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06 01:37:13| 人氣3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菊罷官的深沉省思( 2005-09-06 台灣日報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菊罷官的深沉省思

自從政黨輪替後便接掌勞委會的陳菊,昨午召開記者會堅請辭職,為其將近十年的公職生涯(自1995年12月25日出任台北市社會局長、1998年轉任高雄市社會局長及2000年5月20日入閣)畫下暫時休止符的頓點,然而持續30年以「人權工作者」自居的角色則毫無中斷,甚且還因此次罷官而益加鮮明。

陳菊在今年6月間改組聲浪中,一度傳出可能入主內政部,但最終仍像高雄市民政局長許仁圖一樣「原地踏步」,所以,政壇對其去留有著諸多揣測,孰料她卻是步其同鄉游錫堃後塵「引咎辭職」(游因「八掌溪」風波請辭後再受重用),堪稱大起大落的造化作弄。但見過世面的陳菊就像她從政前的自況「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之灑脫豪放。

以目前仍活躍扁政府的「美麗島」受難者,撇開副總統呂秀蓮或甫獲聘為國策顧問的林弘宣,以及考試院長姚嘉文外,真正為政務官而戮力於政務領域者,似乎僅剩陳菊一人,其餘的黃信介刻已作古、施明德淡出政壇、張俊宏投閒置散、林義雄則似「聖人」行善,可說是陳菊一人碩果僅在,尤其每逢選戰造勢場合的司儀工作如由陳菊主持,她那獨特具有鄉土情懷及蒼涼悲壯似的吶喊,往往震撼了現場或電視機前的聽眾心弦,扣住多少泛綠陣營的鐵票,並也喚醒普羅大眾對台灣之認同。

也許,很多人一直以為陳菊是在「美麗島事件」才嶄露頭角,其實她的輩分更為久遠,其中因素,固然是自19歲便擔任宜蘭縣籍省議員郭雨新(也是第一位與蔣經國同步競選總統者)秘書的出身背景使然,但她在1978年6月15日的半夜遭到「查戶口」搜查房間,然後於6月23日被警總以「蒐集反動文件」為由收押,即使13天後獲釋(7月6日),卻又被國民黨「大有為政府」刻意安排參訪金門前線及所謂的十大建設,直到7月24日始回復自由,足足有月餘時間身不由己,導致她聲名大噪,同時也驅使陳菊更義不反顧地投入人權領域,從1979年擔任「東亞人權協會」理事、1986年迄1992年接掌「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及會長等職務,當時的陳菊所深以為傲之自許是:「追求自由民主人權,以及同情所有被壓迫者的愛心,是永遠不會改變的。」(1978年10月17日受訪的一再重申之言,收錄於《新生代的吶喊》)

秉持這個「出道」前的初衷,無怪乎在爆發「泰勞案」後回顧這位曾任政大公企中心圖書館管理員的「黨外」先行者,她在遭到國民黨壓迫月餘之感觸中,曾自我坦誠以告「個性並不適合從事政治,政治工作對我而言是痛苦的,也是﹃不得已而為的﹄,我看到許多政治人物遭遇和面具,使我深自痛苦;但對人道與人權的關懷,使我身不由己的參與這種工作,我對我的理想有堅強的信念,我也毫不懷疑肯定人權之價值。」

這是陳菊首次失去自由後的肺腑之言,後來,她在1979年12月13日再因「美麗島事件」被當局收押,旋於1980年4月18日被軍法審判判處12年有期徒刑入獄!政治之途對她而言儼然一條不歸路。所幸,她秉持「追求自由民主人權,以及同情所有被壓迫者的愛心」之「永遠不會改變」初衷全力以赴,其間雖有風風雨雨,但正如時序入秋的菊花一般,屹立不搖得傲然綻放於台灣這塊芬芳土地上!
(2005-09-06 台灣日報)

台長: 蔡漢勳
人氣(3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