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3 01:32:30| 人氣1,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安事變」七十週年祭(12/12/200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安事變」七十週年祭(12/12/2006)

發生於民國廿五年的西安事變,堪稱是改寫中國近代史之重大事件、更是中共絕處逢生的旋乾轉坤際遇;否則,蔣介石對此「事變」不會直稱「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而中共對於這一天則是盛大紀念,甚且對於「首謀」張學良是定位尊稱為「千古英雄」,可見國共之間對於西安事變的歷史觀完全南轅北轍!!

事實上,若非西安事變猝發,則中共可能已在七十年前慘遭殲滅而成為歷史名詞;如果張學良没在七十年前發動兵變,則中日兩國也不可能在七個月後爆發蘆溝橋事件,影響所及,國民黨不會在往後兵敗如山倒潰逃來台、甚且台灣仍可能為日本之殖民地呢!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得改寫台灣之歷史,但台灣自蔣介石亡命來台、乃至於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執政,全都對西安事變漠然以對或視而不見!歷史的弔詭,台灣人的健忘,真是莫此為甚!

今年的西安事變,循往例是在台灣被冷處理(甚至不當一回事),在中國則被高規格吹捧!儼然就是一邊一國最佳寫照!!不過,儘管兩岸各自解讀,卻無損於事件主角張學良之不朽地位;玆值七十週年祭之際,謹以鄙人在少帥賢伉儷辭世時所撰述的特稿以資追念,藉此表示台灣方面並未完全或忘張學良與台灣的「聯結」!

少帥「蓋棺未論定」 (中國時報特稿)

(二○○一年十月廿二日/夏威夷電)「功在民族,彪炳千秋」、「名垂青史,德澤永存」、「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舉世同悲,德高望重懸日月;永垂不朽,忠肝義膽譜雲天」、「萬里神州盼歸魂,千古青史銘偉業」等追悼張學良的朝野各界輓聯,出現在波扶域殯儀館內的花圈上。敬輓者依照「輩份」一字排開,陳置於少帥棺木石側者,依序為蔣宋美齡、蔣方良、陳反扁、呂秀蓮、連戰、張俊雄、田弘茂,而左側則擺置江澤民、李瑞環、王兆國、何魯麗(國民黨革委會主席)等人,象徵著張學良的歷史定位備受兩岸肯定。

儘管張家在廣告上是揭載十月二十三日上午十時才舉行追思禮拜與公祭,但是九點不到便開始湧入人潮。首先係由遺屬及閻明復、閻明光等至友入內舉行家祭大殮儀式,接近十一時左右,在出席者都瞻仰遣容致哀後,旋由周聯華牧師主持追思禮拜儀式,在詠唱「堅固保障歌」之後,他做了「中華古典英雄」佈道。周牧師首先引述少帥生前常用的「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立比書三章八節)為開場白,以中英文精滋的腔調指出張學良青少年時代的生長背景,沒有一般人的「青春期」,弱冠之年便已躋身將領之列,二十八歲時因張作霖遇害而在東北「繼承天下」,同年底毅然易幟促成中國統一,中原大戰後統管八省三市軍政大局,「正是不可一世」之際驟逢九一八事變而被封為「不抵抗將軍」,其後又發生「西安事變」,不顧一切地做了他認為必須做的事,秉持「寧可天下人負我?我毋負天下人」的豪氣,表現「中華古典式」的英雄揭開了中國求生存而戰的第一章,卻也遺憾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沒到前線去放過一鎗砲」,竟係造化作弄地於江浙與貴州過其軟禁歲月。

