital 5.1)
((也稱 AC-3→Audio Code-3 ))


(生平已貼在BLOG中,故不再贅述。)



*Dolby Laboratories 重要產品*
Dolby A-Type:減低錄音機中所收錄到的雜訊。

Dolby Digital 5.1 (AC-3):進入DVD時代後發明,將聲音分為五道聲波,再由不同的喇叭輸出。而5.1中的.1則為重低音,利用喇叭的分音器將80HZ以下的訊號獨立送到重低音喇叭,也就是說,純檔案只有五道聲波,再另外隔離出低頻,由於不是一道聲波,故以.1稱之。

在AC-3後仍陸續有其他發明,但AC-3的影響最鉅,也最簡單直接,並符合人體聽覺最佳舒適度。



*Dolby的威脅*

SONY公司在幾年前VHS的大小影帶戰落敗,他們推出的小帶輸給了其他公司的大帶,而大帶成為當時的主流。前陣子他們推出藍光DVD,並利用該公司生產的遊戲主機PS3將藍光DVD大力推展。由於藍光DVD的容量較傳統DVD更大,可同時容納較佳的影像品質及更精緻的音樂編碼,SONY公司更利用廣大的資源做行銷,硬是將稍早出現的HD-DVD打入冷宮,打了場勝戰。目前各大DVD租售店已經出現許多藍光片,未來必定成為市場主流。但由於藍光片所使用的音樂編碼,並非Dolby的聲音系統,而是SONY公司自家的5.1聲道編碼,未來若藍光片完全普及,想必會直接威脅到Dolby與眾家影片的授權合約。



*Q&A*

雙聲道(STEREO)與5.1聲道
 市面上有許多音響是以雙聲道直接連接五個喇叭,而匯出的聲音當然維持Stereo,這就是“假環繞”。

環繞音效能否利用到唱片上
 目前沒有這樣的趨勢,因為現在大家都用MP3聽音樂,即使音樂本身有做環繞,播放器也需要解碼才能輸出。SONY公司日前推出SACD即以自家做出的5.1聲道製做,因價格昂貴加上唱片業不景氣,並沒有風行。但SACD推出後,美國指標性錄音室Sterling Sound及日本的JVC錄音室,從前級到後級皆使用5.1聲道標準配備,並以5.1聲道的標準來製作唱片,只是一般的player無法解碼辨識。

(歡迎參考本人在大一課程Mass Media And Society發表的錄音室報告)



*George Lucas 重要紀事*

星際大戰首~三部曲之導演、製片、編劇

設定THX認證標準,使DTS與Dolby Surround在電影界中發揮最好的效果。

名言:The sound and music are 50% of the entertainment in a movie.

(生平已貼在BLOG中,故不再贅述。)



*Digital Theater Systems (DTS)*

美國加州DTS公司於1990年發表,該系統用來處理聲音壓縮,並將聲音在空間中還原的數位音效處理方式,簡稱DTS。

1993年,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侏儸紀公園」第一次引進DTS 的數位音效處理方式 。

DTS與AC-3最大的不同在於,AC-3將聲音儲存在母帶的齒孔中,而DTS則是另外儲存於CD-ROM,而它的傳輸率及壓縮比也較AC-3更高,故音質較AC-3更好。

目前電影院已經普遍使用DTS系統,DVD亦然,但由於DTS需要搭配具有解碼功能的播放器及擴大機,民眾必須具備器材,才能享受真整的DTS音質。



*THX 認證*

由盧卡斯影業(Lucasfilm)制定其標準,命名是由George Lucas所拍的第一部科幻片「THX 1138」而來。

此認證主要測試:
 1. Sound quality:包括響應頻率、音頻平衡度、前後喇叭的協調度、聲音定位的能力,以及該系統是否真的能夠符合它所聲稱的輸出能力。
2. Interface ergonomics:安裝與使用的難易度。
3. Manufacturing quality :在有經過THX認證的系統上,兩個前置喇叭和中央喇叭通常是相同且對稱的,發聲必須直接向著使用者,聲音不能直射地板或天花板。



*Q&A*

錄音室能否獲得THX認證?
在歐美許多知名錄音室有獲得認證,但台灣沒有。因為台灣的電影工業並不發達,加上唱片不需要環繞音效,目前台灣只有幾個知名的電影院通過THX認證,如威秀影城、美麗華影城等,但音樂製作公司還沒有。沒有認證的公司並不代表品質不好,他們或許不想透過繁複的申請與審核手續,所以沒有申請認證。

有5.1聲道,那能不能有6.1、7.1…更多的聲道?
 在技術上是可以的,只要將輸入的訊號獨立成不同的聲道即可以同樣的聲道數量輸出,但是目前沒有人這樣做是因為“沒有必要”,5.1聲道被認為是最簡單也最直接,更是在有限的空間中能被人耳辨識得最清楚的方式。更多的聲道輸出就需要連接更多的喇叭,那麼除非是電影院,或是空間環境經過特殊設計的場地(如:國家音樂廳),否則各個不同的聲道容易將聲音彈射到牆壁或是地板,在空間中造成聽覺上的混淆,產生不舒服感。

(以上問題感謝Sonus錄音室之錄音師-劉玟訓老師受訪回答)



*My Target*

延續我在大一的報告,這次我選擇了更詳盡地了解5.1聲道,並知道它如何在電影界中發揚光大。從國中起,我的志向一直很明確,對音樂製作的熱忱,我相信這是我與Ray Dolby及George Lucas最直接的橋樑。如同George Lucas說的:「 The sound and music are 50% of the entertainment in a movie. 」記得一模一樣的這句話,我曾在Albert面前說過,當時我並不知道George Lucas也說過一樣的話,現在想起來真是令人興奮。經過本次的報告製作過程,我更了解環繞音效的背景,以及它的製作技巧等等。基於對音樂製作的熱忱,高中時也學了一些後製的技巧,所以在學校拍電影時,我一直都是音樂製作的角色,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最終目標始終只有一個---我要在畢業製作所拍攝的電影中,開創學生電影做出5.1聲道的先河!目前別說是學生拍攝的電影,即使是戲院有上映的台灣電影,都幾乎見不到5.1聲道的影子,如同先前跟Albert說過的,我認為大學教育中,真的忽略了音樂製作教學這一塊,我希望能達成目標,除了給自己交代外,也希望往後學校能注意到音樂教學的部份!

如果 Dolby跟Lucas知道我有這樣的目標…他們會怎麼說?



*Special Thanks*

Dolby Laboratories --- Ray Dolby
Lucasfilm --- George Lucas
Sonus Studio --- Novad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 Albert
Dolby Laboratories --- All members
Myself



================================


專業吧嘎哈哈~~~~~~~

大一的報告 自己也很滿意~ 現在這個更愛ˇˇˇ

果然大學不是唸假的 進步了ˇˇˇˇ

我舊報台有PO過大一的報告

就是Mass Media And Society 錄音室研究那個~


來回顧一下封面~~~~~~



真懷念!! 不知不覺也大三了~

不過最可惜的是之前電腦中毒。。。。

很多大一做的報告都不見了 我真的超想哭的!

因為 很用心搞出來的報告 真的會想要保留!




Lucas先生 請認證我吧!!!

嘎哈哈哈哈~~~~~~~~~~~~~~~(瘋)

台長: ▪ Wing ▫
人氣(2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 Work ▫▪ |
此分類下一篇:【Work】拍片一日遊
此分類上一篇:【Work】真的緊繃了=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