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4 10:59:23| 人氣1,6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宗教信仰自由修成正果 ( 14/ 04 / 05 香港「信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教信仰自由修成正果

教廷成立四百五十年以來的首位非意大利裔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前曾遍訪全球一百三十餘國,唯獨對於建交歷史已逾六十三載的台灣當局,卻因諸多考量而始終沒有造訪過寶島;但在蒙主寵召的追思彌撒典禮中,遭到歐盟「禁足」的阿扁總統(其他被設限者尚有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及國防部長等政要),卻因雙方迄今維繫邦交而獲邀出席,並且依照外交年資而安排坐在國家元首區第一排第四位,意外成為國際傳媒注目之焦點。

梵蒂岡係於一九四二年六月間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其後因為蔣介石撤離中國大陸,教廷一度婉拒國府指派的公使回任,直到一九五一年發生黎培理公使被中共驅逐出境的事件,梵蒂岡始在隔年將駐華使館喬遷到台北,然後在一九五九年同意台灣將駐教廷公使升格為大使,意味著雙方關係逐漸正常化;不過,即使教廷在一九六六年底始將駐華公使升調大使,唯一九七一年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後,梵蒂岡不旋踵便調回駐台大使(由葛錫迪主教領銜),改派臨時代辦迄今,期間長達三十四載,堪稱國際外交史上罕見的特例,厥為台灣當局敢怒不敢言之痛。

唯一在歐洲的邦交國

何以兩蔣執政時代以迄阿扁當家作主皆需如此委屈求全呢?主要原因除了教廷是台灣在歐洲唯一邦交國外,與台灣有正式外交關係的中南美洲九個國家,也因宗教信仰和梵蒂岡保持密切關係;設若梵蒂岡和中共建交,對於台灣外交影響,非僅喪失歐洲唯一邦交國而已,極可能產生骨牌效應而使中南美洲變色,導致台灣邦交國從現有之二十五個驟降成十五個而已的窘境。所以,台灣對於梵蒂岡外交關係的維繫,不但不敢對教廷僅派臨時代辦應卯置啄,甚且派去的全權大使都是一時之選,譬如:沈昌煥、陳之邁、周書楷、黃秀日、戴瑞明、杜筑生等人,泰半都是外交部長或政務次長轉任,於此便不難管窺台灣對於面積僅有○.三平方哩的教廷重視之一斑,儘管歷任教宗對台灣並未平等以待,但好歹讓阿扁總統打破傳統,在四月七日親履義大利及梵蒂岡進行弔唁之旅,堪稱意外收穫。

因為,自從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教廷便亟思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從一九六五年教宗保祿六世在聯合國演講中向北京當局釋出善意,隨後於一九六七年再向中共表達接觸意願,乃至於一九七○年在香港主持彌撒時鄭重傳遞關切之意,北京當局都因意識型態未予回應。直到一九八一年,教宗保祿二世更是積極「向中國人民及教友致意」,同時陸續指派馬尼拉樞機主教辛海棉及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訪中,顯示教廷已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了,特別是一九九九年由國務院長蘇達諾樞機宣稱「中共若有宗教自由,教廷可立即將駐華使館自台北遷至北京」、二○○一年更面託美國布殊總統向中共轉達企盼恢復對話。

北京與教廷各執一詞

不過,北京當局雖在這段關鍵期間與教廷在中共駐羅馬大使館談判二十回合,唯因兩個門檻始終談不攏:(一)梵蒂岡必須斷絕同台灣的所謂『外交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梵蒂岡不得以宗教事務為名干涉中國的內部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和自選自聖主教」,導致雙方迄今仍因各執一詞而毫無交集。

其中,與台灣斷交是易如反掌,正如同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一日便已透過義大利新聞界放話「教廷駐華大使館,只要可能,不必等到明天,今晚就可以遷往北京」!所以梵蒂岡當局始終僅派臨時代辦駐台;但要北京當局收回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發出的第二十六號文件(同年八月十七日),其要點涵括「否定我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方針,重新控制我天主教會」、「確保我國天主教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愛國力量手中」、「抵制和挫敗梵蒂岡利用宗教上的特殊地位操縱和控制我國天主教的企圖」......等指示,則是教廷不可承受的重!卒使雙方正常化的進展頓陷僵局狀態。

過去,台灣在蔣介石病逝時,曾力邀教廷派出特使出席葬禮,但被梵蒂岡以無此慣例婉拒,最後僅由教宗致唁電給遺孀宋美齡表達哀思收場;及至李登輝接掌大權之際,曾派特使轉呈親筆函給教宗,請其亞洲行順便訪台,結果教宗僅於專機自漢城飛往雅加達途中,因為經過台灣領空而破天荒發電致意,凸顯梵蒂岡謹守分際,刻意與台灣保持距離;殊不料,阿扁總統卻突破現狀,彷彿冥冥之中成就了宗教信仰的自由國度。
( 14/ 04 / 05 香港「信報」)

台長: 蔡漢勳
人氣(1,6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