「西安事變」的結果,就張學良個人觀點是喪失了半世紀的自由,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卻未免不是「福氣」,因其事變後沒有做任何事情致使「西安事變就是西安事變」,不因他以後做的事情摻雜任何不必要的猜測和評論,使「西安事變」本身就是一個句點,第二章留待別人去寫,張學良因而有了另一章的發展,研讀聖經並且受洗使得人生有極大的改變,人間毀譽已經不計較,他有了新的人生觀。周牧師還透露外界所不知道的往事,指出士林凱歌堂中的禮拜場合中,蔣介石、張學良、何應欽三位「西安事變」對立角色者(何是主戰派,蔣則被張劫持)都有同一個信仰,在同一個禮拜堂中崇拜上帝,顯示在基督信仰中,冤仇痛恨全都消滅了。

至於外界關注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在世時都不願談,所以追思禮拜中當然更不必談論。幸虧少帥生前有口述歷史在哥倫比亞大學「毅荻書齋」,明年便會有所交代,其實他不需要為「西安事變」蓋棺論定,人間的毀譽已經不計較了,少帥早就抱時「中華古典式」的英雄胸襟。在周牧師上述獨具慧眼的觀點證詞後,張學良兒女也分別代表少帥在天之靈感謝各界的祝福,隨即於近午時分結束追思儀式,下午二時移靈神殿谷陵園下葬,一○一歲的張學良終於蓋棺,但「西安事變」卻仍未論定。

張學良卜葬歐胡島頂風墓園(中國時報)

【十月十五日凌晨‧夏威夷電】 繼趙一荻於去年六月廿二日在夏威夷史特勞比醫院(Straub CLINIC & HOSPITAL)因為肺炎併發病撒手人寰後,張學良也在十月十四日於同家醫院的三○二室加護病房溘然長逝,遺屬屆時將移靈到BORTHWICK殯儀館舉行追思禮拜,然後安葬到歐胡島眾廟谷(VALLEY OF THETEMPLE)頂風墓園(WINDWARD MORTUARY)內的觀光勝地「平等寺」(BYODO-IN TEMPLE)對面完工已逾四年的陵寢。

 這位被世人稱為「少帥」、高齡一○一歲的老將軍,係在今年九月廿八日從「ONE KALAKAUA」老人公寓一五○四室轉入全美百大排行榜的史特勞比醫院六樓普通病房,住院就診的原因與趙一荻同樣都是老人慢性病肺炎,經過院方療養後,曾於本月上旬痊癒而返回九月九日才接見張俊雄院長的寓所;不料在逝世前一周又告復發,而且病情惡化到嚴重程度,因此再度送院急診後便轉到三樓加護病房觀察,此期間,由於媒體披露呼吸器等維生系統拔除,家屬深恐「少帥」行蹤曝光,而在病房外加派兩位全天候的醫院保全人員防衛,嚴禁外人前往探視。除了我國駐檀香山代表處曾銜命表達慰問之意,中共駐舊金山總領事也在十三日上午專程飛抵夏威夷,表示北京當局由衷的關懷之意。

 雖然,張學良與趙一荻所生的獨子張閭琳,曾針對外界川流不息的「關切與支持」敬表謝忱,同時發出新聞稿宣稱「我們會盡一切力量確保父親的舒適與健康」,但是張學良的病情卻始終沒有好轉。因此在公開感謝外界關切的同時,家屬為免張學良飽受折磨,遂在當天下午同意醫院將去年裝置在體內的心臟幫浦機關閉,準備接受將蒙主寵召的事實。所以,十四日星期天的上午,來自美國加州的張閭瑛等兒孫輩,以及遠自香港專程趕到的姪女張閭蘅(中共政協委員),或長期在檀香山就近照料起居的姪女?i閭芝等親屬,異於往常全都換穿黑色衣服,並且「全員到齊」般地齊聚醫院,顯示院方已然告知心律不整以及呼吸困難的「少帥」即將走到人生盡頭。在這漫長的一天裡,家屬在醫院靜候最後一刻,而距離醫院僅有數百公尺的同條大街之華人第一教會裡,張學良伉儷生前常去參加主日禮拜的場合,教徒在上周從報端獲悉主內兄弟彼得(PETER)張學良正與病魔搏鬥,大家都請牧師程嘉禾一齊禱告,教堂大廳處還特地擺置趙一荻生前以「趙路加」為筆名撰述的《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以及《毅荻見證集》等五本書以供教友們取閱。前四本是趙一荻十年前在台出版的舊作,最後一本則係張學良伉儷在夏威夷定居後的中英文感恩證詞,總計收錄有少帥七篇見證,夫人三篇。之所以書名為「毅荻」,緣自於張學良號「毅庵」之故,他在這本書集扉頁便開宗明義寫著「信耶穌有永生」,似乎象徵著信仰堅篤之一斑,甚且在其陵寢矮牆大理石上也銘刻「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約翰福音十一章廿五節),不啻更加凸顯少帥在人生道路上雖死猶生。

