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3 17:51:58| 人氣1,9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剖析台灣報紙生態 (29/ 08/ 2009 綠色短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剖析台灣報紙生態(29/ 08/ 2009 綠色短評)

台灣報社的發展現狀,由於受到網路新聞免費提供資訊影響,一般讀者可在午夜0:303:05之間,陸續閱讀到當天上午上市的報紙;加上台灣四家無線電視及八家有線電視二十四小時之新聞頻道播送,提供閱聽大眾現場第一手畫面,導致台灣報業急遽慘跌。  

以最近的媒體生態為例:一九九○年由宏國建設集團投資的《大成報》,雖然範圍是鎖定影視界(一度還沿伸到體育圈),銷路在數年前也非常看好!但因市場大跌而被迫在一個多月前,從日報轉型為月刊;一九八八年三月創刊的《中時晚報》,雖隸屬《中國時報》系統,但也是不堪長期虧累,以致飲恨停刊,遂使台灣僅剩《聯合晚報》獨撐大局。事實上,並非僅有《大成報》改為月刊或《中時晚報》停刊而已,自一九七八年創刊的《台灣日報》,在王永慶伸援三十七億下,由於銷路打不開(最高發行量二十萬份),故自四年前不再支持後,該報便呈現欲振乏力狀況,員工薪資積欠達六個月而停刊!

除了支持台灣主體性的獨派媒體《台灣日報》停刊外,國民黨所經營的兩份黨報《中央日報》與《中華日報》,也因發行量暴跌至兩、三萬份而面臨「兩報以三億元代價易主」之厄運!《中央日報》是國民黨在一九二八年所辦的機關報,扮演之角色與中國《人民日報》一樣;在八○年代以前,亦即正統國民黨之「兩蔣時代」(蔣介石、蔣經國),該報因為一黨獨大及報禁因素,該報影響力及發行量均屬前茅!但自李登輝掌權而引發國民黨分裂,導致新黨、親民黨、新同盟會另組政團抗衡後,《中央日報》因為涉及黨內路線政爭而受到杯葛,銷路急轉直下,及至民進黨「政黨輪替」,更使這份國民黨機關報一蹶不振停刊。

國民黨經營的機關報外,支持國民黨路線者尚有《聯合報》與《中國時報》,這兩份媒體的上一代創辦人王惕吾、余紀忠都在蔣經國執政時代擔任過國民黨中常委,所以,拜「報禁」之賜而在九○年代以前賺取暴利。不過,由於媒體生態改變,遂使聯合報系在台灣只剩《經濟日報》有盈餘,其它全都赤字經營。而《中國時報》則係一九五○年創辦!該報原係《徵信新聞》午報型態,在一九六八年改為現名,隨後於一九七六年首度以彩色印報方式上市,創下台灣地區第一家彩色報紙型式紀錄,而該報為謀與《聯合報》競爭,率先在一九七九年參加ABC驗證,旋於一九八二年宣稱發行量破百萬份!一九八六年達一百二十萬份!並在一九七八年辦《工商時報》、一九八八年辦《中時晚報》,堪稱叱吒台灣報壇。而聚焦中國大陸訊息的《中國旺報》之創刊,係以小型報八開版問世,內容涵蓋大陸財經要聞、政策解讀等,並與北京、上海、廣州主要媒體合作,掌握中國大陸第一手資訊。初期以紙本發行,並與宏碁科技合作把《中國旺報》上傳電子版,使中國大陸各地都可閱讀完整的資訊。

台灣由於戒嚴三十八年及長期「動員戡亂」之故,導致報禁及新聞從業人員明顯有國民黨「黨國化」之嫌,可是,自一九八八年《自由時報》崛起、加上《蘋果日報》轉戰台灣,這份由黎智英在七年前所辦的報紙,每天自我公布印刷量五十餘萬,由於該報引進香港狗仔隊採訪方式、以及版面圖文並茂編排方式,搶走不少《自由時報》南部讀者,但因報道辛辣而在各界反應不一。

取代《中國時報》龍頭地位的《自由時報》,係地產大亨且擔任過立委、監察院副院長長的林榮三,在一九八○年接手並遲至一九八八年始全力衝刺,透過「訂報送黃金」促銷和李登輝交情匪淺而經常提供獨家新聞之故,自數年前便已號稱發行量百萬份,是目前本土派報紙最具影響力者!與港資《蘋果日報》一爭上下。除了上述較具規模各報外,坊間尚有《民眾日報》、《人間福報》等十餘份報紙,唯其影響力有限。

台長: 蔡漢勳
人氣(1,9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