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05 03:17:16| 人氣2,39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毋忘柏林圍牆上的「台灣獨立成功」(07/11/2009 綠色短評)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毋忘柏林圍牆上的「台灣獨立成功」(07/11/2009 綠色短評)

     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蘇聯控制下的東德政府突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阻隔柏林成兩半後,再建造高達四公尺的圍牆,沿途還架設瞭望台與射擊廊,美其名為「反資本主義的保護牆」,亦即俗稱「柏林圍牆」之由來。
 
    這排被視同柏林陸標的圍牆,即使東德總統何內克在一九八九年春,還大言不慚宣示「柏林圍牆在百年內仍舊會屹立不搖」;孰料到了十一月九日那天,建造達廿八年之久的圍牆突於一夕之間瓦解,起因是戈巴契夫決定終結長達四十載之久的冷戰對峙局面,歐陸已經掀起一股「蘇東波」的民主浪潮,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波瀾壯濶聲勢,卒使圍牆終告倒下。
 
    儘管柏林圍牆已於廿年前土崩瓦解,長達一百六十一公里長的「死亡帶」--前後有七十餘位試圖越牆投奔自由者不幸罹難,也早已走入歷史;但市府當局為了緬懷這段「令人痛恨、造成分裂、痛苦與恐懼」的不堪回首歲月,還是刻意保留兩處遺跡,其中,位於柏林鐵路東站附近的河邊,特別規劃成「東城畫廊」以吸引觀光客,因為在這排柏林圍牆上都有藝術家們的彩繪作品,表達德國人內心深處。
 
    我在一九八○首訪柏林時,便曾到布蘭登堡的瞭望台遠眺東柏林市景,到了一九九八年重訪故地時,特別在友人黃文王帶路下到東河畫廊憑弔遺跡,結果發現到「A扁必勝」、「台灣獨立成功」的綠字塗鴨,當時便拍下現場畫面,返台後並以圖文方式發表於《財訊》專欄(No.260),由於時值阿扁被民進黨首次提名參選總統之際,所以他也在「自立晚報」撰文表示感激;不過,或許「必勝」兩字太東洋味?阿扁刻意改寫成「加油」,免得被藍營藉此大作文章。
 
     政黨輪替後,阿扁本人未克親履該處瀏覽,因此在故宮文物前往柏林展出之際,吳淑珍獲准前往柏林主持開幕式,甫下飛機便特地前往觀賞,隨行的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還刻意振臂連呼好幾聲「台灣加油」!但卻不敢站到「台灣獨立成功」字眼旁邊;不過,隨行的各路媒體全都眼尖發現而予報導,於是造成這處柏林圍牆成為兩岸觀光客「景點」,導致意識形態不同者各自塗鴨而亂七八糟。
 
    今年適逢柏林圍牆拆除廿年,前東德地區的尚哈威爾縣,因為長期與新港文教基金會有親善交流關係,遂決定在贈送波蘭、芬蘭、美國各一片柏林圍牆之後,也決定送予台灣一片寬約個把尺、重約二公噸半的圍牆,並將陳列於台灣民主基金會前的庭園,據稱馬英九屆時可能會前往致詞,強調「兩岸終將像東西德一樣統一」,設若如此,可真是曲解柏林圍牆的實質意義:此即「民主戰勝共產」!「台灣獨立成功」!!「A扁必勝」!!!
P.S.

藝術家20年後再拾畫筆

最後1.3里圍牆 重添顏色

     曾經分隔東西柏林一百多公里的柏林圍牆,目前在柏林市只剩一.三公里保留下來,不僅見證當年的辛酸史,也成了世上最大的戶外藝廊「東城畫廊」。

     當年曾在牆上留下壁畫見證鐵幕倒塌歷史性時刻的一百一十九位藝術家,眼見作品隨著混凝土牆剝落,又被塗鴉得面目全非,決定重返現場,先將牆面修補平整,再對照當年照片一筆一筆重繪,最後漆上防塗鴉的壓克力漆。

     柯瑞德納和全球各地約九十位藝術家重返現場,重新替壁畫作注入生命。柯瑞德納現年六十九歲,年輕時冒著生命危險從東德逃往西德,一九八九年眼見柏林圍牆倒塌,激動地在牆上留下見證。

     「東城畫廊藝術家聯盟」主席亞拉維去年十月開始奔走,是這項計畫的主要推手。重建工程耗時費神,也需銀彈。負債累累的柏林市政府靠彩券收入勉強募集二五○萬歐元,加上聯邦政府、歐洲聯盟慷慨解囊,才解了燃眉之急,但仍有若干畫家嫌三千歐元太少拒絕參與。

     當年最有名的壁畫《兄弟之吻》描述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親吻東德共產黨總書記何內克,作者佛魯貝爾原認為重繪多此一舉,後來還是跟其他藝術家在東城畫廊留下永遠的記憶。

台長: 蔡漢勳
人氣(2,397)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devil
今早聽陳立宏節目得知,蔡大哥與連戰一案敗訴,道歉啟事於今天在報紙上刊出,特別來替蔡大哥打氣。
台灣現在是黑暗當道,陽光無法進入,但是站在蔡大哥這一邊的不是少數,希望蔡大哥能夠再接再厲,如果能夠有幫忙的地方...也許只是杯水車薪,但是積少成多也不無小補。
2009-11-05 12:16: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