張學良髮妻「趙四小姐」身後事(02/07/2000. 時報周刊)

「平生無遺憾,惟一愛女人。」這是叱吒風雲的「少帥」張學良,在一九九年訪問紐約而接受VOA(美國之音)專訪時吐露的肺腑之言,彷彿「西安事變」等驚天動地的風波、抑或長遠一甲子的幽禁生涯際遇,對他都是了無遺憾;只是「愛女人」這檔事才感到遺憾!如此出人意表的豪言快語,也呈現了他東北漢子的英雄本色和行事風格。

回顧趙一荻八十八載人生旅途上,她與張學良長達七十二年的傳奇生涯中,前半段的三十六載堪稱是顛沛崎嶇,除了遭生父斷絕關係外,她也忍受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側房角色,以及陪同少帥四處遷徙的幽禁生涯。期間於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日被國民黨特務押解來台,蟄居於新竹縣五峰鄉清泉村時,還經歷了台灣二二八事件,幸而當年的風暴並未蔓延到少帥軟禁的井上溫泉,否則,依照後來的傳聞證實,管束他們的特務已接到指示,如果暴民攻進五峰山區,將奉命逕行「解決」並嫁禍給外力。所幸大難不死,張學良與趙一荻都平安度過劫數。

這段山居歲月的百般無奈情景,正如少帥題贈友人五言絕句詩所寫:「十載無多病,故人安未疏。餘生烽火後,惟一願讀書。」「山居幽處境,舊雨引心寒,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乾。」流露出不勝噓唏之感。而趙四小姐在這段日子裡的寫照,坊間亦有一張她彎腰餵食放山雞的相片,充分反映出當時之處境。不過,上帝並未或忘這對人間仙侶,張學良伉儷在二二八事件後,由於井上溫泉住處因為颱風引發洪水爆發?茖R毀,當局便安排他遠離山區遷徙到高雄西小灣、台北陽明山等招待所,最後在蔣經國居間安排下,終於選擇了北投復興三路七十號為落腳處,時間是一九六一年八月。同月底,張學良與于鳳至所生的長女張閭英獲准返台見面,此舉意味著當局管束軟禁的尺寸已經鬆綁。
事隔三載,早於一九四○年便赴美國治療癌症而分手的元配于鳳至,經過親朋摯友的疏解而同意結束有名無實的婚姻,遂使得趙一荻終於有了扶正的機會。於是在一九六四年的七月四日,張學良與陪他走過三十六載攸攸歲月的「私人秘書」趙四小姐,選擇了美籍友人吉米.愛爾竇的台北杭州南路寓所,舉行簡單的家庭婚禮,由陳維屏牧師福證。蒞臨現場觀禮祝福的嘉賓,包括當時的「第一夫人」宋美齡、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前聯勤總司令黃仁霖、名畫家張大千、立委王新衡、以及老部下何世禮將軍等十餘位親近友人。大家對這對新郎倌已是六四高齡、新嫁娘也已逾半百有餘的新人給予深摯的祝福。趙四小姐終於等到這名正言順一刻。

張學良與趙一荻正式共結秦晉之好的下半輩子裡,宗教信仰對於這對患難夫妻產生莫大影響。誠如少帥所曾公開聲稱:他在年輕時代對佛教很有研究,即使剛來台灣時還與印順法師常有往來(過去?b大陸時還曾向班禪法師請教過佛法)。結果,在西子灣軟禁期間,蔣介石夫婦南下探視他時,少帥還很得意提及他對佛教的研究,不料卻遭宋美齡的規勸,說他「又走錯路了」,同時還醍醐灌頂點出:「世許漢卿認為我信基督教很愚蠢,但是世界各國許多有名的、偉大的人物都是基督徒,難道他們都是愚蠢的人嗎?」(這段對白是張學良於一九九四年元月間證道時透露)隨即延介曾約農、董顯光、周聯華等人來引導他夫婦倆認識基督教義,於是促成張學良與趙一荻在正式結婚時同時受洗皈依上帝。

信奉基督後,張學良不僅修完美南浸信會的神學課程,翻譯出版了基督教義書籍《相逢在髑髏地》(原書名為「The MET AtCalvary」,係宋美齡送給少帥的禮物,他在閱讀後深受感動之餘遂著手譯成中文;而且為感念中文講師「曾」約農、英文講師董「顯」兀、聖經講師周聯「華」三位的引導,張學良以「曾顯華」之筆名發表該書。當這本譯作在一九七○年問世時,外界並不清楚「曾顯華」為何許人,直到一九八九年再版時才披露真正身分);而張學良的另一半更是投入,她以「趙多加」的教名先後撰述出版了《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等四本書,名副其實的趙「四」小姐!

一九六四年正式走上「紅地毯那一端」後,張學良夫婦還是習慣深居簡出的生活,除了沐浴在信仰上帝的天地裡,他們也同時迷上了養蘭的樂趣。少帥便曾經對此表示:「蘭是花中的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為如此,我覺得蘭的境界幽遠,不但我喜歡,內人也喜歡。」

至於其餘的閒暇時刻,張學良夫婦也接受了蔣經國的邀約觀賞白雪溜冰團表演,出席過雙十國慶閱兵典禮、參訪金門前線,以及張群聯袂遊覽龍潭的小人國樂園,生活逐漸脫離「管束」或軟禁的層面。蔣介石父子先後辭世後,張學良與趙一荻已走出「西安事變」後遣症的陰影,到了一九九○年六月一日,他更是打破長期與世隔絕的自我閉塞作風,接受張群等故舊為他辦的九秩大慶而公開露臉,至此,外界終於看到張學良與趙一荻這段相依相偎六十餘載的傳奇愛情,美夢成真的一刻。事實上,從一九九○年起,對於形影不離的少帥夫婦而言,也開始面臨生離死別的際遇。譬如在這年的元月三十日,張學良元配于鳳至逝世於加州;同一年,他決定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口述歷史訪問,開始將其一生多采多姿的生涯留下忠實紀錄(全貌要到二○○二年才公開)。隔年,少帥透過蘇富比拍賣手邊蒐藏的珍貴字畫,甚且連蟄居三十載的寓所也轉手。一九九三年,張學良在探視旅居檀香山的五弟張學森之後,決定選擇這處世外桃源終老,並且還親自挑選了眾廟谷陸園(Valley of the Temples)為安息處,逐漸安排自身百年後的身後事。

殊不料,趙四小姐卻早一步蒙主寵召,使得少帥在甫過百年壽誕便有折翼之痛。不過,誠如趙一荻生前常常掛在口頭的措詞:「上帝那兒有本帳。」遲早總是要結帳了斷;也正如少帥夫婦倆在墓園入口處銘刻的聖經:「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則趙四小姐不啻雖死猶生。畢竟,這段二十世紀的愛情傳奇,必然永垂不朽。

台長: 蔡漢勳
人氣(1,2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